物理學報?《物理學報》雜志由中國物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創刊于1933年,原名《中國物理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創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國文字發表論文,1953年易為現名。那么,物理學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研資料鏈接:13iJ-3Ed85p5cf6VWjn8djw
平均2.25806個月。根據查詢佩普學術顯示。journalofappliedphysics即《應用物理學報》,該學報年發文量穩定1500篇以上。所以換算平均審稿周期為2.25806個月。
不是,但他可以招收培養碩士或是博士研究生,不招本科生,
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有一個單獨的研究生院,大部分中科院的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第一年都在研究生院統一學習理論知識,第二年再回到各自的研究所學習。
有《化學教育》、《化學教與學》、《中學化學》、《化學教學》、《化學學報》等。
1、《化學教育》
《化學教育》創刊于1980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主管,中國化學會、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國家級化學教育類學術期刊。
據2018年9月《化學教育》編輯部顯示,《化學教育》第八屆編輯委員會編委有57人,顧問1人。
據2018年9月18日中國知網顯示,《化學教育》共出版文獻10946篇、總被2067668次、總被引38653次、(2017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63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02。
據2018年9月18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顯示,《化學教育》載文量為5914篇,被引量為22920次,量為491432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化學教育》影響因子為0.71。
2、《化學教與學》
《化學教與學》為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全國公開發行的化學教育教學類期刊。設置教育理論與教學、課堂教學與實踐、課程與教學資源等欄目。
3、《中學化學》
《中學化學》是由哈爾濱師范大學主辦的期刊。本刊已被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網絡媒體收錄。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并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為物理研究所。至今,已有50余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過,包括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物理所現已發展成為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研究方向以凝聚態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物理、凝聚態理論和計算物理等。擁有磁學、超導、表面物理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光物理、電鏡、真空物理、極端條件物理等4個院重點實驗室。
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后,物理所圍繞凝練出的科研目標調整學科布局,經過整合和新建,形成了由超導物理、磁學、表面物理、光物理、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極端條件物理、納米物理與器件、軟物質物理、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凝聚態理論、微加工實驗室等十一個實驗室,并成立了國際量子結構中心,構成了物理所的研究體系;由微加工實驗室、機械加工工廠、電子學儀器部、分析測試部、圖書館、網絡中心構成了全所的技術支撐體系。
以上就是物理學報的全部內容,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考研資料鏈接: 13iJ-3Ed85p5cf6VWjn8djw 提取碼: aru5 復制這段內容后打開手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