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多少年歷史?北魏的歷史:北魏(386~557年),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改國號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統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皇帝改姓元。那么,北魏多少年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北朝第一個王朝。
2、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3、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4、永熙三年(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接受孝靜帝禪讓,建立北齊。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于宇文覺,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結束。 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列入正史本紀者12位),享國148年。
北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其存在時間為公元386年至公元534年。北魏是由拓跋氏建立的政權,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這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領域都有著很重要的變革和進步。
在北魏時期,政治制度有了很大的變化。在拓跋氏建立政權之初,他們采用的是部落酋長制,但是為了維持政治穩定,后來逐漸實行世襲制,也就是皇位世襲制度。此舉為中國封建王朝皇位世襲制奠定了基礎。
在北魏時期,經濟發展也得到了顯著的進步。拓跋氏開始奉行農業政策,大力開墾荒地,改造旱地和荒灘,推廣深耕細作的農業技術,加強對農村的管理和保護,使農業得到了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特別是在織造、采制工業和鎮守等方面。
在北魏時期,文化和藝術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北魏時期墓葬中大量的石窟、壁畫、彩塑以及列像等文物都是體現了當時的文化和藝術水平。北魏時期還創立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如“孟子寶劍”、《長恨歌》等。這些文化和藝術的成果不僅影響了當時的中國,也對日后的文化和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眾所周知,西晉滅亡以后,匈奴、鮮卑、羯、羌和氐等少數民族陸陸續續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幾十個國家,歷史上稱之為“五胡十六國”。正所謂“分久必合”,隨著國家之間的相互兼并,最終他們又重新走向了統一。而笑到最后的,便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要說北魏,那就必須要先了解一下代國。話說西晉末年,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效忠于晉室,屢次出兵幫助西晉對抗匈奴人建立的漢趙(即前趙)政權,后因功被晉愍帝封為代王,這便是代國的雛形。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時代位于今日華北地區的第一個王朝。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鮮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統一北方。493年起遷都洛陽,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于其侄宇文覺,北魏歷史正式宣告結束。
【北魏】(公元386-534年)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從385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被高歡所逼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為止,北魏歷經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
以上就是北魏多少年歷史的全部內容,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稱王建國,至534年北魏孝武帝兵敗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歷經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初,建都云中,盛樂(今內蒙古 和林格爾),398年,遷都于平城(今大同),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