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閱讀?3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1、 循序漸進,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那么,小學語文新閱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小學1-2年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閱讀具體要求:
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
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2、小學3-4年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閱讀具體要求: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閱讀使人進步。閱讀使人的思維活躍。而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方法,才能將方法運用到其他內容的學習中去。那么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閱讀方法,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閱讀有哪些方法
第一、帶著疑問去閱讀
在閱讀語文課文時要帶著疑問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問題,做到課文基礎性的理解為佳。
第二、補充閱讀
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當前學期課文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作為教學的一種補充。
第三、標注重點
在閱讀課文時,學生們會遇到生字、生詞是再正常不過的。可用標注的方法標記,并針對標記的生字、生詞進行注音或注解,已達到提升記憶的作用。標注,不僅是標注生字生詞,還可以標記詞句重點、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歡的語句。必要時可將這些標記的語句進行記錄,作為寫作時的素材,還可以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
銀洞第四、默讀的方式更適合
默讀是閱讀方式的一種。優點:閱讀速度快,不易疲勞;更便于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課文內容;在默讀時做到邊看邊想滾鎮,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課文都要看懂。讀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么,然后將每段課文大意串連起來,總結全文體現的重要內容。
扶余140白璐
摘要: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閱讀既是一個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觀照的過程。通過閱讀,深入作者表達的內容與情感中,想作者之所想,見作者之所見,聞作者之所聞,豐富生活,發展個性,提升修養,愉悅身心。本文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可以使人心胸坦然,閱讀可以開拓視野,可以陶冶情操。閱讀就像是人的靈魂,沒有了靈魂,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沒有了情感。既然閱讀如此重要,新課改背景下,我們的閱讀教學應如何展開呢?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如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世神悶并提升閱讀能力呢?
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首先要愛讀書,才會勤讀書,才會走進閱讀文本中,才會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因此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方法一:首先是通過精心的導入設計來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導入是教學的起始環節,是學生瞎告從課外注意力轉移到課本閱讀的必經環節。巧妙的導入會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得學生產生一讀為快的迫切閱讀心理。例如《病房里的故事》這篇課文,我們可以設計如下導入: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面光禿禿的墻,問學生看到了什么,學生當然會如實回答。
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清擾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誦讀優秀詩文,注意猜羨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擴展資料: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規定:
1、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穗正拍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閱讀的要求
第薯銷一學段(1~2年級)返衫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第二學段(3~4年級)(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數世游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以上就是小學語文新閱讀的全部內容,通過閱讀,深入作者表達的內容與情感中,想作者之所想,見作者之所見,聞作者之所聞,豐富生活,發展個性,提升修養,愉悅身心。本文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