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歷史?帆船(Sailboat)是利用風力前進的船,是繼舟、筏之后的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按船桅數可分為 單桅帆船 、雙桅帆船和 多桅帆船 ;按船型劃分有平底和尖底帆船;按首型分為寬頭、窄頭和尖頭帆船。那么,船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船舶從史前刳木為舟起,經歷了獨木舟和木板船時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鋼船問世后,又開始了以鋼船為主的時代。船舶的推進也由19世紀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風力(即撐篙、劃槳、搖櫓、拉纖和風帆)發展到使用機器驅動。
1807年,美國的富爾頓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脫”號,時速約為 8公里/小時;1839年,第一艘裝有螺旋槳推進器的蒸汽機船“阿基米德”號問世,主機功率為58.8千瓦。這種推進器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廣。
1868年,中國第一艘載重600噸、功率為288千瓦的蒸汽機兵船“惠吉”號建造成功。1894年,英國的帕森斯用他發明的反動式汽輪機作為主機,安裝在快艇“透平尼亞”號上,在泰晤士河上試航成功,航速超過了60公里。
早期汽輪機船的汽輪機與螺旋槳是同轉速的。后約在1910年,出現了齒輪減速、電力傳動減速和液力傳動減速裝置。在這以后,船晌耐舶汽輪機都開始采用了減速傳動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國建造了一艘柴油機海峽小船;1903年,俄國建造的柴油機船“萬達爾”號下水。20世紀中葉,柴油機動力裝置遂成為運輸船舶的主要動力裝置。
英國在1947年,首先將航空用的燃氣輪機改型,然后安裝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號上,以代替原來的汽油機,其主機功率為1837千瓦,轉速為3600轉/分,經齒輪減速箱和軸系驅動螺旋槳。
船舶從史前刳木為舟起,經歷了獨木舟和木板船時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鋼船問世后,又開始了以鋼船為主的時代。
船舶的推進也由19世紀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風力(即撐篙、劃槳、搖櫓、拉纖和風帆)發展到使用機器驅動。
1807年,美國的富爾頓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輪推進的蒸汽機船“克萊蒙脫”號,時速約為 8公里/小時;1839年,第一艘裝有螺旋槳推進器的蒸汽機船“阿基米德”號問世,主機功率為58.8千瓦。
這種推進器充分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廣。
1868年,中國第一艘載重600噸、功率為288千瓦的蒸汽機兵船“惠吉”號建造成功。
1894年,英國的帕森斯用他發明的反動式汽輪機作為主機,安裝在快艇“透平尼亞”號上,在泰晤士河上試航成功,航速超過了60公里。
早期汽輪機船的汽輪機與螺旋槳是同轉速的。
后約在1910年,出現了齒輪減速、電力傳動減速和液力傳動減速裝置。
在這以后,船舶汽輪機都開始采用了減速傳動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國建造了一艘柴油機海峽小船;1903年,俄國建造的柴油機船“萬達爾”號下水。
20世紀中葉,柴油機動力裝置遂成為運輸船舶的主要動力裝置。
英國在1947年,首先將航空用的燃氣輪機改型,然后安裝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號上,以代替原來的汽油機伏神跡,其主機功率為1837千瓦,轉速為3600轉/分,經齒輪減速箱和軸系驅動螺旋槳。
1、舟筏時代
人類以舟筏作為運輸、狩獵和捕魚的,至少起源于石器時代。中國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槳,據鑒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說明舟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2、帆船時代
據記載,遠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國使用帆船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從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帆船發展的鼎盛時期。15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遠航東非,15世紀末C.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們的船隊都是由帆船組成的。在帆船發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區、北歐西歐地區和中國都曾作出重大貢獻。19世紀中葉美國的飛剪式快速帆船,則是帆船發展史上的最后一個高潮。不同地區的帆船,在結構、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3、蒸汽機船時代
18世紀蒸汽機發明后,許多人都試圖將蒸汽機用于船上。1807年,美國人R.富爾頓首次在“克萊蒙脫”號船上用蒸汽機驅動裝在兩舷的明輪,在哈德遜河上航行成功。從此機械力開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4、柴油機船時代
柴油機船問世后,發展很快,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工業化國家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國際貿易的空前興旺,中東等地石油的大量開發,促使運輸船舶迅速發展。
1.船的起源
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州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后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于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冊數中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2.古代槳船
在后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只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
小資料:公元前483年-前480年,雅典建造的大批三層槳戰船迅速完工。在雅典的穆尼奇安和茲阿發現在戰爭中趕修三層槳戰船的干船塢,其尺度為46×6米,此類戰船,經專家考證:船長37米、寬5米,撞角外伸3米。低層槳手共54人,中層54人;上層60人,后備槳手30人,除下層外,全部水手武裝完整。低層槳長2.3米,中層3.2米,上層4.3米,其最高航速在靜水中可達8節。
3.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欲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畢碼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
1、船的起源
先民們尚以漁獵和采集為生,他們的活動范圍被局限于靠水很近的地域。但由于沒有一定的,他們無法捕撈深水中的魚群,無法狩獵河對岸的野獸,不僅如此,如遇洪水泛濫,他們甚至連生命都不能保全。
惡劣的環境與求生的本能迫使人類去思考,人們開始尋求一種可以浮于水上的,以期獵取更多的食物和戰勝洪水的危害。
長期與自然界的抗爭不斷增添著人們的智慧,自然現象的反復出現也給人以一定的啟迪。
“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世本》)“古人見窾木浮而知為舟”(《淮南子·說山訓》),古人終于認識到某些物基老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為人們創造舟船的最早誘因。
經過長期實踐,古人創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筏子,這是一種用樹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狀物體。
原始人在實踐中認識到單根竹木雖具浮力,但因其為圓形,浮在水中易滾動且面積窄小,運載力有限,如將數根并扎,則在水中可平穩漂浮且運載量增加,既可載物又可載人。
繼編木為筏之后,又有“刳木為舟”(《周易·系辭》)。“刳”是割開、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獨木舟。
2、古代槳船
在后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只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
以上就是船的歷史的全部內容,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描繪船只的圖像,是位于挪威北部克瓦爾松的青銅時代的巖畫,距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畫面顯示,在一條小船上有2名馴鹿捕獵者及他們的獵物。公元前3100年 ,古埃及人開始將木板拼在一起建造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