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一第一學期地理期末試卷 高一下學期數學學必修幾 青驕第二課堂高一第一課答案 高一上冊語文第一課是什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課知識點
希望我能幫到你喲。近代原子論: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道爾頓于1803年提出 化學元素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構成;原子在一切化學變化中均氏稿做保持其不可再分性;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質量和性質上都相同,不同的原子在質量和性質上都不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時,這些元素的原子按簡單整數比結合成化合物。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英國科學家湯姆孫于1903年提出原子中的正電荷是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原子的球形體內,電子則均勻地分布在這些正電荷之間,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樣。
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于1911年提出原子是由帶正電荷的質量殲衡很集中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圍運動著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就像行星繞太陽運轉一樣的一個體系。
2 、盧瑟福的a粒子散射實驗
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其實驗的目的是想證實湯姆孫原子模型的正確性,實驗結果卻成了否定湯姆孫原子模型的有力證據。在此基礎上,盧瑟福提出了原子敬慧核式結構模型。
有CCl4和Br2等,前者碧培是甲烷的四氯代物是有機溶劑,后者是溴單質是無機溶劑,一般有機物易溶于有機溶劑,淬取主是利用了物質在中枝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質能從溶解度小的溶劑中轉移到溶解度大的溶劑中,但一般不能完全轉移,這一點在高中化學中很少考慮賣慧敏
新學期新氣象,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這開學的第一課可是很重要的。而高二作為高一到高三的過度期,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學(上學期)開學第一課,歡迎參閱!
高中化學(上學期)開學第一課
教學設計思路簡介:本節課是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節化學課,旨在引導學生滿懷信心的認識高中化學,激發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從兩個小實驗入手,讓學生體會高中化學的學習仍是以實驗為基礎,但將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體會到初中到高中的學習思路和方法的不同。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學習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方法的不同。
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內容。
讓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教學內容
初、高中化學的銜接。
高中化學課程設置。
學習高中化學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實驗、多媒體輔助
四、教學時間:20分鐘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納陸:
第一環節:教師自我介紹
通過一個小魔術“白紙變字”引入教師的自我介紹(師生共同完成)
第二環節:初、高中化學學習的不同
抽兩名學生演示(初高中對比實驗)
實驗1: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NaOH溶液,再加入約3-5滴酚酞試液,振蕩后再觀察。
實驗2:取一支試管加入約2ml碘水,再加入約2mlCCl4溶液,振蕩后觀察。
學生觀察得出:兩支試管的溶液中均出現了紅色。
教師講解:以上兩個小實驗均產生紅色,但產生的原因不同。由此,我們上高中后一定要學會不僅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活動設計:一位高三學生談高中化學學習的心得體會。(播放)
教師:實驗是感知化學、體驗化學和探究化學的重要途徑。
學生演示:
實驗3:向一個盛有與水(水中先加入酚酞)的燒杯中加一粒黃豆大的金屬鉀
引導學生從現象分析上升到理論分析,從而引出初中到高中的學習要求:從感性認知到理性分析
第三環節:高中化學學什么
介紹高中化學課程設置:高中化學共八個模塊,其中有兩個必修模塊,含必修1、必修2,六個選修模塊,含選修1《化學與生活》、選修2《化學與技術》洞悔頃、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化前扮學反應原理》、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選修6《實驗化學》。
我們要學的模塊有必修1、2,選修1、4、5。
第四環節:高中化學怎樣學?
講學習方法,并通過一則小故事帶給學生啟示:做任何事貴在持之以恒。
第五環節:美好祝愿
高中化學(上學期)開學第一課
一、確定備課的框架
第一課時:化學開學第一課
1、 化學是什么?學科特點
2、 什么是化學?研究對象
3、 為什么要學化學?學習目的與終極目標
4、 如何學好化學?學習方法與要求
5、化學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化學學科的貢獻(衣食住行通)
二、準備支撐的素材
1、化學是什么?化學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化學是能源的開拓者;化學是材料的研制者;化學是環境的保護者;化學是美好生活的創建者;化學是高技術產業的支撐者。――周公度
國家的安全,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民族的復興,都離不開化學學科的發展。而化學學科的發展和繁榮需要社會的理解、支持,更需要年青一代的積極參與。
2、什么是化學,化學研究什么?
2.1、1789年拉瓦錫出版了《化學元素》,將化學定義成“研究元素性質的科學”。
2.2、“化學是關于原子運動的科學”(出自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53頁)。
2.3、“化學是研究物質性質的學問”(日本萬有百科大事典,1977,15卷,106頁)。
2.4、“化學是研究物質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變化規律的科學”(出自《化學發展簡史》,科學出版社,1978年,第1頁)。
2.5、“化學主要是在分子、原子或離子等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能、相互變化以及變化過程中能量關系的科學”,(出自《無機化學》(上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頁)。
2.6、“化學是研究物質分子及其凝聚態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出自“辯證自然觀與化學進化”(《化學哲學基礎》,科學出版社,1986年,441~444頁)。
2.7、化學是研究物理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和超分子及其凝聚態的組成、結構、性質、化學反應及其規律和應用的科學。簡而言之:化學是分子的科學。(出自魏光(《化學通報》,1997年,第7期,54~56頁)。
2.8、“化學是研究從基本粒子到生物大分子的各層次粒子的質變的科學”(出自魏光(《化學通報》,1997年,第7期, 50~53頁)
2.9、“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出自楊石先《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1989年,第1頁)。
2.10、“化學是研究物質從元素向生命進化過程中的各個物質層次的組成、結構和變化的科學”(出自曾國屏《化學教育》,1996年,第8期,6~7頁)。
2.11、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征是研究物質與創造物質。(201*中學化學課程標準)
3、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習化學是生存生活的需要,只有具備了基礎的化學知識,才能安全的生活,才能看得懂新聞、報道、廣告,才能不上當、不受騙;學習化學是享受生活的需要,學化學不是為了考試和分數,只有懂得化學,才能在看世界表面的同時能看到物質內部規律內在聯系的本質。
案例1:《葉詩文服用了一種叫一氧化二氫的興奮劑》、《葉詩文其實一直服用一種名為2,3,4,5,6-五羥基己醛(PHH)的新型興奮劑》,該藥品在人體內可轉化為一種核苷酸。該核苷酸可引起細胞劇烈興奮。極為可怕的是,一旦人體停止攝入2,3,4,5,6-五羥基己醛,人將在數日內死亡。
案例2:《炒菜過早放鹽會致氯氣揮發只剩鈉?》 201*年8月12日,央視科教頻道《健康之路》節目中,中科院教授金鋒稱,炒菜時早放鹽,可以讓氯化鈉的氯揮發出去,就剩下鈉了。
4、 如何學好化學?學習方法與要求
4.1《Fish is fish》! 學習化學要親歷親為,動手動腦,要通過自己的實踐與思考來獲得結論,不能道聽途說,學習有很多途徑;網絡是不是玩具;要有思辨能力。
4.2 Chem is try!
4.3 C3H3(Clear Head 清醒的頭腦:能明辨是非,獨立思考,有創新精神
? Clever Hand 靈巧的雙手:動手能力強,不眼高手低
? Clean Habit 整潔的習慣:做事有計劃,有條有理
4.4 :《康寧 玻璃構成的一天》化學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想象力與創造力比做題更重要,希望高一的新學生能保持想象力與創造力,不要死讀書、讀死書、書讀死。解釋周公度先生的化學是什么:化學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化學是能源的開拓者;化學是材料的研制者;化學是環境的保護者;化學是美好生活的創建者;化學是高技術產業的支撐者。
5、化學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化學學科對人類進步發展的貢獻(吃飽、穿暖、建造、出行、衣食、通訊交流)
(圖片資料)烏干達之手、麥浪滾滾、蝗蟲成災、飛機噴藥、哈伯、合成氨、馬車、自行車、汽車、高鐵、飛機。火箭、航天飛機,書信、收音機、電視機、電話、手機、可視電話、光纖光纜、棉花、化纖、塑料、橡膠;高樓大廈、金屬材料)
6、作業:小論文《從化學視角看我的一天生活》
三、做好課件,上課實踐
四、學生回應
開心、觸動、震驚、責任、上套
高中化學(上學期)開學第一課
一、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四個教學班的化學教學,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特制定以下計劃,高一化學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習進行學習。 教學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一定要適合學生的胃口,不同的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要求,對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要求。
二、若要求過高、過難,學生接受不了,會產生厭學情緒,成績更差;若要求過低,學生會感覺太簡單、無味,不投入精力學習,成績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對不同層次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廣度要求不同,進行彈性調節,使每個同學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對原有知識基礎較好、學習方法得當、學習信心強的學生,重點是指導學生把知識向縱、橫兩個方向發展,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有余味;對原有知識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欠佳、學習信心時弱時強的學生,重點是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由學生自己閱讀,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三、課堂、課后有分別 不管是難度和廣度的調節,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法,課堂教學是完成教學中心任務的主戰場,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課堂效率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工作計劃。
在備課時堅持啟發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化學學科的待點,聯系生活,從各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候適當利用課件加強教學直觀性。注重課堂的節奏、容量大小,充分發揮教師語言的特點,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課后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培優補差的方式。
四、積極抓好日常的教學工作程序,使教學工作有效開展 按照學校的要求,我積極認真地做好課前的備課資料的搜集工作,按時按量的布置了學生作業,全批全改,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在班上評講,及時反饋。 五、實驗教學有待加強 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盡量做好每個演示實驗。本人教學中,課前準備較周密,演示實驗現象明顯,效果良好,使全班學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師應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給學生示范,甚至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并啟發引導學生從生動的感性知識上升到抽象的思維。 以上是我進行化學教學中的幾點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欲得到純凈物,在除去雜質的同時也不能引進新的雜質,選A是先加氯化鋇除去硫酸鈉,在加碳酸鈉,除游裂芹神畢去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而B則源辯沒有除去過量的氯化鋇,所以。
在除雜悔褲題當中,一般加入物質的用量都是仔前伏要過量的,目的是為了完全除去某種物質,在這里呢,2和3的位置可以任意調換,因為對結果沒影響,而1就要念攜放到后面去啦,因為前面加入了過量的氯化鋇,這個是要除去的,而在加入的三種物質當中,只有碳酸鈉可以除去氯化鋇和其他雜質,所以1那個步驟一定要放到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