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歷史書籍讀后感 盲腸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歷史觀后感
一、思路
1、寫我的感受;
2、寫書的主要內容;
3、點評人物;
4、結合實際談談自己感想。
二、讀后感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對這個世界放下戒心,慢慢地發現他其實并沒那么可怕。
書中寫的是一個人從小就努力地去討好別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毀滅,在文章中作者將自虧睜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與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實在書中的一些情節也像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現實中的生活。
雖然書中寫的葉藏過的是充滿可恥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過程中,也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這本書中承載了作者的一生經歷與思想,書中的葉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的淺薄,又不斷被朋友利用,卻認為妥協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為了混跡世間學習人性的種種卑劣。
其實我認為葉藏的一些做法雖然讓他走向毀滅,但是他的做法卻不是無緣無故,而是為了迎合,為了更好地去和別人相處,雖然“人們”都在說要做好自己,無關別人,但是誰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別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們”所不認同的事的時候,應該錯的不是他,而是整個世困空肢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充滿理想的“永遠少年,”以及對幸福人生的執著和美好社會的熱切向往。
擴展資料:
《人間失格》創作背景:
昭和6年,太宰治與初代同居,后又開始從事共產主義運動,為此幾次搬家,在此期間,他發現自己一直信任的妻子在認識他之前早己與人有染,內心受到極大的打擊,于是,他去青森汪世警察署自首,為自己的共產主義革命生涯畫上了句號。昭和10年,太宰治在鐮倉山企圖自縊未果。
自縊事件之后,太宰治患上盲腸炎,因治療中大量使用鎮痛藥而上癮,不得不入院治療了三個月之久,期間因其沒有按時交納學費被東京大學開除學籍。
出院后不久,因鎮痛劑注射上癮,不惜舉債買藥,生活陷入了混亂之中。昭和11年10月,在親朋好友的勸說和哄騙之下住進精神病院,這次入院經歷成為他一生都無法釋懷的經歷,也成為寫作《人間失格》的原動力。
⑴ 《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網絡一下,馬上知道
⑵ 《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怎么寫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決定去向的時期,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苗壯方能根深,根深才能葉茂。只有從小愛科學,方能長大攀高峰。這是《科學家故事100個》的作者葉永烈的名言。翻開《科學家故事100個》里面收集了:古今中外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有建筑大師:魯班,喻皓,有神醫:華佗,有藥學家:李時珍,有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有外國的”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有鐳的母親——居里夫婦……整本書我看的愛不釋手,一個個科學家的故事,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里,使我最感動的科學家——居里夫婦,居里夫婦是法國偉大的科學家,一起得過諾貝爾獎,居里夫人得過二次諾貝爾 獎,居里夫人本名叫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瑪麗小時候生活困難,為了讓姐姐完成學業,自己為別人當家庭教師,把自己的錢寄給上學的姐姐,6年之后姐姐畢業了,瑪麗 有自己存下的一小點錢,和姐姐的幫助上了學,她的成績名列前茅,長大后她和居里結了婚。之后,一個具有放射性的元素鐳,使他們感興趣,后來一次的不幸,居里出了車禍死了,可居里夫人沒有被拐到在這里,最后經過努力成功,這個元素損害了她的健康,她得了惡性貧血,別人為了紀念她,把她稱為鐳的母親。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科學家的成長道路。 科學家們熱愛科學,專心研究,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故事啟迪我們”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努力,總有收獲
⑶ 《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怎么寫
葉永烈講述科學故事,100個讀了以后,我深深的被科學的奧秘所震撼,我慢慢的喜歡上了科學的故事。
⑷ 科學家100個故事的心靈感悟
暑假里我讀了必讀書目《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它是由著名作家葉永烈寫的。這本書獲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鼎力推薦。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我從心里佩服這些勤奮勇敢、知難而進勇于探索的科學家們。如神匠——魯班,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妙手神匠——華佗,昆蟲迷——法布爾,發明大王——愛迪生,飛機兄弟——萊特等等。他們都是受人崇敬的人。
你知道華佗嗎?華佗是安徽亳州人仿讓塌,他四處行醫。幫百姓治病,在三國時代,華佗就救過一位武藝高強的人,他叫關羽,關羽的手臂被毒箭射中,毒已入骨,這時華佗就前來幫關羽消毒,他用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華佗用刀刮骨,窸窣有聲。不一會兒,毒就刮盡了。這個故事就是刮骨療滑纖傷,華佗真是神了,在技術落后的三國時代,他就用開刀的方法治病,華佗先用 *** 給病人喝下,再拿著小刀,劃開病人右下腹,切去盲腸,再用消過毒的線縫上,病人就沒事了。這種在古代用開刀的方法治療疾病,那是多么先進的技術,華佗竟讓做到了。
華佗還創造了五禽戲,可以修身養氣。他每天堅持做五禽戲,50歲還能翻山越嶺。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人人受益的必讀書目,讓我了解了許多科學家的事跡,和他們不怕犧牲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二)
大家可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是誰發現了哈雷彗星?是偉大的科學家哈雷。是誰發明了地震儀?是偉備圓大的科學家張衡。是誰寫出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是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華羅庚。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在昆明西南聯大做過教授。
剛才說過,華羅庚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他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就休學了,但是他仍不放棄對數學的渴望,每天都要看將近十個小時的數學書。后來,華羅庚不幸染病,終生殘疾。他在貧病交加中刻苦自學,一邊幫媽媽打理店鋪,一邊勤奮的學習。終于,他成為了一個精通數學的人,做了清華大學的一位“窮教授”。
華羅庚酷愛數學,無論工作到多晚,他總不會忘記看數學書,埋頭鉆研數學題目,常常鉆研到深夜。
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后才得出的。所以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于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爺爺曾用過這樣的詩句,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他又對青少年一代寄托了莫大的希望,曾寫道:“發奮早為好,茍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
科學家是多么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是多么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么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么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么堅定,捍衛真理……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學習吧!
⑸ 讀后感:《讀科學家的故事有感》400字以上,急急急,不要重復的,快快!!!!!!
我閱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它使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主要寫了科學家們在成長期間的故事,主要介紹了牛頓、愛恩斯坦、達爾文、扁鵲等。他們從小就熱愛讀書,所以才會有如此大的成就,而且這些科學家中很多都是在貧窮的情況下長大的,但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在這么好的環境下學習,卻不如他們,真是自嘆不如啊!
在這些人中,讓我感觸最深的要算牛頓,牛頓是17世紀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近代科學的象征。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定律,以及他對光學、數學及化學的研究,為兩個多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從書中了解了許多牛頓為世界的科技發展作出貢獻的例子,也知道了牛頓的為人。剛開始,我非常吃驚,我吃驚牛頓對既有動手能力又有創造能力的科學家胡克的打擊報復。我不敢相信,牛頓這個天才科學家,也是我崇拜的科學家,居然也有那么大的缺點,真是不可思議!媽媽說過:“一個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人總會有優點和缺點,只要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他還是會成功的。”
當我讀到牛頓小時候的故事時,我差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小時候居然是個差生,后來通過他的發憤努力,奮起直追,他才成為了班上成績數一數二的好學生,最后終于當上了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看來不管什么人,只要努力,只要刻苦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為一個成功者。
其實 ,每一個科學家的成功都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后而得來的,因此,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現在,我才真正明白了愛迪生的那句話: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美好的童年,努力學習,刻苦鉆研,長大后不求做一個名人,但求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⑹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300~400左右
愛迪生
愛迪生是英國有名的科學家,愛迪生小時侯很刻苦學習的。有一次,愛迪生的媽媽生病了好幾天,就叫愛迪生到菜市場上賣菜。愛迪生為了媽媽的健康而不上學了,去市場上賣菜,于是他想:“我帶幾本書去看,那不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他到了菜市場上就是一邊賣菜一邊看書,他只集中精力地看書不管賣菜,反正別人付了錢就行也不管付了多少錢,菜也隨便別人拿。還有一次愛迪生制作電燈泡。他為了找一根燈絲尋遍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它,他是在火車上賣報得錢買制作的材料的。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一不小心打倒了兩瓶化學物品就著火了。被車長趕下來了,也把他的化學物品給扔了下來。于是,他就去找了一個小破屋做實驗屋,他不休不眠的做了好幾天,電燈實驗終于成功了。愛迪生就是這樣刻苦學習,才當上了英國有名的科學家,我要向特學習從小當愛科學,學科學,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
牛頓
伊薩克·牛頓,是17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是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科學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貢獻,都是劃時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叫烏爾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剛出生時極度衰弱,幾乎夭折。牛頓自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1661年,他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學習。
1665至1667年間,牛頓已在思考引力的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開普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 *** 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牛頓進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根據牛頓的發現,可測定太陽和行星的質量,確定計算慧星軌道的法則,說明月亮和太陽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并推導出克服地球引力、飛向太陽系和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們分別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頓不但驗證了前輩們的成果,而且為未來空間運載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確而權威的科學依據。
牛頓將其一生的成就寫在《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中。他發現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創立了微積分數學。他后來在談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時說:“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頓于久病不醫中去世。據說在生命即將停止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坦蕩而平靜的。英國詩人波普為他寫的碑銘說:“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間;人帝說‘讓牛頓降生’,使一切變得燦爛光明
⑺ 科學家的科學故事讀后感400字 快!!! 快 快 快 快快
愛迪生
愛迪生是英國有名的科學家,愛迪生小時侯很刻苦學習的。有一次,愛迪生的媽媽生病了好幾天,就叫愛迪生到菜市場上賣菜。愛迪生為了媽媽的健康而不上學了,去市場上賣菜,于是他想:“我帶幾本書去看,那不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他到了菜市場上就是一邊賣菜一邊看書,他只集中精力地看書不管賣菜,反正別人付了錢就行也不管付了多少錢,菜也隨便別人拿。還有一次愛迪生制作電燈泡。他為了找一根燈絲尋遍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它,他是在火車上賣報得錢買制作的材料的。有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一不小心打倒了兩瓶化學物品就著火了。被車長趕下來了,也把他的化學物品給扔了下來。于是,他就去找了一個小破屋做實驗屋,他不休不眠的做了好幾天,電燈實驗終于成功了。愛迪生就是這樣刻苦學習,才當上了英國有名的科學家,我要向特學習從小當愛科學,學科學,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
牛頓
伊薩克·牛頓,是17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是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科學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貢獻,都是劃時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叫烏爾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剛出生時極度衰弱,幾乎夭折。牛頓自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1661年,他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學習。
1665至1667年間,牛頓已在思考引力的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和開普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著太陽而不脫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周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 *** 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牛頓進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根據牛頓的發現,可測定太陽和行星的質量,確定計算慧星軌道的法則,說明月亮和太陽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并推導出克服地球引力、飛向太陽系和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們分別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頓不但驗證了前輩們的成果,而且為未來空間運載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確而權威的科學依據。
牛頓將其一生的成就寫在《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中。他發現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創立了微積分數學。他后來在談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時說:“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頓于久病不醫中去世。據說在生命即將停止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坦蕩而平靜的。英國詩人波普為他寫的碑銘說:“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間;人帝說‘讓牛頓降生’,使一切變得燦爛光明贊同67| 評論(2)
⑻ 要一篇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400字以上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李時珍、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特別是李時珍,真不愧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李時珍三四歲就開始學習察看植物,紅的、黃的、白的,五顏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時珍長大后發現,舊本草書里有許多錯誤,于是他下定決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錯誤的地方改過來。于是,李時珍翻山越嶺,到深山去采集藥物。李時珍在進行收集整理本草剛目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有一次采集的所有資料都丟掉了,但是他沒有灰心,一點一點的又從頭再來。為了分清各種植物的藥用功能,采到的藥物他都要親自嘗一嘗,有好幾次差點要了他的命。還有,李時珍的家鄉出產一種靳蛇,又叫白花蛇,身上有24塊斜方塊,白花蛇可以治病,是一種祛風濕的好藥,李時珍想盡辦法捉來了一條白花蛇,為了試驗效果,李時珍讓這條白蛇咬了一口,差一點沒了命。
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又試著嘗試各種草藥上千種,例如,曼陀羅花,李時珍為了試驗這種花的麻醉作用,就在自己身上試一試吃了這種花是不是會麻,當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經過了很多次的試驗,李時珍終于完成了《本草剛目》的修訂,記載的藥物有1892種,還附有1160幅插圖,還增補了374種新藥。
從李時珍的身上,我感到古人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應該感謝古人,感謝李時珍的《本草剛目》,它真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啊。
李時珍為了重新編寫《本草剛目》,吃盡了千辛萬苦,還親自實驗,不怕困難,不怕死亡,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在學習上不退縮,不怕苦,不怕累,不要遇到困難就往后退,要多向其他的同學學習,要細心,要有信心,這樣我們的學習才能有進步。
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篇一: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黃佳韻
在生活中,我們讀過無數的書,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就要數《科學家故事100個》了,它讓我i認識了許多科學巨人。
如多才多藝的科學家沈括,當上〝科學巨星〞的戴維,〝蒸汽大王〞瓦特……他們有的被名聲,權勢蒙蔽了雙眼,有的為了科學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謙虛謹慎……但是他們都有著同一個特點――堅持不懈。
其中,我最佩服居里夫人,她是科學家中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鐳的母親。
她生活異常艱苦,住的是閣樓,冬冷夏熱。每頓吃飯只吃一丁點,每天通常只睡幾個小時。后來她生了個女兒,可忙到沒有時間帶孩子,只好把她帶進工作室喂養,1903年居里夫人和丈夫榮獲諾貝爾獎,可是居里在1906年被馬車撞死了,居里夫人在悲痛中繼續著兩個人的工作,在1910年又獲得了諾貝爾獎。她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動,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科學做貢獻吧!
篇二: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張雨博
在這個暑假,我看完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科學家有的是春秋時代的魯班,有的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還有的是東漢科學家張衡和等等許多的著名科學家。
讀了這么多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有幾個故事令我銘記在心,這個故事是《從“班門弄斧”說起》態梁慎,采石江邊一堆土,禮拜張寧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這首詩是李白墓之后梅之渙寫了這首詩,魯班,是春秋末年的巧匠,人們稱他為木工的開山鼻祖。
魯班他發明了鋸子,因為我國考古學家近年來在山西藍田縣,武功縣發現西周時期銅鋸,早于魯班。因此有人認為流傳多年的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不靠譜,但此說還沒有定論。
那時,木工的只有斧頭,魯班帶著徒弟,上山有斧頭砍樹,非常吃力,常常累的滿頭大汗,一次,他的手破了,鮮血流了出來。他一看,手不是被斧頭弄破的`,卻是被野草刮破的。魯班想:野草怎么這么厲害呢?魯班一看,這葉子長長的,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魯班深受啟發,便在鐵片上做出許多小齒,發明了鋸……
還要有一個關于魯班的故事:小時候,魯班雕刻一只鳳凰,結果雕出來的卻像一只雞。后來,魯班不斷學習雕刻,手藝不斷提高,終于雕刻出了美麗的鳳凰,受到人們的贊揚。
魯班的敢于創新讓我汗顏,熟能生巧,天才也使于勤奮。只有努力才能勤能補拙。
篇三: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每當我一想要問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時,我就會捧起媽媽給我買的《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葉永烈寫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渣高故事是“發明大王”的秘訣。里面講的是有一位科學家叫愛迪生,愛迪生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人生哲學是工作,我想要揭示在自然的奧秘,并以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后來,愛迪生真的做到了。
1879年的10月21日,愛迪生造出的帆敬第一只電燈泡射出明亮的光線,那天,愛迪生沉醉在歡樂之中,電燈 泡點亮的時間越長,我們越覺得神馳魂迷。我們坐著,洋洋自得地注視著那盞燈,它邊續點了45小時。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有人問這“發明大王”成功的秘訣。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百的靈感,加百分之百的汗水。
愛迪生的筆記本,他每隔一星期要換一本,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離開了人世,終年只有84年,他給人們留下這樣的話:”科學是永無一日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這樣一直繼續下去。“
《科學家故事100個》里面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一直深深地記在我心中,讓我十分感動。
篇四: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決定去向的時期,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苗壯方能根深,根深才能葉茂。只有從小愛科學,方能長大攀高峰。這是《科學家故事100個》的作者葉永烈的名言。
翻開《科學家故事100個》里面收集了:古今中外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有建筑大師:魯班,喻皓,有神醫:華佗,有藥學家:李時珍,有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有外國的”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有鐳的母親——居里夫婦……
整本書我看的愛不釋手,一個個科學家的故事,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里,使我最感動的科學家——居里夫婦,居里夫婦是法國偉大的科學家,一起得過諾貝爾獎,居里夫人得過二次諾貝爾 獎,居里夫人本名叫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瑪麗小時候生活困難,為了讓姐姐完成學業,自己為別人當家庭教師,把自己的錢寄給上學的姐姐,6年之后姐姐畢業了,瑪麗 有自己存下的一小點錢,和姐姐的幫助上了學,她的成績名列前茅,長大后她和居里結了婚。之后,一個具有放射性的元素鐳,使他們感興趣,后來一次的不幸,居里出了車禍死了,可居里夫人沒有被拐到在這里,最后經過努力成功,這個元素損害了她的健康,她得了惡性貧血,別人為了紀念她,把她稱為鐳的母親。
這本書,向我們展示了科學家的成長道路。 科學家們熱愛科學,專心研究,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故事啟迪我們”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努力,總有收獲。
篇五: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暑假里我讀了必讀書目《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它是由著名作家葉永烈寫的。這本書獲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鼎力推薦。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我從心里佩服這些勤奮勇敢、知難而進勇于探索的科學家們。如神匠——魯班,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妙手神匠——華佗,昆蟲迷——法布爾,發明大王——愛迪生,飛機兄弟——萊特等等。他們都是受人崇敬的人。
你知道華佗嗎?華佗是安徽亳州人,他四處行醫。幫百姓治病,在三國時代,華佗就救過一位武藝高強的人,他叫關羽,關羽的手臂被毒箭射中,毒已入骨,這時華佗就前來幫關羽消毒,他用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華佗用刀刮骨,窸窣有聲。不一會兒,毒就刮盡了。這個故事就是刮骨療傷,華佗真是神了,在技術落后的三國時代,他就用開刀的方法治病,華佗先用醫學專用藥給病人喝下,再拿著小刀,劃開病人右下腹,切去盲腸,再用消過毒的線縫上,病人就沒事了。這種在古代用開刀的方法治療疾病,那是多么先進的技術,華佗竟讓做到了。
華佗還創造了五禽戲,可以修身養氣。他每天堅持做五禽戲,50歲還能翻山越嶺。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人人受益的必讀書目,讓我了解了許多科學家的事跡,和他們不怕犧牲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
描寫思路:以課文內容作為主題,結合自身感受,真實得描述,正文:
最近,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叫《小島》,這篇課文令我感動至深。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將軍到南沙群島視察守島部隊,發現了一塊菜地,決定留下學習種菜方法,士兵們為了讓將軍吃上蔬菜自己卻在吃罐頭的故事。“揭開油布,菜地的全貌竟是中國版圖的形狀。”我從這里侍物輪感受到了戰士們愛國之情。
守島部隊的生活異常艱苦,每次運上島的補給都壞掉了大半。戰士們為了生存只能選擇保存最好的罐頭,這使螞拿戰士們的身體收到了極大的傷害,可戰士們仍然不辭辛苦地訓練、巡邏,就連菜地的樣子都是中國版圖的形狀。他們是多么的堅強,多么的勇敢呀!面對這樣的愛國戰士,叫我如何不肅然起敬!
守島戰士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都堅強地生存了下來,可我們呢?想到這里,我感到我的臉正在止不住的發燙,戰士們這樣辛苦都堅持了下來,可我卻在為每天的作業喊累。
現在學習了這篇文章后老信,我下定了決心,一定好好學習,長大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 《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怎么寫
葉永烈講述科學故事,100個讀了以后,我深深的被科學的奧秘所震撼,我慢慢的喜歡上了科學的故事。
二 《科學家100個故事》對我的啟示
為了科學努力,值得我們去學習
三 科學家的100個故事有哪些
《科普系列:科學家故事個》是201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永烈。
講了這些故事: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里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后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鉆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碧純賣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后……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倫敦市郊一個貧困鐵匠的家里。他父親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有時他一個星期只能吃到一個面包,當然更談不上去上學了。
法拉第12歲的時候,就上街去賣報。一邊賣報,一邊從報上識字。到13歲的時候,法拉第進了一家印刷廠當圖書裝訂學徒工,他一邊裝訂書,一邊學習。每當工余時間,他就翻閱裝訂的書籍。有時甚至在送貨的路上,他也邊走邊看。經過幾年的努力,法拉第終于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漸漸的,法拉第能夠看懂的書越來越多。他開始閱讀《大英網絡全書》,并常常讀到深夜。他特別喜歡電學和力學方面的書。法拉第沒錢買書、買簿子,就利用印刷廠的廢紙訂成筆記本,摘錄各種資料,有時還自己配上插圖。
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丹斯來到印刷廠校對他的著作,無意中發現法拉第的"手抄本"。當他知道這是一位裝訂學徒記的筆記時,大吃一驚,于是丹斯送給法拉第皇家學院的聽講券。
法拉第以極為興奮的心情,來到皇家學院旁聽。作報告的正悔逗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聽戴維講課。回家后,他把聽講筆記整理成冊,作為自學用的《化學課本》。
后來,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裝訂的《化學課本》寄給戴維教授,并附了一封信,表示:"極愿逃出商界而入于科學界,因為據我的想象,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
收到信后,戴維深為感動。他非常欣賞法拉第的才干,決定把他招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奮,很快掌握了實驗技術,成為戴維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后,戴維要到歐洲大陸作一次科學研究旅行,訪問歐洲各國的著名科學家,參觀各國的化學實驗室。戴維決定帶法拉第出國。就這樣,法拉第跟著戴維在歐洲旅行了一年半,會見了安培等著名科學家,長了不少見識,還學會了法語。
回國以后,法拉第開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不久,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34年,他發現了電解定律,震動了科學界。這一定律,被命名為"法拉第電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學,從一個連小學都沒念過的裝訂圖書學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學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稱贊法拉第是"到現在為止最大的電學家"。
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坐在他的書房里看書時逝世,終年76歲。由于他對電化學的巨大貢獻,人們用他的姓--"法拉第",作為電量的單位;用他的姓的縮寫--"法拉"作為電容的單位。
四 《葉永烈講褲空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怎么寫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科學家故事100個》,這里所介紹的科學家可多了,而我最喜歡的要數愛迪生了。
愛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 歲8個月零7天。他一生憑靠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創造了 2000多種發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種。正是這些發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話說,夢想是現實之母。每一個成就了偉大事業的人,都是一個夢想家。而他們所完成的工作,又是與他們的想像力、能力、毅力,與他們對理想的執著程度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關的,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了畢生的時間尋求機遇,把他的每一個想法付諸實踐,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機遇。在他身上,直覺和決斷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揮。
愛迪生為了人們能用上價廉物美的好燈泡,廢寢忘食地尋找各種燈絲。他算算他用過的耐熱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種。后來,他發現竹絲燈絲能燃1200 多個小時,最后熄滅了。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將永遠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像愛迪生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怕困難的精神。他們雖然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繼續……因為,天才是1% 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換來的。
五 科學家100個故事概括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葉永烈于2012年出版的圖書。
書中的主人公是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們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專業精神、持久毅力。如果真的存在天賦的話,他們的天賦在于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能準確地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存在的價值,即使犧牲生命中的其他樂趣甚或遭受苦難,也無怨無悔。
六 《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
網絡一下,馬上知道
七 科學家100個故事的心靈感悟
暑假里我讀了必讀書目《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它是由著名作家葉永烈寫的。這本書獲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鼎力推薦。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我從心里佩服這些勤奮勇敢、知難而進勇于探索的科學家們。如神匠——魯班,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妙手神匠——華佗,昆蟲迷——法布爾,發明大王——愛迪生,飛機兄弟——萊特等等。他們都是受人崇敬的人。
你知道華佗嗎?華佗是安徽亳州人,他四處行醫。幫百姓治病,在三國時代,華佗就救過一位武藝高強的人,他叫關羽,關羽的手臂被毒箭射中,毒已入骨,這時華佗就前來幫關羽消毒,他用刀割開皮肉,直至于骨,華佗用刀刮骨,窸窣有聲。不一會兒,毒就刮盡了。這個故事就是刮骨療傷,華佗真是神了,在技術落后的三國時代,他就用開刀的方法治病,華佗先用 *** 給病人喝下,再拿著小刀,劃開病人右下腹,切去盲腸,再用消過毒的線縫上,病人就沒事了。這種在古代用開刀的方法治療疾病,那是多么先進的技術,華佗竟讓做到了。
華佗還創造了五禽戲,可以修身養氣。他每天堅持做五禽戲,50歲還能翻山越嶺。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人人受益的必讀書目,讓我了解了許多科學家的事跡,和他們不怕犧牲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后感(二)
大家可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是誰發現了哈雷彗星?是偉大的科學家哈雷。是誰發明了地震儀?是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是誰寫出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是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華羅庚。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在昆明西南聯大做過教授。
剛才說過,華羅庚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他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就休學了,但是他仍不放棄對數學的渴望,每天都要看將近十個小時的數學書。后來,華羅庚不幸染病,終生殘疾。他在貧病交加中刻苦自學,一邊幫媽媽打理店鋪,一邊勤奮的學習。終于,他成為了一個精通數學的人,做了清華大學的一位“窮教授”。
華羅庚酷愛數學,無論工作到多晚,他總不會忘記看數學書,埋頭鉆研數學題目,常常鉆研到深夜。
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后才得出的。所以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于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爺爺曾用過這樣的詩句,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他又對青少年一代寄托了莫大的希望,曾寫道:“發奮早為好,茍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
科學家是多么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是多么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么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么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么堅定,捍衛真理……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學習吧!
八 讀科學家的故事100個魯班有感
當我讀完這本書,我不禁為科學家門的熱愛科學和獻身科學而感到欽佩,從回刻苦的魯班答到第一位華人宇航員王贛駿這100個科學家沒有哪一位不是經過刻苦研究才成功的。
這讓我想到平時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麻煩事的時候,努力幾次不成功,就會知難而退,選擇放棄,和科學家們相比,我感到慚愧!這些科學家們是多么的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們是多么的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們是多么的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們是多么的好學,孜孜不倦;課學家們又是多么的堅定,捍衛真理……
我知道,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能成為科學家的,但是不努力的人連希望都沒有,科學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九 讀了科學家100個故事,相信你有著感動、震動撼,當煞更多的是收獲、啟迪,請你寫一寫吧。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必須有好的靈感,指導實際行動。
心靈方面,要有善心、回愛心、寧靜、平安的心。靈魂決定一答切。提倡有崇高信仰,各地有基督教堂,可以接受生命之道。加添正能量,生命得堅強。靈魂得救,加添正面力量,參加公益活動,人生有價值,生命有財富,生命樹旺盛,就有好果子。父母是根,子孫是枝葉。
太陽底下,沒有新的。世界萬物,都是轉化,沒有空穴來風,也沒有白來的福分。善有善報。種善根得善果。多種的,就多收。加添正能量,生命得堅強。得失得失,有得有失,不多不少,盡在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