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的化學通性?堿的化學通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與酸堿指示劑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堿會變藍。無色酚酞試液遇堿會變紅。注意,不溶性堿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與酸性氧化物反應: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與酸的中和反應:堿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對應的鹽和水。那么,堿的化學通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不溶性堿,如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2)堿能跟酸性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能跟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
(4)堿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新堿與新鹽。
可溶性堿有五大通性。
可溶性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堿溶液遇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現象不明顯,但有變化),遇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現象明顯)
2、堿能與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
鹵素與堿的歧化反應,如:
Cl2+2NaOH=NaCl+NaClO+H2O(Br2、I2類似)
硫與堿的歧化反應,如:
3S+6NaOH=NaSO3+2Na2S+3H2O
硅與堿的反應,如:
Si+2NaOH+H2O=Na2SiO3+2H2↑
3、堿能與酸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這類反應通常被稱作中和反應,此類反應放出大量熱)
舉例:工業上常用熟石灰(氫氧化鈣)中和含過多硫酸的廢水
Ca(OH)2+H2SO4=CaSO4+2H2O
4、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舉例:這類反應最常見的就是實驗室里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反應,但這類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5、堿溶液能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舉例:這類反應常見的有實驗室里制備氫氧化鈉的反應,堿與鹽的反應有兩個要求,其一要求參與反應的堿與鹽都要可溶于水,其二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
擴展資料:
根據堿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可分為可溶性堿和不溶性堿。
堿通性
非可溶性堿的性質:
1、能與酸反應
例如:
Cu(OH)2+2HCI=CuCl2+2H2O
可溶性堿的通性:
1、堿呈堿性(水溶液,,25攝氏度)
堿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堿能使無色的酚酞試劑變紅。pH>7
2、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注:
堿 +酸性氧化物==鹽 + 水
例:①Ca(OH)2+CO2=Ca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注:酸性氧化物 不等于非金屬氧化物
OH- + H+ == H2O
2OH- + CO2 == CO32- + H2O
Ba2+ + (CO3)2- == BaCO3——Ba2+——Ba(OH)2
堿的化學性質共5條,又稱為堿的通性。要注意的是有些性質只適用于可溶性的堿。
1、堿溶液能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堿溶液遇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現象不明顯,但有變化),遇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現象明顯)
2、堿能與非金屬單質發生反應
鹵素與堿的歧化反應,如: Cl2+2NaOH=NaCl+NaClO(Br2、I2類似)
硫與堿的歧化反應,如: 3S+6NaOH=Na2SO3+2Na2S+3H2O
硅與堿的反應,如: Si+2NaOH+H2O=Na2SiO3+2H2(氣)
3、堿能與酸發生反應,生成鹽和水(這類反應通常被稱作中和反應,此類反應放出大量熱) 舉例:工業上常用熟石灰(氫氧化鈣)中和含過多硫酸的廢水
Ca(OH)2+H2SO4=CaSO4+2H2O
4、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舉例:這類反應最常見的就是實驗室里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反應,但這類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綜合一下:
CO2+Ca(OH)2==CaCO3↓+H2O
這個反應不符合兩種離子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故不是復分解反應
5、堿溶液能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舉例:這類反應常見的有實驗室里制備氫氧化鈉的反應,堿與鹽的反應有兩個要求,其一要求參與反應的堿與鹽都要可溶于水,其二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
中學階段,堿的通性有下面四點:
1。堿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不要求化學方程式)
2。堿能與一些非金屬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反應:CO2 + 2NaOH = Na2CO3 + H2O
3。堿能與酸反應酸堿中和反應: NaOH + HCl = NaCl + H2O
4。堿能與一些鹽反應:2NaOH + CuCl2 = Cu(OH)2↓ + 2HCl
以上就是堿的化學通性的全部內容,堿的通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濃堿液可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這一性質常用于實驗室中對堿的檢測。例如,氫氧化鈉與酚酞反應,化學方程式為:NaOH + 酚酞 → 紅色溶液。與石蕊反應則是:NaOH + 石蕊 → 藍色溶液。二、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