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某人的歷史?元謀人意義元謀人的發現對于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知識擴展:元謀人的介紹 1.元謀人的發現和地理背景 元謀人是在1938年至1941年間,在中國云南省元謀縣的周興洞遺址中發現的。元謀縣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滇池東岸,是一個多山地帶。那么,元某人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相同點:元謀人與北京人都會用石器,都會用火,都住在山洞里,都過群居生活,都是我國境內的原始居民。
不同點:
1、發現史不同
元謀人:1965年,錢方、浦余慶等學者到上那蚌村附近尋找化石。當時,他們在一位牧牛老人指點下,來到蚌村以西約1公里的山溝里尋找化石。下午5點鐘時,一個人在一個土包下發現了云南馬的化石,接著又發現了兩顆人類的門齒。后來,學者將牙齒化石帶回北京。
北京人:這處遺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質學家安特生和美國、奧地利的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的,1927年起進行發掘。1929年12月2日,中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發掘出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他興奮地斷定,這是遠古人類的遺骨。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先后發現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物品,共十萬件以上。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
2、遺址不同
元謀人:元謀盆地位于金沙江邊的崇山峻嶺之間,氣候干燥炎熱,是滇中地區著名的"熱壩"。1965年5月初,地質工作者錢方、浦慶余一行,在元謀大那烏村盆地上那蚌村后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發掘出左、右中門齒各一枚,屬青年男性,形態特征與北京人相似,時代比北京人更早。
元謀人
元謀人
元謀人發現于1965年5月,發現地點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元謀人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當時定名為“元謀直立人”。隨元謀人出土的石器共七件,人工痕跡清楚。經考古學家斷定,石器是元謀人打制而成的。在元謀人化石地層中還發現大量炭屑,后來還發現了兩小塊燒骨。考古學家研究,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遺跡。中國地質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10萬年。
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跡三四百處,遍布祖國25個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元謀人是1965年“五一”節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首先發現兩枚牙齒,以后在同一地層又發現石器和炭屑,證明他們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為170±10萬年意思為一百七十萬年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后十萬年。發現的元謀人的兩顆牙齒,一為左上內側門齒,一為右上內側門齒,同屬于一個成年個體,可能是一青年男性。根據學者們研究判斷,元謀人牙齒的特征,近似于現代蒙古人種。
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化石。它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5月,中國地質科學院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發現。
我國境內最古老的猿人化石,是云南“元謀人”化石。“元謀人”化石距今已有170萬年歷史,是1965年在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
一、元謀人的發現過程
元謀縣,隸屬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有“東方人類故鄉”之美譽。在距今170萬年之前,元謀縣仍然是一片混沌初開的草莽荊榛之地,具有亞熱帶森林和草原氣候特點,雨水豐沛,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很多史前哺乳動物生活在這里。這里也成為早期原始人類“元謀人”的生活棲居地。
歷經百萬年滄海桑田,“元謀人”和其他眾多史前動植物的遺體成為化石,靜靜長眠在元謀縣的廣袤土地中。1965年,考古學者錢方、蒲余慶等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元謀縣上那蚌村進行古生物化石專題考察。在那蚌村西邊約一公里的小山崗旁邊,兩位學者發掘出一批原始生物化石,其中就包括兩顆哺乳類動物門齒化石。
但當時這兩顆門齒化石,并未引起專家們的足夠重視。直到1972年,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的鑒定,才把這兩顆門齒化石認定為“元謀人”門齒化石。1976年,這兩顆門齒化石用古地磁法測定,其存在年代距今已有170萬年以上。
二、“元謀人”化石出土的重要意義
“元謀人”化石屬直立人種中的一個新亞種——直立人元謀新亞種。
出現的歷史年代不同;
地點不同:一個北京山頂洞,一個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
北京人會用火 。
從外貌上看:云南省元謀縣的元謀人門齒化石,內側門齒很粗壯,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北京人前額很低,眉骨粗大,鼻子寬扁,嘴巴突出,頭部微微前傾,保留著猿的某些體質特征;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代人已基本相同。這之間經歷了將近100萬年時間。
從使用工具上看:元謀人已經會制造一些粗糙的工具和知道用火;北京人的手腳分工明顯,已會打造粗糙的石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并利用火照明、防寒、追逐野獸,增強了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而山頂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用骨針縫制衣物,已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獵守為生,還會捕魚;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不僅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耒耜等,還用骨制箭頭、魚叉、魚鉤打獵、捕魚,而且還能制造色彩鮮麗的的彩陶;
從生活質量上看:元謀人的生存環境很差,沒有固定的居所,靠天然火,不會保存火種,抵抗自然的能力也很差;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幾十人在一起過群居生活,用粗糙的工具和大自然作斗爭;山頂洞人則按血緣關系生活在一起,會縫制衣物、懂得愛美(有海蚶殼、磨光石珠等裝飾品),死后要埋葬;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通風防潮的干欄式房屋挖掘水井飲水,飼養家畜,并會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內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們已會紡線、織布、制衣,食物種類也大大豐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蔬菜等;
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
元謀人意義元謀人的發現對于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知識擴展:元謀人的介紹
1.元謀人的發現和地理背景
元謀人是在1938年至1941年間,在中國云南省元謀縣的周興洞遺址中發現的。元謀縣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滇池東岸,是一個多山地帶。
2.元謀人的時代和特征
元謀人的化石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約15-10萬年前),是亞洲最早的晚期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之一。元謀人的頭骨和面部結構比較原始,具有典型的古人類特征。
3.元謀人的研究意義
元謀人的發現對于研究舊石器時代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起源具有重要意義。它為了解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生存方式、社會結構和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對人類學、考古學和古人類學等領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
4.元謀人與其他舊石器時代人類的關系
元謀人的化石特征與其他地區發現的晚期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相似,例如中國的北京人、南京人等。這些化石的發現表明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已經有了相對復雜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
以上就是元某人的歷史的全部內容,元謀人,是目前我國已知最早的直立人遠古居民,因發現地點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歷史發展: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