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的歷史地位?趙州橋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建于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那么,趙州橋的歷史地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趙州橋建于隋代,隋朝統一中國后,結束了中國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當時的趙縣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從這里北上可抵重鎮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達京都洛陽,交通十分繁忙。可是這一交通要道卻被城外的**河所阻斷,影響了人們來往,每當洪水季節甚至不能通行,為此隋大業元年(公元6O5年)決定在**河上建設一座大型石橋以結束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狀況。李春受命負責設計和大橋的施工,并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橋任務。李春他們在設計和施工中創下許多技術成就,把我國古代建筑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求采納】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大型單孔圓弧形石拱橋,距今已有1 400年的歷史
趙州橋的橋基選在渡河的天然地基上,橋臺建在第四紀沖積層的亞黏土輕亞黏土上,此處地層穩定,土質均勻,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既能承載橋身重壓,又能抗擊地震危害
趙州橋設計科學,構造合理,用材精良,為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歷經千年風雨仍巍然屹立,其橋身堅實、巨大、空靈、輕秀,寓秀美于雄偉之中,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國際土木工程界最具權威的學術機構)在世界各地經過考證篩選,選定趙州橋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并贈送了一面以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為標志的銅牌安置橋旁,以示永久紀念.趙州橋被譽為“天下第一橋”,千年不墜.
歷史地位:建造于隋代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作用: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設計,開創了新的造橋理念。
趙州橋的地位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
趙州橋(Zhaozhou Bridge),又稱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是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橋,由隋朝匠師李春建造,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
趙州橋始建于隋開皇十五年至隋大業元年,隋朝統一中原后,就結束了中國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1961年3月4日,安濟橋(大石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春建造趙州橋:
李春受命負責設計和大橋的施工,并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橋任務,李春他們在設計和施工中創下許多技術成就,把我國古代建筑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l、低拱腳:拱腳在河床下僅半米左右;
2、淺橋基:橋基底面在拱腳下1.7米左右;
3、短橋臺:由上至下,用逐漸略有加厚的石條砌成5米長、6.7米寬、9.6米高的橋臺。這是一個既經濟又簡單實用的橋臺。
以上就是趙州橋的歷史地位的全部內容,趙州橋是我國歷史重要橋梁,始建于隋朝,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因其建筑結構獨特,設計合乎科學原理,橋體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