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語文

語文知識點總結,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

  • 語文
  • 2023-04-24
目錄
  • 2023語文學考必背知識點
  • 語文知識點怎么整理
  • 語文五下知識點總結
  • 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
  •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2023

  • 2023語文學考必背知識點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它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所以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基礎知識的學習也是有法可循的,一步走步穩,即將步步不穩,我們要學會將學習、積累、訓練三方面結合起來,達到理解、掌握與鞏固的目的。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目錄▼▼

    初中語文知識點第一部分

    初中語文知識點第二部分

    初中語文提高成績方法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第一部分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絕頌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運拿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埋下伏筆(記敘文、),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深化主題(記敘文、);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旁宏搭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第二部分

    基本文體知識匯總

    1.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 。

    詩歌、、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4.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5.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7.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號內)。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敘(略)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詞語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夸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__”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義?

    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系上下文再解釋。

    16.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后文作鋪墊

    17.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

    語文知識點怎么整理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言語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言語文化。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總結,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總結

    語文怎么分配時間最合理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是什么

    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總結

    一、名詞活用。

    主語 + [狀語 ] + 謂語 +〈補語〉+賓語

    如上所示,名詞一般處于主語或賓語的位置,如若它處在了謂語或狀語的位置,則必活用。要么名詞活用為動詞,要么活用為使動或意動。文言文中的使動,其實就是現代漢語中的兼語句;文言文中的意動,其實就是一種主語以賓語怎么樣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 如。 (2)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4)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以上四個例句都是名詞處在了謂語的位置,它首先必須活用為動詞。例(1)、(4)分別活用為用刀殺、把鼎當作把玉當作把金子當作把珍珠當作。但(2)、(3)卻不能直接翻譯為稱王他、當作賓客他的父親,而必須翻譯為使他稱王、以他的父親為賓客。

    (5)君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以上兩例名詞都處在了狀語的位置,而在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能做狀語的,所以如果名詞處在謂語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語,就是活用為狀語。(5)、(6)兩例分別譯作像對待兄長那樣、用箕畚。

    (7)乃丹書帛曰:大楚興,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所字結構,所的后面一般跟動詞,起著改變詞性的作用,如說是動詞,而所說則指所說的話,變成了名詞。(7)中的罾本意是漁網,是名詞。所以此處應活用為動詞捕捉。

    二、動詞活用。

    主語+[狀語]+謂語+〈補語〉+賓語

    動詞一般處于謂語的位置,有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之分,及物動詞和現代漢語一樣,可以帶賓語,而不及物動詞現代漢語中不能帶賓語,文言文中如若帶了賓語,則一般活用為使動或為動。同時,現代漢語中動詞不能處于賓語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處于賓語的位置,則須活用為名詞。

    (8)項伯,臣活之。

    (9)曹軍方連船艦,可燒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國可乎?(《陳涉起義》)

    (8)、(9)兩句,現代漢語中沒有活了他、逃跑了他這種說法,都橡消屬于不及物動詞帶了賓語,都應活用為使動:使活了下來、使逃跑。(10)不能譯為死了國家而應活用為為動為而死。

    (11)懼有伏焉。(《崤之戰》)

    動詞埋伏處在了賓語的位置,必須活用為名詞伏兵。

    三 、形容詞活用。

    主語+[狀語]+謂語+〈補語〉+賓語

    現代漢語中,形容詞可以做謂語,但不能帶賓語,一旦帶了賓語,要么活用為動詞,要么活用為使動或意動。同時,形容詞不能處在賓語的位置,如若處在賓語的位置,則活用為名詞。

    (12)(項伯)素善留侯張良。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以上三例,都是形容詞作謂語,且都帶了賓語,(12)可直接活用為動詞與交好,但(13)、(14)卻不能直接譯為著急我、羞恥這件事,而必須分別活用為使動和意動,分別譯為使著急、以為羞恥。

    此外,數詞也有活用現象,也可以用分析語法的方式加以判斷。

    (15)此三子者與臣而將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16)二三其德。(《詩經·氓》)

    分析語法,(15)中的四處于謂語的位置,故活用為動詞成為四個人。(16)中的二三也處于謂語的位置,但后面帶了賓語,故活用為使動,使二三,即不專一。

    <<<

    語文怎么分配時間最合理

    開考梁蠢知后前5分鐘

    1. 發語文卷前,首先暗示自己:這只是一次平常測驗!我自信,所以我成功!

    2.接到語文試卷,要不慌不忙地在規定處按要求寫上姓名、填涂考號、貼好條形碼,然后檢查試卷、答題卡是否有缺漏、破損情況。

    3.接下來快速瀏覽語文全卷,大體弄清試卷的版塊結構、各種題型,此時切忌檔握一邊看題一邊急著搶時間考慮答案,因為你不能指望哪道題可以一眼看出答案。對于作文,無論是什么題型,無論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相信自己一定有話可說,一定可以寫好。大體瀏覽一遍,心情就會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鈴響,就可集中精力答卷。

    開考后前30分鐘

    1.開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語文客觀選擇題前兩題(3-5分鐘),語言表達題需要5分鐘。做選擇題力避兩種傾向:一是一味搶時間、求速度,這樣勢必導致審題不嚴,思考不周密,從而出現不應有的失誤;二是速度過慢,太過謹慎小心,甚至反復徘徊不敢選。

    文言文需要15-20分鐘時間,選擇題一定注意排除法,加大語境意識。翻譯題要注重直譯,逐字逐句落實。

    2.語文選擇題審題要細,一定要看清選是還是選非,可以在題目的正確與不正確等這樣一些字眼上加上著重號。

    開考后30-90分鐘

    1.語文第三題詩歌鑒賞,注意根據老師的指導讀懂詩歌大意。然后讀題、做題。時間大約6分鐘。第四大題,名句填空最多4分鐘。把這兩題控制在10分鐘之內。

    2.第五、六主觀題應力爭在50分鐘內完成,即開考后一個半小時內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試題。

    3.每年高考語文都實行網上閱卷,同學們在答主觀題時一定要有強烈的規范意識:

    一是書寫規范,卷面整潔。答題卡上不允許書寫潦草,亂涂亂畫;

    二是對號入座,按題號在規定的矩形框內作答。絕對不能張冠李戴甚至私自改動題號,這樣會導致掃描無效,判分為零。

    最后1個小時

    語文作文時間要確保55分鐘,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審題立意,并列好提綱,然后用40分鐘左右的時間形成文字。

    <<<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是什么

    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3、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4、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5、五行:金、木、水、火、土

    6、五金:金、銀、銅、鐵、錫

    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8、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9、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10、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11、歲寒三友:松、竹、梅

    12、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3、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4、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5、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16、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17、元代四大戲?。宏P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洪升《長生殿》

    18、七大藝術: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筑、電影

    19、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20、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21、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五谷:稻、黍、稷、麥、豆

    23、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24、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26、四大名花:牡丹(山東菏澤)、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27、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杭州)、碧螺春(江蘇)、信陽毛尖(信陽)、君山銀針(岳陽)、六安瓜片(安徽)、黃山毛峰(安徽)、祁門紅茶(安徽)、都勻毛尖(貴州)、鐵觀音(福建安溪)、武夷巖茶(福建崇安)

    <<<

    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必考重點知識歸納

    ★高三語文必備知識點總結

    ★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總結

    ★高三語文最全復習備考知識點

    ★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歸納詳解

    ★有關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的梳理

    ★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大全

    ★高考語文知識點匯總大全

    ★高考語文必看知識點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語文五下知識點總結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要背的東西特別多,大家整理在一塊對比記憶,這樣效果更好。也有很多的文學常識需要學生掌握,這些都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之一。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基礎知識點,希望能缺碼游幫助到你!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點1

    一、我國古典文學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詩歌、散文、戲曲、等。

    1、詩歌又包括詩、詞、散曲等就詩說,還有古詩、律詩、絕句的分別。古詩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種.種;就詞說,有八百多種調子;根據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散曲的調子也非常豐富。

    2、散文有敘事、記游、說理、抒情等類別。

    3、有筆記、傳奇、平話、章回等體裁。

    4、戲曲,從元代以來發展成熟的,有雜劇(北曲)、南曲等。

    二、我國的古典文學已有三千年的光輝歷史。

    1、秦代以前,我國就有許多偉大的作品出現。

    (1)、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詩歌。這些詩歌大約產生在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之間,其中有民歌,有舉行典禮用的祭歌和樂歌,有的是敘事詩,有的是抒情詩,有的是諷刺詩。這些反映了當時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紀中葉以后,南方的楚國出現了一種新體的詩歌“楚辭”。偉大的詩人屈原運用這種新的形式,寫了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以及《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話傳說,豐富的想象,熾烈的感情,這對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3)、從公元前8世伏銷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春秋戰國時代,散文有了很大的發展。產生最早的歷史著作《左傳》《國語》《戰國策》,先秦諸子的學術思想著作《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這些著作中的許多篇章在記言記事、描寫人物、論辯道理,以及結構篇章和運用語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詣,對后世散文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2、兩漢魏晉南北朝時代,我國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1)、西漢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了一部對后代的文學和文學都有巨大影響的《史記》。為各個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眾多歷史人物立傳,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

    (2)、漢武帝時,設立了主管音樂的機關“樂府”,采錄民間歇謠,用以配樂歌唱,因此許多民歌得以保存下來?,F存的漢代樂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詩的形式,最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是從民歌發展而成的。

    (3)、東漢時期,在樂府民歌的基礎上產生了文人創作的五言詩。但是開始的時候,詩的產量較少。到了建安年間,有些詩人,尤其是曹植,運用樂府民歌的形式來抒寫個人的思想感情,寫了很多很好模蘆的五言詩。五言詩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東晉末年的詩人陶淵明,用通俗自然的語言寫五言詩,贊美勞動生活,歌詠農村景物,詩的內容和風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采錄配樂而,保存下來的。南朝民歌,絕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戀歌。北朝民歌的題材相當廣泛,其中《木蘭詩》是我國文學的杰作。

    3、唐代和宋代是我國文學的發達時期。

    (1)、詩歌到了唐代,體裁完備,有古詩、律詩、絕句等等。李白的詩,嘲弄庸俗世態,反抗權貴,充滿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義精神。他歌頌祖國壯麗的河山,歌頌自由生活,對于社會現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強烈的憤慨。杜甫生活飽經憂患,比較接近人民,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亂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詩句揭露封建社會的貧富懸殊。他的詩富于現實主義精神,發揚了詩經、楚辭、樂府的優良傳統,給后來的詩人開辟了寬廣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詩人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寫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樂府”,意在揭露當時政治的黑暗。還有像《長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為傳誦的詩。

    (2)、到宋代,盛行配樂歌唱的詞,詞發展到極盛時期。柳永和蘇拭的詞,對于詞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南宋的辛棄疾和陸游是兩個愛國詩人。這兩位詩人的詞,在我國文學評價很高。

    (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發達。唐代的古文運動,是一次重要的文體改革運動。這個運動的倡導者韓愈和柳宗元,主張廢棄六朝以來浮華的駢儷文,寫作切合實用的質樸的古文。他們的文章,平正通達,雖然號稱“古文”,實際上是新體散文。到了宋代,歐陽修、王安石、蘇拭等繼續提倡這種古文。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為我國長期流行的文體。

    (4)、唐代和宋代以刻畫人物為中心的有較為完整的故事情節的也發展起來了。唐代最有名的是“傳奇”。《柳毅傳》就是唐代傳奇中的佳作之一。這些;大都著力刻畫人物形象,并且有離奇的情節和完整的結構。到了宋代,有了新的發展。由于都市的發達,市民階層的擴大,這個時期出現了“平話”。

    4、元、明、清三代,我國文學有了新的發展,在戲劇和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1)、元代的雜劇形式很新穎。的作品如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王實甫的《西廂記》,分別刻畫了封建社會被壓迫婦女的不同形象,前兩篇寫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婦女的厄運,后一篇寫出青年男女堅決反抗禮教、爭取愛情自由的精神。

    (2)、明、清兩代的戲曲得到迅速的發展,篇幅加長,情節增多,反映的現實生活也更為深廣。的作品,如高則誠的《琵琶記》、湯顯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3)、元、明、清三代的超過以前所有的時代,有了新的發展,產生了在我國文學光輝曜目的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用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到了清代,又產生了蒲松齡的用文言寫的短篇集《聊齋志異》,吳敬梓的長篇章回《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度辶滞馐贰访枋隹婆e時代讀書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腐敗和一些讀書人爭奪功名的丑態。《紅樓夢》通過貿寶玉和林黛玉的戀愛悲劇,以及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的變遷,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會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禮教的虛偽,對于蔑視封建禮教力求發展個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都t樓夢》展現了巨大的生活畫面,刻畫了幾十個性格極其鮮明、有高度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這部作品結構完整,筆法細膩,語言優美生動,在我國古典的發展達到了藝術高峰?!都t樓夢》是我國古典中的巨著。

    5、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文學上出現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都比較深刻地揭露清朝政府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黃遵憲、梁啟超等也寫了好些有民主主義思想的詩歌和散文。形式的多種多樣,人物形象的鮮明生動,語言精煉形象,這是我國優秀古典文學的高度藝術性的表現。我國古典文學,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寶貴財富。

    三、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集,作者是清代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趙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點2

    一、重點詞語

    1、逸:鳥起馬驚,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無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動)

    3、辱問:今日見辱問于長者(降低身份來問)

    4、幸: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希望)

    5、黜:舅姑毀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負載:負載珍重,不復言矣(旅途之勞)

    7、將:貴客將自何所至也(方,剛才)

    8、涘:昨下第,閑驅涇水之涘(sì)(水邊)

    9、坐貽:不能鑒聽,坐貽聾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時皆下,乃擘(bò)青天而飛去(裂)

    11、繾綣:幸為少盡繾綣(qiǎnquǎn)(纏綿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辭候,驚擾宮中(閑暇)

    二、通假字

    1、景從云合,而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樣)

    2、床以珊瑚,簾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饗德情恩,詞不悉彰,致達遠冤(通享,受)

    4、從此已去,勿復如是(通以。已去,以后)

    三、一詞多義

    1、幸:①賤妾不幸(動詞,幸運)

    ②吾君方幸玄珠閣(駕臨,特指君王到某處)

    ③幸被齒發(承蒙)

    ④幸一聞焉(希望)

    2、見:①見有婦人(動詞,看見)

    ②今日見辱問于長者(表被動)

    3、坐、坐貽:①命坐于靈虛之下(動詞,坐在)

    ②坐貽聾瞽(坐貽,因而致使)

    4、辭:①因告辭曰(告辭,辭別)

    ②乃前致辭者(言辭,言語)

    ③毅撝(huī)退辭謝(辭謝)

    ④吾何辭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②再拜以進(相當于而)

    ③客當居此以伺焉(表目的,來)

    ④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因為)

    6、致:①寧可致意耶(傳達)

    ②致負誠托(以致)

    四、詞類活用

    1、樂:而夫婿樂逸(形容詞意動,以……為樂)

    2、景、云:景(yǐng)從云合(名作狀,像影子一樣,像云一樣)

    3、怛:誠怛人心(使動,使……傷心)

    4、急:而能急之(意動,以……為急)

    5、生:愿得生歸(名作狀,活著)

    6、東:東望愁泣引別東去(名作狀,向東)

    7、止:夫乃止毅(使動,使……止步)

    8、柱、床、簾: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名作動,做成柱子;做成床;做成簾子)

    五、古今異義的詞

    1、舅姑:①古義:公婆。

    ②今義:舅舅和姑姑。

    2、親戚:①古義:兄弟骨肉。

    ②今義:有姻親關系的親人。

    3、其實:①古義:他,實際情況(兩個詞)。

    ②今義:副詞,表示實際情況。

    4、自然:①古義:天然。

    ②今義:不勉強,不拘束。

    六、句式

    1、毅怪視之,乃殊色也(判斷句)

    2、妾,洞庭龍君小女也(判斷句)

    3、吾君,龍也(判斷句)

    4、吾,義夫也(判斷句)

    5、非羊也,雨工也(判斷句)

    6、此靈虛殿也(判斷句)

    7、毅,大王之鄉人也(判斷句)

    8、今日見辱問于長者(被動句)

    9、為奴婢所感(被動句)

    10、為夫婿所薄(被動句)

    11、為頑童所辱(被動句)

    12、牧羊于道畔(介賓短語后置)

    13、束以他物(介賓短語后置)

    14、停于大室之隅(介賓短語后置)

    15、雕琉璃于翠楣(介賓短語后置)

    16、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介賓短語后置)

    17、乃訪于洞庭(介賓短語后置)

    18、時有宦人密侍君者(定語后置)

    19、是何可否之謂乎(賓語前置)

    20、不然者,吾何辭焉(賓語前置)

    21、既而將訴(之)于舅姑(省略句)

    七、難句翻譯

    1、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譯:你有什么苦惱使自己委屈到這種地步呢?

    2、而夫婿樂逸,為奴婢所惑,日以厭薄。

    譯:可是我的丈夫不務正事,喜歡游蕩,被奴婢迷惑,他一天天地厭棄并輕視我。

    3、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飾琥珀于虹棟。

    譯:用白玉做成柱子,用青玉砌成臺階,用珊瑚做成床,用水晶做成簾,在翠色的門楣上鑲嵌著琉璃,在彩色的屋梁上裝飾著琥珀。

    4、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氣回環,入于宮中。

    譯:片刻,這位女子身邊紅煙紫氣繚繞,香氣回環,她走進宮中。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點3

    文言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病句改錯口訣:

    改錯改錯,仔細琢磨;少主謂賓,用詞不妥,詞序混亂,重復羅嗦,指代不明,連詞用錯,不合邏輯,否定太多,判明病因,準確改妥?!?/p>

    關聯詞語歌訣:

    “不但”“而且”表遞進,“雖然”“但是”表轉折;

    “只有”和“才”表條件,“如果”和“就”表假設;

    “因為”“所以”表因果,“不是”“就是”表選擇;

    “首先”“然后”表承接,相關相反為并列。

    記敘順序方法歌訣

    記敘主要三順序,順序倒敘和插敘。

    順序按照時間寫,層次脈絡好了解。

    倒敘給人印象深,激發興趣吸引人。

    插敘襯托和補充,為使主題更鮮明。

    作文制勝歌訣

    充足構思很必要,擬個好題有實效。

    揚長避短要做到,開頭出彩是高招。

    亮點語言不可少,行文扣題也重要。

    虎頭蛇尾不太妙,切入點新才。

    作文寫作口訣:

    選材:作文選材要認真,注意觀察動腦筋;要選精華動人事,下筆才能如有神。

    主題:敘事抒情或描寫,生動形象又簡潔;寫來寫去不可忘,主題思想要明確。

    立意:文章立意先要準,分清對錯再求新;要從模仿變創作,不說假話只求真。

    結構:題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結構;動筆之前要想好,層次邏輯分先后。

    開頭:文章開頭很重要,變化多端挺奇妙;開門見山最易學,不必東轉又西繞。

    煉字:煉字就像揀沙粒,寫完初稿反復吟;多余廢字不可要,關鍵好字值千斤!

    造句: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語言動人心;日常聽到好句子,積累起來寫進文。

    剪裁:做衣服,講剪裁,寫完文章要修改;哪該簡略哪該詳,全憑增刪巧安排。

    細節:提高寫作靠勤學,關鍵時刻講細節;選準典型寫真切,畫龍點睛才叫絕。

    結尾:好的結尾味無窮,壞的結尾意不明;千變萬化不離宗,完成主題筆就丟。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歸納梳理

    ★高三語文重點知識點歸納集錦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點小歸納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點2020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大全

    ★高三語文知識要點梳理

    ★高三語文最全復習備考知識點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復習資料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點歸納總結

    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整理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1

    常見標點符號4條

    1.破折號的作用:

    ①表解釋說明;②表意思遞進;③表話題轉換;④表聲音延長;⑤表語音較大的停頓或中斷;⑥表語意的跳躍或轉折;⑦表總結上文;⑧用在副標題前;⑨表事項的列舉分承。

    2.省略號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話有所省略; ②表重復詞語的省略; ③表列舉同類事物和序數詞語的省略; ④表靜默或思考; ⑤表說話斷斷續續; ⑥表語言的中斷;⑦表話未說完,語意未盡。

    3.使用省略號應注意:

    ①省略號就表示“等”、“等等”,省略號和“等”字,都可表列舉省略,兩者用一即可,不能同時使用;

    ②省略號后面一般不用點號。

    4.冒號的作用:

    ①用在“說”、“想”、“是”、“證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詞語的后邊,表示提取下文。

    ②用在總說性話語的后邊,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說。

    ③用在稱呼語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④用在總括性話語的前邊,以總結上文。

    5.引號的作用:

    ①表引用實際內容;②表諷刺反語;③ 表特定稱謂;④表著重強調。

    高中語文的檔握重點知識點2

    1.三要素:

    A、人物 B、情節 C、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

    A、論點 B、論據 C、論證

    3.比喻三要素:

    A、本體 B、喻體 C、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

    何時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過 how 何果 what

    5.律詩四條件:

    A、八句四聯(首頷頸尾)

    B、偶尾同韻

    C、中聯對偶

    D、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

    A、敘述 B、議論 C、抒情 D、說明 E、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

    A、舉例子 B、列數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較 E、分類別 F、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

    A、總分總結構 B、總分結構 C、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

    A、按時間順序

    B、按空間順序

    C、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

    A、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B、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

    A、舉例法 B、對比法 C、喻證法 D、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方法:

    A、比喻 B、擬人 C、排比 D、夸張

    E、反問 G、反復 F、設梁蠢知問 H、對偶

    (簡記為:喻擬排夸,二反設對)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

    A、外貌描寫 B、語言描寫 C、動作描寫 D、心理描寫

    (簡記為:外語動心)

    14.七種短語類型:

    按功能劃分為七種

    A、并列短語

    B、偏正短語

    C、主謂短語

    D、動賓短語

    E、動補短語

    F、介賓短語

    G、的字短語

    按詞性分三種

    A、名橡消詞性短語

    B、動詞性短語

    C、形容詞性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

    A、主語 B、謂語 C、賓語 D、補語 E、定語 F、狀語

    16.十二詞類(性):

    A、名動形 B、數量代 C、副介連 D、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序):

    A、順敘 B、倒敘 C、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

    A、表引文內容省略 B、表列舉事項省略 C、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

    A、表解釋說明前文 B、表后文跳躍轉折

    C、表聲音中斷延長 D、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

    A、表引用實際內容 B、表諷刺反語 C、表特定稱謂 D、表著重強調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3

    寫作手法知識點

    一、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

    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

    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

    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

    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

    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情節四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

    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

    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

    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

    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

    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

    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

    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

    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埋下伏筆(記敘文、),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深化主題(記敘文、);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4

    修辭手法講解8個手法

    一、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

    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

    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

    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

    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

    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二、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

    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

    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征代本體。

    例如:大胡子兇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③專名代泛稱。

    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

    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

    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

    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四、夸張

    1.夸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夸張的幾種形式:

    ①擴大夸張。

    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縮小夸張。

    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張。

    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五、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2.對偶的幾種形式: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

    例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

    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幾種形式:

    ①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獎,永遠“國”下去一樣。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七、設問

    設問的特點:“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沒有。

    又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八、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5

    寫作主要表達方式5類

    一、敘述

    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1.順敘——按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

    順敘型的結構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尾。

    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其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局或斷面,然后才按時間順序寫。

    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一個片斷,插敘完后,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不發生在主流的時間范圍內。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作用: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二、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五種人物的描寫方法:

    肖像(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作用: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坍嬋宋镄愿瘢从橙宋镄睦砘顒?,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等等。具體回答的時候要說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種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等。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時代)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3、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細節描寫:

    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三、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四、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五、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

    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

    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6

    1.名詞活用(1)名詞活用作動詞晉軍函陵(駐扎,駐軍)越國以鄙遠(以….為邊邑)既東封鄭(以……為疆界)與鄭人盟(結盟)宦士三百人于吳(使…做宦,帝王的仆隸)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以禮相待)無不bù之(給…食物吃)老臣病足(患病)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質于齊(做人質)樹之以桑(種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稱王,此處指一統天下)王無罪歲(歸罪,歸咎)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檢(吃)填然鼓之(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名詞作狀語夜縋而出(在夜間)朝濟而夕設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東封鄭(向東)必廟禮之(在廟堂上)朝服衣冠(在早上)暮寢而思之(在晚上)能面刺寡人之過也(當面)日飲食得無衰乎(每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事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上,向上;下,向下。均作狀語。)

    ⒉動詞活用今寡人不能。(才能。)其繼有在者乎。(繼承人。)若不闕秦。(使……闋。)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尊。)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使……來,使……歸順。)既來之,則安之。(使……安定。)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使``````退)⒊形容詞活用越國以鄙遠。(遠方的國家。)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以待乏也。(物質匱乏的時候。)吊有憂,賀有喜。(憂愁的事;喜,高興的事。)雖無四方之憂。(憂愁的事,指外患。)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羞惡之心。)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變雄厚;薄,削弱。)然后卑事夫差。(降低身份)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羞辱,侮辱。)潔其居。美其服。(潔,使……潔;美,使….美。)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勝過。)謹庠序之教。(認真從事。作動詞。)五特殊句式⒈判斷句①此寡人之罪也——這是我的過錯。②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過去與吳國的戰爭,不是你們幾個人的過錯。③是社稷之臣也。④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⑤非我也,歲也。⑥雖有槁暴,不復挺者,rou使之然也。⑦南冥者,天池也。⑧《齊諧》者,志怪者也。

    3.省略句①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詞賓語“之”。)②寡人請更(對待吳國的態度)(省略動詞賓語。)③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泛南(省略介詞“于”。)④不得見(太后)久矣(省略賓語。)⑤(老臣)愿令(之)得補黑衣之數(省略主語與兼語。)⑥(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國(省略主語與兼語。)⑦以(之)告(之)〔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尝鄏óu以(之)為輪。

    4.倒裝句⑴賓語前置①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長安君以何于(在)趙托自(a.“以何”,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b.“自托”動賓短語賓語前置。)②何后之有?——有何后?(在疑問句中,賓語靠“之”的幫助可以前置。)③未之有也——未有之也(2)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3)介詞結構后置①以其無禮于晉-----于(對)晉無禮②且貳于楚-----于(對)楚貳③佚之狐言于鄭伯-----于(對)鄭伯言④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昔者夫差于(在)諸侯之國恥吾君⑤乃號令三軍曰-----乃于(向)三軍號令曰⑥……賢于長安君--------于(比)長安君賢(勝過)⑦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以膏腴之地封之⑧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從)藍取之,而于(比)藍青;冰,水為之,而于(比)水寒

    5.被動句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固定句式:日食飲得無衰乎?(表推測,譯為:該不會``````吧。)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知識點歸納匯總大全

    ★高中語文知識要點匯總大全

    ★高中語文知識點匯總大全

    ★高中語文必修重點知識總結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歸納

    ★2020高中語文知識重點總結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2020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高中語文知識點歸納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語文知識點歸納總結2023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它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下面是由我啟螞橘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一)

    文言文通假字匯總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悄團“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鸢榻泽@忙。(《木蘭詩》)帖:通“貼”?;穑和ā盎铩薄?/p>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物跡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儐者更道,從大門入。(《晏子故事兩篇》)道:通“導”,引導。

    21、縛者曷為者也?(《晏子故事兩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與熙也。(《晏子故事兩篇》)熙:通“嬉”,開玩笑。

    23、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二)

    1、稱號“丹青高手”、“梨園子弟”、“園丁世家”所指的職業分別是畫家、戲曲演員和教師。

    2、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歲寒三友”,它們是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是指梅、蘭、竹、菊。

    3、古人表年齡都有專門的代稱:二十歲叫弱冠,三十歲叫而立,四十歲叫不惑,六十歲叫花甲,七十歲叫古稀。

    4、古詩文中“汗青”指代史冊,“桑梓”指代家鄉,“須眉”指代男子,“巾幗”指代婦女,“社稷”指代國家,“布衣”指代平民。

    5、古時以“泰山”喻岳父,以“伉儷”喻夫妻?!敖z竹”指音樂。

    6、中國古代“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指詩、書、禮、易、春秋;“七略四庫”中的“四庫”是指 經、史、子、集。

    7、“文房四寶”是對筆、墨、紙、硯四種文具的統稱;人們常說“五音不全”,這“五音”是指宮、商、角、徵、羽。

    8、“三皇五帝”中,通常稱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稱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

    9、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劇中人物分別由生、旦、凈、丑四種角色行當扮演。通常所說的“末”歸入“生”中。

    10、“五岳”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1、古人分析漢字的造字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書”,即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

    12、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13、文言中的“江”一般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14、文言將山之南水之北稱陽;山之北水之南稱陰。

    15、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殿試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假如考不中,則稱“落第”。鄉試正榜所錄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則稱為解元;中秀才則稱進學。

    16、①“同窗”指同學②“妯娌”指兄和弟的妻子的合稱④“可汗”指古代我國北方和西北地區某些少數民族君主的稱號⑤“垂髫”指小孩⑥“騷人”文人⑧“子曰詩云”孔子 《詩經》

    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三)

    標點符號

    用法說明:

    (一)點號——表示詞句的停頓和語氣

    1、句末點號

    (1)句號[。]表示陳述句末尾停頓。

    例句:迎風快騎使人感到輕快又有力量,飄飄然而心曠神怡。

    (2)問號[?]表示疑問句末尾的停頓。

    例句:你知道這朵花的名字嗎?

    (3)嘆號[!]表示感嘆句末尾的停頓。

    例句: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2、句內點號

    (1)逗號[,]表示句子內部的一般停頓。

    例句: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動搖了。

    (2)頓號[、]表示句子內部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例句:我把春天的水仙、蘭花,夏天的芙蕖,秋天的秋海棠,冬天的臘梅,當作我的命根子。

    (3)分號[;]表示一句話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例句: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

    (4)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后的停頓,用來提起下文。

    例句:不久便到了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

    (二)標號——標明語句的性質和作用。

    1、引號[“”]標明行文中直接引用、著重強調、特殊稱謂和諷刺否定等的話。

    例句:我到十歲的時候,讀的是“孟子見梁惠王”。

    2、括號標明行文中注釋的話。

    例句:《飛紅滴翠記黃山》選自《話說長江》(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3、破折號[——]標明行文中解釋說明的語句。

    例句:已登上敵岸的戰士,踏著反動派的旗子,向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老巢——南京城沖去。

    4、省略號[……]標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話等。

    例句:她畫得很慢,一號房、二號房、發電房、奠基石、國旗……每畫一樣,腦子里都要閃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心里都要引起一陣激動。

    5、書名號[《》]標明書名、篇名、報刊名等。

    例句:《繁星》選自《巴金選集》第八卷。

    特別提醒:

    (一)問號

    1、選擇問句,句中用逗號,句末用問號。

    例句:今天去呢,還是明天去呢?

    2、連續問句后均用問號。

    例句:就在這里睡覺?怎么行呢?

    3、主謂倒裝句,句號放在句末,謂語后用逗號。

    例句: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4、有的句子雖使用了疑問詞,但整個句子不是疑問語氣,句末不可用問號。

    例句:我不知道他的書放在什么地方。

    (二)頓號

    1、表概數的地方不能用頓號。

    例句:這個小姑娘看上去有十二三歲。

    2、并列詞語之間有“和”“及”“與”等連詞,不用頓號。

    例句:商店里陳列著家電服裝和日用百貨。

    3、集合詞語不用頓號。

    例句:再過七八年,工農業生產將會有大的發展。

    (三)冒號

    1、轉述的話不能使用冒號。

    例句:李老師說,他今天不舒服,不來給同學們上課了。

    2、“XX說”在中間,話在“XX說”前后,不能用冒號,用逗號。

    例句:“嗯,”他終于說,“送行的季節差不多了。”

    3、短暫停頓不必用冒號

    例句:本市文壇三位女杰:王安憶、王小勇、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四)引號

    1、如果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里面。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成為作者自己說話的一部分,句末點號(問號、感嘆號除外)要放在后引號之外。

    例句:她常常對我講“長毛”。

    強化訓練:

    1、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魯迅先生說的“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鼠的風格寫照。

    B.兩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那簡直是半截老松木!

    C.讓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D.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2、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B.人總是要死的,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呢?還是為民族和益而死?他選取了后者。

    C.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收的保證。

    D.《寧靜而深沉的意境》選自《詩人的羽翼》(三聯書店1987年版)

    3、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彼谑峭鶃淼拿艘换?,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

    B.他說過,沒有人的時候是一定要關門的。

    C.這一夜,只覺泉鳴不絕于耳,不知是夢,是醒?

    D.什么時候動身?從哪兒上車?我都打聽好了。

    4、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園子里載滿了果樹,有桃樹,有梨樹,還有李樹……等等。

    C.“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嚴肅地說。

    D.請你這道難題該怎么解決好。

    5、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忽然間,我覺得,這不就是唐詩中所說的“入云深處亦沾衣”嗎?

    B.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著:“出大亂子了!”

    C.其時進來的是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年,他是游泳的好手。

    D.“吃一塹,長一智”,便是這個道理。

    6、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我不知道家里為什么將我送到書塾里去了?

    B.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賞心悅目,舍不得吃。

    C.這種路口堵塞現象人們給起了個生動的名字:“動脈栓塞”。

    D.科學與藝術——一個硬幣的兩面!

    7、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詩句中豐富的顏色給生活涂上了絢麗的色彩:“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令人眼花繚亂,心曠神怡。

    B.生活教我認識了橋:與水形影不離的過河的建筑。

    C.青島的海有春,有夏,有秋,沒有凝固封凍的冬。

    D.蔡老師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

    8、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真美啊!桂林的山水。

    B.我們曾經學過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春”。

    C.我們信它,因為它是“是”;不信它,因為它“非”。

    D.鄉親們打出了“楚瑜——歡迎你回家”的橫幅,熱情歡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回鄉探親。

    9、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做事前,要仔細想想,為什么做這件事?怎樣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B.萬人大禮堂,里面寬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體積達86000立方米。

    C.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币馑际钦f,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D.由于下雨,原定于今天舉行的第五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只好延期了。

    10、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B.他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C.我不知道這條路能不能走通?但我一定要豎定不移地走下去。

    D.《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不拱橋。

    11、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

    B.家中有一部“評注圖象水滸傳”,一打開,就被一幅幅插圖吸引住了。

    C.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

    D.“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12、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多美啊?祖國的春天?

    C.這種人西洋便叫做“有學問的笨伯”,在中國便可稱為“兩腳書櫥”,或“冬烘先生”。

    D.《白鷺》就是一篇能讓人“反復地品味”的好散文。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牛牛|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无遮掩无码h成人av动漫|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白嫩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百度 |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妻妇| 少妇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