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論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辯證觀 為什么哲學是無用之大用 辯證主義唯物論 方法論與歷史唯物主義
1、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它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
2、臘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
擴展資料
1、“辯證叢局灶唯物主義”這一術語最早出在J·狄慈根在1886年出版的《一滲扮個社會主義者在哲學領域中的漫游》一書中,狄慈根用這一概念表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后來г·В·普列漢諾夫也是這樣表述的。列寧、斯大林、毛澤東在講到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時,還用過 "完備的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 等概念。這些概念的實質完全一致,只是側重點有不同。
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中,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互相滲透密不可分的,它們的有機統一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辯證唯物主義是徹底的唯物主義,是客觀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的自覺反映。它看到物質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基礎,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它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這一高度組織的物質的機能,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能動的反映。
辯證唯物主義又是徹底的辯證法,是最完整深刻而無片面性弊病的關于發展的學說。它揭示了事物內部矛盾雙方的相互聯系和相互斗爭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原因,是一切現象自我運動的根據的客觀真理。
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認識發展史的科學總結,它建立在現代科學和先進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并隨著科學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
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生,它是人類認識史和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它把偉大的認識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它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
2、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于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于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觀察人及其活動,能準確的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辯證唯物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歷史唯物主義
人類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了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系,方法論同世界觀是統一雹燃埋的。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證唯物主義與源螞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以總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最新成就為依據的,關于整個物質世界的科學圖景,段陵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作為科學的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與革命實踐以及各門科學緊密聯系,給予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銳利的思想武器。
2.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
徹底而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建立,為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著重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形成了科學的剩余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斗爭經驗,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明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以及無產階級建黨學說,從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辯證唯物主義是由辯證的唯物論和唯物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部分組成。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認為: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能動地反作用于社會存在。
2、社會歷史是客觀的合乎規律的辯證發展過程,社會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初源泉。
3、在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4、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
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哲學理論,它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喚含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它是唯物主義的高級形式。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和雀笑物質的。
恩格斯說:“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歲扮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83頁)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是高度發展的物質——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物質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促使事物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規律,即對立統一的規律,它是物質世界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規律。
辯證唯物主義(即現代唯物主義做跡)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論的‘基本內核’,在總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基模亂礎創立的一科學的純碼并邏輯理論思維形式。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究竟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第二方面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人們的思維能否認識現實世界?我們的感覺、表象和概念能否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如何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研究解決其它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2、在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是辯證的關系。一方面認為,物質決定精神。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垢產物,是社會的產物,是人的大腦的機能和屬性;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現點,從而和唯心主義劃清了界線。另一方面還認為,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精神對物質的反映是能動的,意識在一定條件下,能孝塵夠反過來對物質發展進程起巨大的作用。即人能在社會實踐中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精神對物質發展進程能起促進和阻礙作用。正確的思想對客觀世界物質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思想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但不管精神的能動作用有多大,它總是在客觀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受客觀規律制約。歸根結底是由客觀存在所決定的。承認精神鮑能動作用就和機械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
3、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唯意志論,就必須堅持辯證唯物論的基本原理,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我國三十一年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歷了曲折的道路,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有幾個時期工作指導上的失誤,主要是在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上處理不好。實踐反復證明,不論進行政治斗爭,進行經濟孫慎皮建設或從事其它工作,要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避免搞唯意忘論,達到預期的目的,首先,必須調查研究,正確地估計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對客觀事物了角得越全面、準確,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計劃、方案就越符合客觀實際,人們的行動就越能達到預期目則差的。其次,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正確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事物的運動發展都是有規律的,人們在實踐中必須尊重客現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把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辯證的統一起來。凡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就能夠掌握主動權,取得預期的效果。凡是違背客觀規律,搞唯意志論,按主觀意志辦事,就受到客觀規律懲罰。如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提出的“只怕想不到,不怕辦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并提出“七、八年又再來一次”等等,都是錯誤的估計了客觀情況,違背了客觀規律,因而遭到挫折。再次,要勇于實踐,勇子革新,接受實踐的檢驗,并正確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