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20年物理江西試題研究答案 2020年試題研究數學 八年級試題研究2020生物答案
【 #高一#導語】有時候,灑脫一點,眼前便柳暗花枯喊明;寬容一點,心中便海闊天空。身邊的世界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睿智與寬容。心存感激,永不放棄!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風雨中,我們也要有抬起頭,直面前方的勇氣。因為請相信:任何一次苦難的經歷,只要不是毀滅,就是財富!高一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試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1.(甘肅省蘭州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部分中*考)如圖所示,若有一個小孩從滑梯上由靜止開始沿直線勻加速下滑。當他下滑距罩野離為L時,速度為v,當它的速度是v2時,它沿斜面下滑的距離是(A)
A.L4B.2L2
C.L2D.3L4
解析:由題意知:v2=2aL
(v2)2=2ax
解得x=L4,A選項正確。
2.(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如圖所示,甲從A地由靜止勻加速跑向B地,當甲前進距離為S1時,乙從距A地S2處的C點由靜止出物敗喊發,加速度與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時到達B地,則AB兩地距離為(B)
A.S1+S2B.?S1+S2?24S1
C.S214?S1+S2?D.?S1+S2?2?S1-S2?S1
解析:設甲前進距離為S1時,速度為v,甲乙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為a,則有vt+12at2-12at2=S2-S1,根據速度位移公式得v=2aS1,解得t=S2-S12aS1,則AB的距離S=S2+12at2=S2+12a?S2-S1?22aS1=S2+?S2-S1?24S1=?S1+S2?24S1,B正確。
3.(黑龍江省佳木斯一中2016~2017學年高一上學期月考)目前我省*部門開展的“車讓人”活動深入人心,不遵守“車讓人”的駕駛員將受到罰款、扣分的嚴厲處罰,如圖所示,以8m/s勻速行駛的汽車即將通過路口,有一老人正在過人行橫道,此時汽車的車頭距離停車線8m。該車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5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
A.如果駕駛員立即剎車制動,則t=2s時,汽車離停車線的距離為2m
B.如果在距停車線6m處開始剎車制動,汽車能在停車線處停下
C.如果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4s,汽車剛好能在停車線處停下
D.如果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0.2s,汽車剛好能在停車線處停下
解析:若汽車做勻減速運動,速度減為零的時間t0=0-v0a=-8-5s=1.6s<2s,所以剎車到停止的位移x2=-v202a=6410m=6.4m,汽車離停車線的距離為8m-6.4m=1.6m,故A錯誤;如果在距停車線6m處開始剎車制動,剎車到停止的位移是6.4m,故B錯誤;剎車的位移是6.4m,所以車勻速運動的位移是1.6m,則駕駛員的反應時間t=1.68s=0.2s,故C錯誤,D正確。
4.(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汽車在路上出現故障時,應在車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圖所示),以提醒后面駕車司機,減速安全通過。在夜間,有一貨車因故障停駛,后面有一小轎車以30m/s的速度向前駛來,由于夜間視線不好,小轎車駕駛員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體,并且他的反應時間為0.6s,制動后加速度為5m/s2。求:
(1)小轎車從剎車到停止滑行的距離;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車后多遠處,才能有效避免兩車相撞。
解析:(1)從剎車到停止時間t1=0-v0a=0-30-5=6s
反應時間內做勻速運動,則x1=v0t0=30×0.6=18m
從剎車到停止的位移為x2,則x2=0-v202a=0-9002×?-5?=90m
(2)小轎車從發現物體到停止的全部距離為x=x1+x2=18+90m=108m
小轎車駕駛員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體,所以三角警示牌距車的最小距離:Δx=x-d=58m
答案:(1)90m(2)58m
【二】
1.(北京交大附中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如圖為A、B兩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線散步的位移—時間圖象。由圖可知,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在這1h(小時)內,B熊的平均速度較小
B.在t=10.0min時刻,A熊的速度較大
C.在這1h(小時)內,B熊始終在加速
D.在這1h(小時)內,A熊始終沿著一個方向運動
解析:根據x-t圖象中,縱坐標的變化量表示位移,知在1h內、B熊的位移大于A熊的位移,則B熊的平均速度大于A熊的平均速度,故A錯誤;位移—時間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在10min時刻A的圖線斜率大,則A的速度較大,故B正確;根據斜率表示速度,可以知道,在這1h(小時)內,B熊以不同的速度分段勻速,故C錯誤;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則知A熊在40min時刻和50min時刻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故D錯誤。
2.(多選)(山東省德州市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如圖所示的x-t圖象和v-t圖象中給出四條圖線,甲、乙、丙、丁代表四輛車由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運動的情況。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D)
A.甲車速度不變,乙車速度逐漸減小
B.t1時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丙、丁兩車在t2時刻相遇
D.t2時刻,丙的加速度大于丁的加速度
解析:“x-t”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v-t”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可判ABD正確;“v-t”圖線與橫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故t2時刻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所以選項C錯誤。
3.(湖南省長沙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模塊檢測)一種比飛機還要快的旅行即將誕生,稱為“第五類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超級高鐵)”。據英國《每日郵報》2016年7月6日報道,HyperloopOne公司計劃,將在歐洲建成世界首架規模完備的“超級高鐵”(Hyperloop),連接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速度可達每小時700英里(約合1126公里/時)。如果乘坐Hyperloop從赫爾辛基到斯德哥爾摩,600公里的路程需要40分鐘,Hyperloop先勻加速,達到速度1200km/h后勻速運動,快進站時再勻減速運動,且加速與減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則下列關于Hyperloop的說法正確的是(B)
A.加速與減速的時間不一定相等
B.加速時間為10分鐘
C.加速時加速度大小為2m/s2
D.如果加速度大小為10m/s2,題中所述運動最短需要32分鐘
解析:加速與減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由逆向思維可得:加速與減速時間相等,故A錯誤;加速的時間為t1,勻速的時間為t2,減速的時間為t1,勻速運動的速度為v,由題意得:2t1+t2=t,而t=40分=2400秒,2×12at21+vt2=x,而v=10003m/s,x=6×105m,v=at1,聯立:t1=600s=10分,t2=1200s=20分,a=59m/s2,故B正確,C錯誤;如果加速度大小為10m/s2,解得:t=55003s=30.5min,故D錯誤。故選B。
4.(湖北省宜昌市長陽一中2016~2017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公路邊每隔15m有一棵樹,如圖所示,汽車通過AB兩相鄰的樹用了3s,通過BC兩相鄰的樹用了2s,求汽車運動的加速度和通過樹B時的速度為多少?
答案:1m/s26.5m/s
解析:汽車經過樹A時的速度為vA,加速度為a。
對AB段運動,由x=v0t+12at2有:15=vA×3+12a×32
同理,對AC段運動,有30=vA×5+12a×52
兩式聯立解得:vA=3.5m/s,a=1m/s2
再由vt=v0+at
得:vB=3.5m/s+1×3m/s=6.5m/s
在緊張的物理奧賽題復習階段,我們要做好每一次的物理考試復習準備。這樣才能讓我們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獲取優秀的成績!下面是我網絡整理的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試題,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試題
物理奧賽題復習資料
關于摩擦力的分析與判斷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兩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接觸面粗糙、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兩物體間有彈力是這兩物體間有摩擦力的必要條件(沒有彈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
(1)摩擦力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和物體間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的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作為動力),可能相反(作為阻力),可能垂直(作為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可能成任意角度。
●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必須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1.牛頓第一定律包含了兩層含義:
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是物體的固有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②要使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必須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牛頓第一定律導出了兩個概念:
①力的概念。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即改變速度)的原因。又根據加速度定義 ,速度變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說"力是產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維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說"力是改變加速度的原因")。
②慣性的概念。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謹仿正動狀態的性質,這就是慣性。慣性反映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3.牛頓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情況下物體的運動規律。
它描述了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時怎樣運動。而不受外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物體不受外力和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能把牛頓第一定律當成牛頓第二定律在F=0時的特例,因此不能說牛頓第一定律是實驗定律。
應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常用方法
1.合成法
首先確定研究對象,畫出受力分析圖,沿著加速度方向將各個力按照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在加速度方向上合成,直接求出合力,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解。祥悔此方法被稱為合成法,具有直觀簡便的特點。
2.分解法
確定研究對象,畫出受力分析圖,根據力的實際作用效果,將某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分力,然后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此方法被稱為分解法。分解法是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常用方法。但此法要求對力的作用效果有著清楚的認識,要按照力的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3.正交分解法
確定研究對象,畫出受力分析圖,建立直角坐標系,將相關作用力投影到相互垂直的兩個坐標軸上,然后在兩個坐標軸上分別求合力,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解的方法被稱為正交分解法。直角坐標系的選取,原則上是任意的。但建立的不合適,會給解題帶來很大的麻煩。如何快速準確的建立坐標系,要依據題目的具體情景而定。正交分解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合成。
4.用正交分解法求解牛頓定律問題的一般步驟
①受力分析,畫出受力圖,建立直角坐標系,確定正方向;
②把各個力向x軸、y軸上投影;
③分別在x軸和y軸上求各分力的代數和Fx、Fy;
④沿兩個坐標軸列方程Fx=max,Fy=may。
如果加速度恰好沿某一個坐標軸,則在另一個坐標軸上列出的是平衡方程。
物理奧賽試卷分析
一、 注重基礎
試卷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例如,13—15題,考查了物理學中重要的概念和規律。比如第13題考查了原子物理的知識,學生得掌握能級及躍遷的概念。比如第15題,考查了簡諧運動,要求大握學生將實際的運動和圖像結合起來。
例如,21題,考查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包括打點計時器的正確使用,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義,考查了實驗數據的處理,包括圖像的處理。
例如,23題考查學生的基本方法??疾榱宋锢韺W定義物理量的方法、類比的方法等,還考查學生的遷移能力。
二、堅持對能力的考查
堅持對能力的考查,這是近些年北京物理高考試卷一直堅持考查的內容。今年特別突出對能力的考查,其中重點考查了物理學中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探究能力,在這些能力的基礎上,又對其中的閱讀能力,建模能力,表達能力,聯系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考查。
例如,20題,是一個關于霧霾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也是聯系實際的問題,對霧霾社會環境問題的分析,要求考查能夠建構物理模型,從動力學、運動學的分析到微觀解釋,還涉及了熱學知識的遷移。
例如,24題,對學生的能力考查非常全面,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探究能力,還包括建構模型、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的考查。
三、注意聯系實際,體現中華傳統 文化
物理學的發展源于實踐,物理學的理論指導實踐活動,物理學與現代生活,現代生產,科學技術息息相關。聯系實際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例如,第17題,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果,并且能夠對地磁場的有關問題做出分析。
例如,第24題,聯系科學技術前沿成果,突出考查學生建模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適度開放設問,體現思維過程
本次試卷適度開放設計,體現思維過程,引導中學物理教學重視培養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
例如,第21題的第(5)問,第23題第(3)問等。
猜你喜歡:
1. 2017高考物理知識點匯總
2. 2017高一物理教學計劃3篇
3. 2017高考物理考試大綱
4. 2017高考理綜物理試題及答案
5. 2017高考物理必備物理學史
對于學生們而言,做好每枝首乎一份試卷的練習,能夠讓芹仔你在考試中越戰越勇并讓我們鼓足勇氣去迎接試題中的困難與挑戰!下面是我網絡整理的2017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試題,相信這些文字會對你有所幫助!
2017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試題
以上就是我帶來的2017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試題的全部猛悉內容,希望這部分您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