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懷才不遇的名人?1、陳子昂懷才不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那么,歷史上懷才不遇的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王勃
唐時的官員喜歡寫檄文聲討君主。比如駱賓王的“討武檄文”就非常著名。
王勃號稱初唐四杰,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非常有才華。唐代諸王都非常喜歡斗雞,王勃當時是沛王府修撰,就寫了一篇《檄周王雞文》。意思是為沛王的斗雞助陣,向周王挑戰。結果高宗看了,認為他在挑撥王子們之間的關系,下令將其逐出沛王府。
2、李白
玄宗開元年間,李白奉詔入朝,供奉翰林,民間傳說李白非常狂傲,力士脫靴,貴妃捧硯,才肯作文。因此遭到高力士的嫉恨。
唐玄宗讓李白為貴妃寫一首詩,李白洋洋灑灑,揮筆而就三首。
貴妃看了非常歡喜。可是高力士卻在貴妃身邊挑撥離間,他說李白用那么瘦的“飛燕”比貴妃,這不是譏諷您長得胖嗎?而且飛燕私通赤鳳,成帝暴死,趙飛燕最終被逼自殺。拿您比飛燕,這不是赤裸裸的諷刺嗎?
貴妃一想,果然如此,于是大怒。二人在玄宗面前進言,終于把李白排擠出了長安。
3、馮唐
漢文帝時,馮唐是一位大臣,他當初以孝悌而聞名,拜為中郎署。由于他為人正直無私,敢于進諫,不徇私情,所以時時處處遭到排擠,直到頭發花白,年事已高,也沒有得到升遷,還只是個郎官。
后來,北方的匈奴族又來入侵漢朝,漢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匈奴的將軍。這一天,漢文帝經過郎署時,遇上了馮唐,于是兩人就將帥之事交談起來,沒想到,漢文帝非常賞識馮唐的才能。
歷史上,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得到應有的賞識和機會,以下列舉了幾位懷才不遇的名人。
王勃,唐代才子,因在虢州參軍期間不慎殺死匿藏的官奴曹達而卷入法律糾紛,險些喪命,這可能是由于他的傲骨和才華引起同僚嫉妒。盡管他才華出眾,如《滕王閣序》中的才情,但這次事件卻終結了他的仕途。
唐伯虎,被譽為“江南奇士”,早年才華橫溢,但因官場的不公和報國無門,他的后半生飽受困頓,不得不靠賣畫度日,生活的艱辛使他的藝術生涯受挫。
李商隱,晚唐詩人,雖與杜牧并稱“小李杜”,但因卷入黨爭而一生仕途坎坷,他的詩文深沉內斂,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動蕩和個人的無奈。
杜甫,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目睹社會危機,創作出許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作,雖有《飲中八仙歌》的豪氣,但其生平卻充滿了官場失意和戰亂的顛沛流離。
辛棄疾,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雖有抗金報國之志,卻因政治斗爭而多次被貶,他的詞作充滿了恢復中原的激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
這些名人的故事,展示了才華與命運之間的復雜糾葛,他們在逆境中堅守自我,用藝術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漢族。字浪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創始人,代表作《雨霖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
1、屈原
出身戰國時期楚國王族的屈原,又叫屈平,其博聞強記、嫻熟于辭賦的才華體現在眾所周知他的偉大作品中。
他還有通曉國家治亂道理的本事,一開始也受到楚懷王的信任,被任命為伴隨國王左右參與政事、起草重要講話稿的左徒,但很快遭到同僚嫉妒排擠,結果徒有一腔治國理政的本事卻難以施展。
2、馮唐
漢文帝時,馮唐是一位大臣,他當初以孝悌而聞名,拜為中郎署。由于他為人正直無私,敢于進諫,不徇私情,所以時時處處遭到排擠,直到頭發花白,年事已高,也沒有得到升遷,還只是個郎官。
漢景帝即位后,由于馮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罷官。漢景帝去世后,漢武帝即位,匈奴又來侵犯邊,漢武帝又廣征賢良,有人推舉馮唐,可是馮唐已經九十多歲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來任職。
3、李廣
漢武帝時的名將,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大小七十余仗,他都參加了,而且英勇善戰,匈奴聞風喪膽,稱他為“飛將軍”。唐詩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一千古絕唱,可謂婦孺皆知。
但就是這么一位令匈奴聞風喪膽的名將,最終也不得封侯之賞,而和他同時參加對匈奴作戰的將領中,才能和聲望遠遠比不上他卻被封侯的達數十人。“飛將軍”李廣最后在一次追擊匈奴的戰斗中迷失道路,引咎自殺。
1、陳子昂懷才不遇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
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
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得心情。
2、韓愈《馬說》諷刺懷才不遇
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
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馬說》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此文作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間。
以上就是歷史上懷才不遇的名人的全部內容,歷史上懷才不遇的名人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屈原、李白、蘇軾、韓愈等。1. 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才華橫溢,有遠見卓識,但由于政治上的挫敗和與朝廷權貴的矛盾,使他難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在遭遇流放和孤獨困境之后,他選擇了抱石投江,以身殉國。2. 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