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地理位置分布圖?三國地圖魏蜀吳分布如圖所示:疆域分布:1、蜀國 北方與曹魏對峙于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于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二十二郡、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2、魏國 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那么,三國地理位置分布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時期全圖,始于220年曹丕篡漢稱帝,終于280年晉朝統一全國。此圖展示了262年三國鼎立的局面,包括魏、蜀、吳三國及其周邊的數個少數民族(如鮮卑、月氏、康居等)。圖中詳細標注了各個郡縣及關隘。
在220年,魏、蜀、吳三國總人口約為2361萬。到了280年,這一數字增至3000萬。各國國土面積如下:魏約291萬平方千米,蜀約107萬平方千米,吳約145萬平方千米。以上數據參考自百度百科。
三國時期地圖和各州名稱及分布:
司州:河南尹、河內郡、弘農郡、河東郡、平陽郡。(十三州說法中不包括司州)
兗州:東 郡、東平國、濟北國、泰山郡、魯 郡、任城郡、山陽郡、濟陰郡、陳留國。
豫州:汝南郡、潁川郡、陳 郡、梁 國、沛 國、譙 郡、弋陽郡、安豐郡。
徐州:下邳郡、廣陵郡、彭城國、東海國、瑯邪國、東莞郡。
青州:齊 國、濟南國、樂安郡、北海郡、東萊郡、城陽郡。
冀州:安平郡、中山郡、常山郡、趙 國、巨鹿郡、廣平郡、魏 郡、陽平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國、渤海郡、河間郡。
幽州:燕 國、范陽郡、代 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昌黎郡、玄菟郡、遼東郡、樂浪郡、帶方郡。
并州:太原郡、雁門郡、新興郡、樂平郡、上黨郡、西河郡。
雍州:京兆郡、馮翊郡、北地郡、撫夷護軍、新平郡、扶風郡、安定郡、廣魏郡、天水郡、南安郡、隴西郡。
1、司隸(轄106個縣):相當于明清的直隸,首都洛陽所在地,有兩個巨型城市洛陽和長安,分別由河南尹和京兆尹管理,下設河內郡、河東郡、弘農郡、左馮翊、右扶風。
2、豫州(轄98個縣):下設潁川、汝南、梁、沛、陳、魯六郡;
3、冀州(轄104個縣):下設魏、巨鹿、渤海、常山、河間、中山、安平、清河、趙九郡;
4、兗州(轄80個縣):下設陳留、東郡、東平、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八郡;
5、徐州(62個縣):設東海、瑯琊、彭城、廣陵、下邳五郡;
6、青州(62縣):設濟南、北海、平原、樂安、東萊、齊六郡;
7、荊州(111縣):東漢原設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七郡;赤壁之戰后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這就是后來所謂的荊襄九郡。
8、揚州(92縣):設九江、丹陽、廬江、會稽、吳郡、豫章六郡。這就是東吳的基本領土,所謂的江東六郡。
9、益州(114縣)設漢中、巴郡、廣漢、牂柯、越巂、犍為、益州、永昌八郡,這就是蜀國的基本領土,聽名字就知道是漢族和西南少數民族混居的地方;
10、涼州(98縣)設隴西、漢陽、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十個郡,是董卓的老巢,也是后來馬騰、馬超父子的根據地;
11、并州(98縣)設上黨、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九郡;
12、幽州(90縣)設涿郡、廣陽、代郡、上古、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十郡,轄區已經到了今天的東北和朝鮮的部分地區;
13、交州(56縣)設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已經包含了今天廣東、廣西和越南了。
三國時期,魏、蜀、吳的地圖分布情況如下:
1. 蜀漢:其北部與曹魏的邊界為秦嶺,漢中是該地區的要塞。東面與孫吳接壤,以三峽為界,巴西郡是重要的據點。蜀漢的南部擴展至岷江和南中地區,與羌族、氐族以及南蠻相鄰。蜀漢共設有二十二個郡,僅限于益州一州。在益州南部設有庲降都督,治所在味縣,專門管理該地區。
2. 曹魏:其北部邊界至山西、河北和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和高句麗接壤;東部至黃海。東南部與孫吳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對峙,以壽春和襄陽為重要據點;西部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族和氐族相鄰。曹魏共有八十七個郡和十二個州,包括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和揚州。
3. 孫吳:北部邊界至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和江陵為重要據點;西方與三峽接壤,西陵是重要的據點;東部和南部至東海和南海,南達越南中部。孫吳設有三十二個郡和三個州:荊州、揚州、交州。在226年設立了廣州,后來并入交州。到了264年,廣州重新設立,使得州的數量增加一個。
領土發展的歷史如下:
1. 蜀漢:在215年,孫權派遣呂蒙奪取了長沙、零陵和桂陽三郡,后來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重新劃分荊州,將江夏、長沙和桂陽劃歸東吳,南郡、武陵和零陵歸劉備,至此,劉備控制了荊州三郡。
三國地圖魏蜀吳分布如圖所示:
疆域分布:
1、蜀國
北方與曹魏對峙于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于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二十二郡、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2、魏國
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 ;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于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有八十七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3、吳國
北至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方相鄰于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有三十二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于226年設置廣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領土發展歷史:
1、蜀國
215年,孫權派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后劉備與孫權以湘水為界,劃分荊州,將江夏、長沙、桂陽劃屬東吳,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至此,劉備占有荊州三郡。
219年,呂蒙偷襲關羽,關羽被呂蒙斬殺,至此,劉備徹底失去荊州。
2、魏國
221年孫權稱藩后,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
以上就是三國地理位置分布圖的全部內容,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1、曹魏疆域: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后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