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歷史?巢湖因為地殼運動而形成。關于巢湖形成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地層下沉出現一個大坑,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的巢湖。根據歷史資料可知道,公元239年,巢湖一帶,確實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地殼變動;底殼運動后,附近出現了嚴重的改變,也慢慢形成了巢湖的錐形。關于巢湖形成原因很多,歸根到底是古人缺乏科學知識,那么,巢湖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巢湖地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距今三十萬年的“和縣猿人”、二十萬年的“銀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國最早的城市”凌家灘文化遺址,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代人一步步進化的歷史。巢湖市半湯鎮,西周、春秋時就是南方銅料運往北方的中轉地。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一代代名將曾馳騁巢湖疆場,留下眾多的古戰場遺存。含山縣古昭關,雄踞“吳頭楚尾”,碑刻上清晰地記述著春秋時期楚國名將“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的驚險場景,正是這一“逃”,改變了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格局,由此引發出“伍員借兵滅楚”、“伍員鞭笞楚王尸”、“申包胥哭告秦庭”以及“范蠡送西施”、“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嘗膽”等一系列千秋不朽的故事。
和縣霸王祠的悠揚鐘聲,聲聲訴說著“項羽烏江自刎”的悲壯故事,四年楚漢相爭在這里畫上了句號。居巢區旗鼓山,是項羽謀臣范增的故土。這里“鼓打旗搖鳳點頭”的青山秀水,向人們訴說著兩千年前歷史的輝煌與遺憾:正是由于“當年亞父出居巢”,輔楚反秦,項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業;但也正由于項羽后來不聽從他的計謀,在他導演的“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才出現自刎烏江的悲劇結局。
巢湖是“淮軍文化”的搖籃。李鴻章在巢湖中廟水域集中編練中國淮軍,一批著名愛國將領正是從這里走向疆場,走向臺灣,在抗法戰爭、甲午戰爭和抵抗八國聯軍三大戰爭中屢建奇功。
由來:
巢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成湯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余年,秦時設居巢縣,唐朝設立巢縣。
1984年1月撤巢縣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設立居巢區,2011年8月撤區設縣級巢湖市。下轄17個鄉鎮、街道,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
傳說:
古時候,巢湖城里的焦玉姑、焦姥姥祖孫倆偶遇小白龍,并把它帶回家。玉帝為了避免黃霸天作亂,下令把巢州沉到水底。小白龍奮力與黃霸天周旋,玉姑與姥姥則帶著一州的百姓撤出巢湖城。最后,大水把下沉的巢湖城與黃霸天一起淹入水底,變成了巢湖。
擴展資料:
巢湖市(原巢縣)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三千多年。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大致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國所占,《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會吳于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后,置郡縣,柘皋一帶為橐皋縣,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設淮南國,領居巢。
1. 巢湖的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有著3000余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在秦朝時期設立了居巢縣,唐朝時改為巢縣。
2. 1984年1月,巢縣撤縣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7月,巢湖市撤市設立居巢區。2011年8月,居巢區撤區設立縣級巢湖市,現下轄17個鄉鎮、街道,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
3. 關于巢湖的傳說,講述了焦玉姑和焦姥姥祖孫倆與小白龍的相遇。小白龍被帶回家后,玉帝為了平息黃霸天的作亂,下令將巢州沉入水底。小白龍與黃霸天搏斗,焦玉姑和焦姥姥則帶領百姓撤離巢湖城。最終,巢湖城被大水淹沒,黃霸天與城一同沉入水底,形成了現在的巢湖。
4. 巢湖市(原巢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當時被稱為南疆,后來成為巢國的一部分。春秋時期,巢國被吳國占領,后來又被越國奪回。秦朝統一后,巢湖地區被置為橐皋縣和居巢縣,均屬九江郡。漢朝時期,設立了淮南國,其中包括居巢縣。
來源:百度百科-巢湖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
巢湖之稱始于秦朝,唐朝設立巢縣,1984年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底撤市改稱居巢區,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8月22日撤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臨近長江,環抱巢湖,周邊分別與肥東、全椒、含山、廬江、無為接壤。全市總面積2063平方公里,總人口94萬,下轄12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
巢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成湯放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余年。唐朝始設立巢縣,1984年設縣級巢湖市,隸屬巢湖地區,1999年設立居巢區,為地級巢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安徽區劃調整,復設縣級巢湖市,隸屬省會合肥。巢湖英才輩出。古有大謀略家范增,在楚漢相爭之時運籌帷幄,贏得“亞父”美名。近有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三將軍”,名傳九州。
巢湖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巢湖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境內氣候宜人,雨量、日照皆佳,盛產糧、油、棉、麻蔬菜及水果等,是全國糧、棉、油生產基地縣市之一。水面560平方公里,水產品年產量3萬多噸,巢湖銀魚、白米蝦和大閘蟹被譽為“巢湖三珍”,享譽中外。擁有石灰石、石英石、鐵礦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電石用灰巖、水泥用泥灰巖、冶金用白云石巖儲量居全省第一位。
一、湖泊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約750平方公里,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為合肥市、巢湖市、廬江縣所包圍。巢湖是安徽境內最大的湖泊,湖面積達700余平方公里。來水面積有913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區7735平方公里(占84.7%),圩區612平方公里(占6.7%),湖區783平方公里(占8.6%)。入湖主要河流有:南淝河、上派河、豐樂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這些河流都源于山丘區,一般集水面積都大,河道流程較短,比降陡,匯流快,穿過湖周圩區后,進入巢湖,經湖泊調節容蓄后,出巢湖閘經裕溪河于裕溪閘下注入長江。汛期若長江水位過高,裕溪河受頂托倒灌時,裕溪閘、巢湖閘將關閉,拒江倒灌。巢湖四周諸河來水,仰賴巢湖容蓄,防洪壓力很大,為了緩解巢湖及裕溪河的防洪問題,1986年冬開始進行牛屯河分洪道建設,分洪流量460~615立方米每秒,入江口水位可比裕溪河口的江水位低0.4~0.5米,工程已基本完成。
千里江淮,巢湖最美。巢湖之美,不僅在于她的遼闊浩大,而且因她物產豐富,文脈深厚和遍布兩岸的風景名勝。湖中姥山廟有一副絕妙的長聯,上聯為:“百八里形勝參差,欲蓋覽綺麗春光,正煙消雨霽,岑樓上洞啟疏欞,遠黛修容環獻媚”,下聯為:“萬千層濤瀾洶涌,若別領清幽秋景,迨風息波恬,長夜間徒倚山渚,冰輪躍彩遍浮金”,高度地概括了巢湖千古名湖的瑰麗景觀。
以上就是巢湖歷史的全部內容,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臨近長江,環抱巢湖,周邊分別與肥東、全椒、含山、廬江、無為接壤。全市總面積2063平方公里,總人口94萬,下轄12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巢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成湯放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余年。唐朝始設立巢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