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歷史人物?蔡文姬 (漢末三國時期才女)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那么,蔡文姬歷史人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蔡琰(約174-239)字文姬,別字昭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死后回家。南匈奴入侵時,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傳,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的故事,廣為流傳。
基本介紹
本名 :蔡琰
字號 :字文姬,又字昭姬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
出生時間 :約174年
去世時間 :約239年
主要作品 :《悲憤詩》、《胡笳十八拍》
主要成就 :首次創(chuàng)造五言體長篇自傳敘事詩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人物成就,文學,音樂,書法,軼事典故,默寫古籍,文姬歸漢,環(huán)形山,辨琴,丈夫爭議,作品爭議,生年爭議,后世紀念,紀念墓冢,紀念館,藝術形象,戲曲形象,影視形象,人物生平
清代畫家李堅繪《文姬思漢圖》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188年嫁給河東衛(wèi)仲道,次年衛(wèi)仲道病亡,二人又沒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三國時期著名的才女。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東漢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漢末三國著名的文學家,精于天文數理,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于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長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因此從小也留心典籍、博覽經史。并有志與父親一起續(xù)修漢書,青史留名。
蔡文姬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才女,可惜命途多舛,早年是大家閨秀,在父親的庇護下生活。歷史上影響蔡文姬的男人共有六人:
其一,給了蔡文姬生命和文學修養(yǎng)的男人,毫無疑問,這是蔡文姬的父親蔡邕,蔡邕是大文學家,也是音樂家辭賦家,同時也是蔡文姬的父親。董卓當政,力求蔡邕前來支撐門面,蔡邕不去,董卓說你不來我殺了你全家。蔡邕無法,只好前來,沒想到董卓卻一日升他的官職多次,最后官拜左中郎將,跟隨獻帝遷都長安,被封為高陽鄉(xiāng)侯。蔡邕的文學才華高,自然對自己的女兒要求也很嚴格。為蔡文姬走向文學之路提供良好的途徑。
其二,走近蔡文姬生命的第一個男人,他叫衛(wèi)仲道,是衛(wèi)家老二。衛(wèi)家是河東世家,在那里有著很高的聲望。
蔡文姬(生卒年不詳),名琰,字文姬(一說字昭姬,晉朝避司馬昭諱稱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人,東漢末年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
一、人物經歷
蔡琰,漢魏間女詩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生卒年不詳。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兒。自幼博學多才,好文辭,又精于音律。初嫁河東衛(wèi)仲道,夫亡無子,歸母家。漢末天下大亂,董卓入據洛陽,她起先被董卓軍強迫西遷長安,接著又在興平二年(195)被南匈奴軍所虜,在匈奴中度過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年,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贖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憶繕寫亡父作品400余篇。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憤詩》及騷體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騷體《悲憤詩》,所述情節(jié)與蔡琰生平頗不相合,不少學者認為是假托之作。《胡笳十八拍》始見于宋代朱熹《楚辭集注·后語》,不載于《后漢書》,在文體上同當時作品距離較遠,所以有的學者認為也是后人偽托的。
蔡文姬名琰,字明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蔡文姬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蔡邕。
蔡文姬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才女,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蔡文姬(生卒年不詳),名琰,字文姬(一說字昭姬),晉朝避司馬昭諱稱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
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給河東衛(wèi)仲道,衛(wèi)仲道早亡且無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興平二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屬國南匈奴趁機叛亂劫掠,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擄走。且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兩個孩子。后被曹操贖回將其嫁給董祀。
蔡文姬文學成就
蔡文姬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有其所作的《悲憤詩》兩首,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其中五言的那首側重于“感傷亂離”,是一首以情緯事的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清代詩論家張玉谷曾作詩稱贊蔡琰的五言詩:“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贝笠馐钦f蔡琰的才華壓倒了漢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敘事詩也是受到了蔡琰的影響。
蔡文姬 (漢末三國時期才女)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于衛(wèi)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并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F(xiàn)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并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以上就是蔡文姬歷史人物的全部內容,蔡文姬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蔡文姬(生卒年不詳),名琰,字文姬(一說字昭姬),晉朝避司馬昭諱稱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人,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