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外開放?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放的朝代 唐朝 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唐 *** 又采取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唐與亞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那么,歷史對外開放?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
我國最早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有4個,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西漢漢武帝劉徹時期,創建絲綢之路,一直開放到羅馬帝國。元朝的版圖很大,它一直都對外開放。在平時有很多西歐,中東,西亞,北非文化傳入中國。
1.兩漢時期
(1)主要史實:①張騫通西域后,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開通了“絲綢之路”。②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亞洲西部的波斯灣。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來中國,送給漢桓帝象牙等禮物。③西漢時,日本有30多個小國和漢朝往來;東漢初,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光武帝贈賜“漢委奴國王”金印;不少中國移民到日本等國;中國的鑄銅和制鐵技術傳人日本。④漢朝的鑄銅和制漆工藝傳到朝鮮。⑤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傳人我國中原地區。⑥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
(2)特點:①從范圍上:同朝鮮、日本往來密切,同西亞和歐洲有了直接往來。②從交往的形式上:既有使節往來,也有經濟文化的交流。③中國的文化在當時世界上居領先地位。
(3)原因:①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紀元,“絲綢之路”的開辟,加強了中國同中亞、羅馬和歐洲的聯系。②秦漢的強盛與文明對亞洲各國有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
(1)主要史實:①唐朝和新羅保持著友好關系:許多朝鮮音樂家到長安,唐樂中有高麗樂的部分;許多朝鮮人到長安留學;新羅工匠吸收唐朝的手工業技術;貿易往來繁盛。②日本13次派“遣唐使”;日本留學生來唐朝學習;阿倍仲麻呂來中國學習,同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我國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唐文化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有深遠影響。
對外開放是1978年。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對外開放:
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采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對外開放是中國一項基本國策。開放是中國經濟騰飛的一個秘訣,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件法寶。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1、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當時,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建設資金以引進外資為主,所有制結構為多種形式共存,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產品以出口外銷為主。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2、1990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上海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之后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個領頭羊。
3、2001年11月:在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審議并批準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隨即遞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通知書。一個月后,中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
4、2008年8月: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香港為協辦城市。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不僅圓了國人百年奧運夢,更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盛會,展示了中國在過去數十年現代化和開放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以上就是歷史對外開放的全部內容,1、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當時,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建設資金以引進外資為主,所有制結構為多種形式共存,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產品以出口外銷為主。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