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知識點總結?1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位置。2放: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一端,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3讀:視線正對刻度線,區分大格和小格數目。4記:記錄時,數值+單位。那么,初中物理中考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能量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2)單位:焦耳(J)
希望上面對物理能量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
中考物理知識點:透鏡
關于物理中透鏡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中考物理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
下面是對物理中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內容講解,需要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1.內能:在物理學中,把物體內所有的分子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內能的單位是焦(J)。
2.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溫度,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越大,物體的內能也越多。這說明,同一物體的內能是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熱傳遞這兩種方式對于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4.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物體對外做功,自身內能減小,溫度降低
5.熱傳遞發生的條件是:兩個物體有溫度差;熱傳遞的方式有:傳導、對流和輻射;發生熱傳遞時,熱量(內能)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高溫物體放出熱量,低溫物體吸收熱量,直到溫度相同時,熱傳遞才停止。
6.熱量:在物理學中,把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內能改變的多少叫做熱量。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放出熱量,內能減少。
7.熱量用字母Q表示,單位是焦(J)。一根火柴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約為1000J。
8.實驗表明:對同種物質的物體,它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跟物體的質量大小、溫度的變化多少成正比。
9.熱值:把1kg某種燃料在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10.熱值是燃料的一種屬性,與質量、是否完全燃燒等沒有關系,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不同燃料的熱值一般不同。
初中物理知識點歸納(參考)
一, 機械運動
刻度尺的使用:
1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位置。2放: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一端,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3讀:視線正對刻度線,區分大格和小格數目。4記:記錄時,數值+單位。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誤差產生的原因:受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
誤差與錯誤:誤差是不能避免的,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2,選用精密測量工具,3,改進測量方法。
運相對性動的描述: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自然界中萬物都在運動,平時我們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
運動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1,相同時間比路程(物理學中選擇的方法)。2,相同路程比時間。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 最簡單的機械運動:勻速直線運動。
測量平均速度:
實驗原理:v=s/t實驗器材:刻度尺,停表。
結論:后半程平均速度>全程平均速度>前半程平均速度
二,聲現象
聲速:描述聲音傳播快慢的物理量。
影響聲速的因素:1,介質的種類。2,介質的溫度。
辨別原聲和回聲的最短時間間隔:0.1s
次聲波:<20Hz聲音:20Hz—20000Hz超聲波:>20000Hz
聲音的特性:1,音調(頻率)2,響度(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遠近,聲音的分散程度)3音色(材料,結構)
波形圖識別:波形的疏密----音調,波形的形狀----音色,波形的高低----響度。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復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2022中考物理知識點歸納有哪些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2022中考物理知識點歸納,歡迎查閱!
中考物理知識點歸納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鐘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主單位:千克;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全國站
中考報考中考備考滿分作文下載APPhot中考真題初中語文初中數學初中物理初中化學初中英語重點高中中考圖書中考大事記商務合作
收起
中考 > 知識點庫 > 初中物理知識點 > 熱學
中考物理知識點:熱量
網絡資源 2019-07-22 21:53:20
>>>下載APP,考生必備19年中考提分指南及資料
中考物理知識點:熱量
1.熱量定義:物體在熱傳遞的過程中,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
(熱量是一個隨熱傳遞過程的發生而存在的物理量,沒有熱傳遞,就沒有熱量可言,因此,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詞來描述熱量。
2.熱量的符號:Q
3.熱量的單位:焦(符號:J)
4.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
吸熱:Q吸=cm(t-t0)
放熱:Q放=cm(t0-t)
△t—變化的溫度(升高的溫度或降低的溫度)
t0—初溫
t—末溫
5.對公式Q=cm△t的理解:
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物質的比熱、物體的質量、物體溫度的變化都有關系,c、m、△t與Q之間是多因一果的關系,而不是一因一果的關系。
相關推薦:中考物理知識點:熱傳遞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中考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初中物理知識點整理1、 電壓表的使用:(1)電壓表必須與被測用電器并聯;(2)電壓表的“+”接線柱連接靠近電源正極的一端,“-”接線柱連接靠近電源負極的一端;(3)選擇合適的量程(0~3V; 0~1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