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滬粵版?1、難度較大:滬粵版物理教材對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涉及的概念和知識點比較抽象和深奧,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2、知識點之間聯系不夠緊密:滬粵版物理教材的知識點之間聯系不夠緊密,那么,物理滬粵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聲現象
1.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的物理現象。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遞聲音。
3.聲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調: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②響度: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不同物體的音色不同。
4.人們聽到聲音的基本過程:
①鼓膜的振動 → 聽小骨及其他組織 → 聽覺神經→ 大腦
②頜骨、頭骨 → 聽覺神經 → 大腦
5.聲音的作用:傳遞信息和傳遞能量(能舉例說明)
6.凡是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聲音都是噪聲。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2)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單位:攝氏度( ℃ ) 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 —— 0℃ ; 沸水的溫度 —— 100℃
2.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常用的液體有水銀、酒精、煤油等。 3.溫度計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沒在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讀:
○1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2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液面;
○3讀數時眼睛要與溫度計液柱上表面相平。
滬粵版初中物理所有目錄
八年級上冊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第三章--光和眼睛
第四章--我們周圍的物質
第五章--從粒子到宇宙
八年級下冊
第六章--物質形態及其變化
第七章--簡單電路
第八章--力和機械
第九章--運動和力
九年級上冊
第十章--神奇的壓強
第十一章--浮力與升力
第十二章--機械功與機械能
第十三章--內能與熱機
第十四章--電磁鐵與自動控制
九年級下冊
第十五章--電動機與發電機
第十六章--電能與電功率
第十七章--家庭電路與用電安全
第十八章--電磁波與信息時代
第十九章--能源與能量守恒定律
總共19章內容.
滬粵版物理教材不好學原因如下。
1、難度較大:滬粵版物理教材對于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涉及的概念和知識點比較抽象和深奧,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2、知識點之間聯系不夠緊密:滬粵版物理教材的知識點之間聯系不夠緊密,缺少性和層次性,學生難以將不同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
3、實驗內容不夠豐富:滬粵版物理教材的實驗內容相對較少,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也比較簡單,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物理是中考的一項科目,我們要學好物理首先要找對方法,正確的方法將指引我們前行。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級上冊滬粵版物理知識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九年級上冊滬粵版物理知識提綱
機械能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內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
2.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4.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5.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滬粵版是上海、廣東、福建三地用的版本。
以初中物理教材為例,目前我國八個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本論文選擇同時在2012年審定的新人教版和粵滬版初中物理教材進行比較,兩套版本教材在體現新課標要求的同時又在具體物理知識結構編排上各具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比較價值。
不同的難易程度
了解每個版本教材物理知識的編排特色和難易程度,有助于我們較好地把握每套教材的本質,更好的實現我國物理基礎教育的目標、方針和宗旨。
由于每套教材編排形式各有側重和優缺,難易程度不一,對其進行深入地研究比較,挖掘各自特點,有助于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每套教材的優越性,發揮出各個版本教材的真正價值。
以上就是物理滬粵版的全部內容,滬粵版。根據查詢當當網顯示,合肥廬江物理書八是滬粵版。滬粵版,滬為上海,粵為廣東,上海廣東安徽均可用。合肥市,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淝,是安徽省轄地級市、省會、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