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4、 經驗 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孩子的成長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 記憶力 差,是因為沒有掌握對學習方法。那么,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教材編寫的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七年級歷史的好壞,那么目錄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目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課本目錄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3課華夏之祖
活動課一尋找歷史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
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活動課二編歷史小故事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第10課“秦王掃六合”
第11課“伐無道,誅暴秦”
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
第13課兩漢經濟的發展
第14課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第17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活動課三秦始皇功過的辯論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第18課三國鼎立
第19課江南地區的開發
第20課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活動課四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
活動課五“溫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
附錄
后記
七年級歷史知識總結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三個最: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距今170萬年)P2
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一、大運河的開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將杜之轉輸,其為利耶博哉!”隋朝隋煬帝時開鑿的大運河是隋朝對后世最重要的貢獻。1、目的: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2、開鑿時間:605-610年。3、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開鑿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公里。(沿途經過江蘇的揚州、常州、無錫、蘇州 ) 4、作用: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評價大運河的開鑿:大運河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同時運河的通航也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但隋煬帝濫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二、“貞觀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因為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故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善于用人和納諫,沿用和發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發展科舉,重視教育;③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第1課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年號開皇。隋文帝的繼任者是隋煬帝(楊廣)
⒉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這是繼秦朝之后,中國又一次完成了統一。
3.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4.大運河:3+4+5=1。3點即是:中心洛陽、東北到涿郡、東南到余杭;4段即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即是: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1即是:大運河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動脈,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第2課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⒈隋煬帝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導致農民起義。隋朝二世而亡。
2.李淵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5.唐太宗認真吸取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我們把這些措施總稱為“貞觀新政”。
(1)、經濟上: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并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逐漸松弛。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于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谷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用動物骨骼制作,他們在這些上 , ,這是制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藥,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七年級歷史是大家剛接觸歷史的第一步,那七年級歷史如何學習呢?我整理了一些七年級歷史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1、
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2、
漢武帝的大一統具體措施:
(1)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統治地位由此確立。
(3)軍事上:對匈奴展開多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基本解除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4)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3、
張騫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以上就是人教版七年級歷史的全部內容,公元前260年,秦在 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后兼并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定都 ,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 請簡述秦的統一有什么意義。 公元前209年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