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薛仁貴嗎?有。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里之遙的修村),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道教傳其為白虎星君下凡。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干戈”、那么,歷史上有薛仁貴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薛仁貴確有其人,并且還是唐朝著名的白袍戰神,唐朝戰力巔峰級別的好畝人物。至于為什么沒上凌煙閣,當然是因為榮譽屬性不搭,凌煙閣里都是開國功臣,而薛仁貴嶄露頭角的時候,唐朝已經建立許久,甚至權利中心有從太宗轉到高宗手里的趨勢,他更多是軍政榮耀。
我們先來看看凌煙閣的大佬們,雖然后面陸陸續續加了許多人進去,但最為出名的無非就是那二十四位。而其中排在首位就是長孫無忌。這位作為太宗李世民的好友,一直追隨李世民,并且還參與玄武門事變,可以說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了。而太宗對此人有過一句評價,大致意思就是我能得到這個天下,長孫無忌出力良多。
然后第二位便是李孝恭。李孝恭本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李世民就是兄弟,因為兩人的祖父就是一脈相承的兄弟。而李孝恭此人能征善戰,在李淵起兵時期做出了巨大貢獻,光一個剿滅蕭銑的功績就足夠他蔭功封爵。而最重要的是簡襪遲,這個人懂進退,知道自己身負皇家血脈,在朝局平穩后急流勇退,甘愿當一個閑散王爺。甚至在他死后,太宗李世民不僅親自哀悼,而且還對其進行了追封,還允其進皇陵。
再比如后面的杜如晦、魏征、房玄齡,作為太宗時期的三大文臣,他們除了都極其具有政治才華除外,也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從龍有功。
有!帶雹
薛禮字仁貴(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蠢并帆遼東”、“仁政高麗蔽畢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
薛仁貴為唐朝名將,勇于力戰,長于用兵,深于謀略,建立了赫赫戰功,從而為唐前期的強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不過他在戰爭中有時治軍不嚴,縱兵擄掠,收受賂賄,又往往斬殺過多,失之殘酷。薛仁貴還忠于職守,從他任安東都護時的情況看,也有一定的理政才能。
有。
薛仁貴:
1、生于614年,683年3月24日去世,名禮,字仁貴,華夏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2、薛仁貴出身于河東薛氏南祖房,于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旁知敬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3、永淳二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運慎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猛含四卷,今已丟失。
的確是真實存在過的,他是唐朝橋絕亮的一位名將,敏寬忠心為國,戰功赫赫,在敵軍中十分有威嚴。且多次平定宏腔外敵。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歷史上確有其人,唐朝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市)人,隋煬帝大業10年(公元614年)農歷十月十八日生,唐高宗永淳二年(公元683年)農歷二月二十一日卒,享年70歲。他一生英勇善戰,屢立奇功,官至右威衛大將軍兼并備安東都護,封平陽郡公。他的征戰事跡,《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均有記載。
據史料考證,歷史上并無薛平貴。但他和王寶釧因何現身于舞臺?并且自古以來,多個戲劇劇種都出現了“兩薛并演”的現象呢?
有兩種說法。
某年某月已無從考證。山西一富戶為母祝壽請戲班子唱《汾河灣》等戲。該戲反映的是薛仁貴和柳英環的事。賓客散后,富戶之母問戲班子薛仁貴和柳英環最后的結局,戲班班主說,據師祖相傳,薛仁貴因軍務在身不敢久留,數日后又別妻回到軍中。柳英環常年來生活困苦,疾病纏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病逝寒窯。富母聽后悒悒于懷,懨懨成病。富子到處求醫,百藥無效。最后一當地名醫探問后得知根由,便說:“心病還需心藥醫。”于是,富子懸巨賞征求薛仁貴團圓的劇本。某文人為不違反歷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貴”,劇名《王寶釧》。戲曲情節大同小異,只是為迎合富母心態,薛平貴登上了西涼國的王位,王寶釧成了正宮皇后,夫貴妻榮。
以上就是歷史上有薛仁貴嗎的全部內容,薛仁貴確有其人,并且還是唐朝著名的白袍戰神,唐朝戰力巔峰級別的人物。至于為什么沒上凌煙閣,當然是因為榮譽屬性不搭,凌煙閣里都是開國功臣,而薛仁貴嶄露頭角的時候,唐朝已經建立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