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選修1-1課后習題答案?1、充分不必要條件 2、必要不充分條件 3、c=0(1、2、3主要看條件可否使結論成立,反過來結論可否使條件也成立)4、(-3,0)和(3,0)(由題可知a、b,可以出c。由題又可知焦點在x軸,那么,數學選修1-1課后習題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簡單的邏輯聯結詞》 】
【學情分析】:
(1)“常用邏輯用語”是幫助學生正確使用常用邏輯用語,更好的理解數學內容中的邏輯關系,體會邏輯用語在表述和論證中的作用,利用這些邏輯用語準確地表達數學內容,更好地進行交流,避免在使用過程中產生錯誤。
(2)“常用邏輯用語”應通過實例理解,避免形式化的傾向.常用邏輯用語的教學不應當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應該通過數學和生活中的豐富實例理解常用邏輯用語的意義,體會常用邏輯用語的作用。對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只要求通過數學實例加以了解,使學生正確地表述相關的數學內首源容。
(3)“常用邏輯用語”的學習重在使用.對于“常用邏輯用語”的學習,不僅需要用已學過的數學知識為載體,而且需要把常用邏輯用語用于后繼的數學學習中。
(4)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實例,了解簡單的邏輯聯結詞“且”、“或”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含有邏輯聯結詞“且”、“或”復合命題的構成形式,以及會對新命題作出真假的判斷;
(3)情感與能力目標:
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簡單推理的技能.
【教學重點】:
通過數學實例,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的含義,使學生能正確地表述相關數學內容.
【教學難點】:
簡潔、準確地表述“或”命題、“且”等命題,以及對新命題真假的判斷.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情境引入問題1:
下列三個命題間有什么關系?
(1)12能被3整除;
(2)12能被4整除;
(3)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通過數學實例,認識用用邏輯聯結詞“且”聯結兩個命題可以得到一個新命題;
知識建構歸納總結:
一般地,用邏輯聯結詞“且”把命題p和命題q聯結起來,就得到一個新命題,
記作,讀作“p且q”.
引導學生通過通過一些數學實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
1、對于?n恒有n2告檔>0
2、圓上?點(x,y)到點(0,0)的距離恒為鏈友胡r
3、?(x,y)使2x+4y=3
4、?一個無理數它的立方是棚攔有理數
是這套題不?
3下列各題中,函數f(x)和g(x)是否相同?為什么?
(1)f(x)=lgx2,g(x)=2lgx
(2)f(x)=凳纖侍x,g(x)=豎顫x2
(3)f(x)=3x4-x3,g(x)=x3x-1
(4)f(x)=1,g(x)=sec2x-tan2x
解(1)不同。因為兩者定義域不同。
(2)不同。因為兩者對應法則不同,x<棗吵0時,g(x)=-x
(3)相同。因為兩者定義域、對應法則均相同。
(4)不同。因為g(x)=sec2x-tan2x=1-sinx
cos2x,分母不能為零,要求:x≠kπ+(1/2) π
,故f(x)與g(x)定義域不同。
(1).?敬察晌n∈N:亮鋒n^2>0
(2).)?(x,y)∈{(x,y)|x^2+y^2=r^2},D(x,y)-(0,0)=r
(3).?(x,y)|x,y∈Z :2x+4y=3
(4).?x∈沒扮/Q:x^3∈Q
1、充分不必要條件
2、必要喊念不充分條件
3、c=0(1、2、3主要看條件可否使結論成立,反過來結論可否使條件也成立)
4、(-3,0)和(3,0)(由題可知a、b,可以出c。由題又可知焦點在x軸,所以就是這個答案了)
最后一題,B點是寫遲晌的什么啊,不過你只要設出標準方程,再把A、B點代入方程,會得出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組,再把答案解出鄭旦困來。再把答案代回原先設的方程,就是答案了!!
以上就是數學選修1-1課后習題答案的全部內容,1.教學重點: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 2.教學難點: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明確焦點、焦距的概念,理解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主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