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歷史?大連地區至少有17000年的人類活動歷史。早在6000年前,就開發了大連地區(青銅 時代石棚文化萊國人逃亡遼東)。自戰國時期燕昭王在遼東設置“遼東郡”以來,一直到秦漢時期,大連地區都屬遼東郡轄區。那么,大連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
秦漢時期,大連地區屬遼東郡轄區。
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
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通遼陽府的轄區。
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檔帶山海口、青泥洼口。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行襲蘆朝于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筑炮臺、設水雷營,一時成為小禪差鎮。沙俄侵占后,曾用青泥洼。1899年始稱大連市。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進行了侵擾。
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其中日本的殖民統治達40年。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同年9月,大連市職工總會籌委會組成。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志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共大連市委員會,并成立了大連市政府。
1946年7月,改為旅大地委。
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
1976年之后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1984年,國務院批準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
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
不論正史的話,大連的歷史也有兩千來年。因為最近在普蘭店發現了一些文物,據考證,有兩千來年的歷史,說明大連兩千年前就有人居住。
但是,按正史的說法,大連只有100來檔嫌年的歷史。大連建市是在行哪手1899年9月19日。
至于大連這個詞,來源于俄語,達里尼,譯為遠方的城市。
大連在建市不久就遭到了沙俄的入侵,沙俄侵占大連幾年后,日本又于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后繼續侵占大連,并進行殖民統治長達40年,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
1945年日本戰敗后,蘇軍駐防大連,當時,大連叫旅大市。
1954年之后,根據中蘇的有關協定,蘇聯軍隊撤回本國,大連才真正回到祖國懷抱,直到現在緩型。
1999年9月19日,是大連建市100年數巧行紀念日。
2009年,是寬返建市110年。
今年是2010年,薯嘩是建市111年。
大連(Dalian),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洼,位于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大連,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歷史沿革編輯歷史文化
夏朝建立時,大連地區盡管地廣人稀,但因與山東半島聯系密切并深受影響,開始進入青銅時代。先商第三代王相土從今遼東一帶移居河南商丘,因懷戀故土,往返遼豫之間,開辟了今蓬萊至大連的航線,使大連與山東北部沿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繁。約在公元前17世紀,商湯滅夏。至帝辛(紂)時期,大連地區社會已由地區性組織轉化為方國。今營城子地區雙坨子遺址出土的輪制陶器等文物證明,山東岳石文化已影響到大連。
春秋時期,大連地區青銅文化日趨繁榮,至今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之多,其代表性遺物為曲刃青銅短劍。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齊桓公為開發遼東,向遼東地區批量移民,其間齊國還出兵伐山戎以救燕國,進一步確立了霸主地位。
大連建市1899年9月19日。
大連在建市不久沙俄侵占大裂鍵連幾年后,日本又于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后繼續侵占大連
1945年日本戰敗后,蘇軍駐防肆談巧大連,大連叫旅大市。
1954年之后,根據中蘇的有侍裂關協定,蘇聯軍隊撤回本國
以上就是大連的歷史的全部內容,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遼陽府的轄區,為漢區實行漢法。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朝于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筑炮臺、設水雷營,一時成為小鎮。18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