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書內容?綜述如下:《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是2016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訂出版的教科書,由教育部組織編寫,齊世榮總主編,包括3個單元、21課、1個活動課和中國古代大事年表,供初一下學期使用。那么,七年級下冊歷史書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1課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年號開皇。隋文帝的繼任者是隋煬帝(楊廣)
⒉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這是繼秦朝之后,中國又一次完成了統一。
3.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
4.大運河:3+4+5=1。3點即是:中心洛陽、東北到涿郡、東南到余杭;4段即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即是: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1即是:大運河是一條貫通南北的動脈,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第2課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⒈隋煬帝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導致農民起義。隋朝二世而亡。
2.李淵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5.唐太宗認真吸取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我們把這些措施總稱為“貞觀新政”。
(1)、經濟上: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并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逐漸松弛。
初一下冊歷史的學習中同學們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是有很多的,所以同學們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需要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整理總結。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第一單元
第一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P2-5)
隋文帝:楊堅(北周外戚)
1.建立隋朝(581年,都城長安)
2.滅陳,南北重歸統一(589年)
3.勵精圖治
隋煬帝:楊廣
1. 開通大運河(605年開始)
一. 南北重歸統一
1. 國家出現統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人口有大幅度增長,據史書記載大倉庫的糧食、布匹,可以供應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
二. 大運河的開通
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意義: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1.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隋朝大運河)
隋統一條件:
客觀上: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經濟的發展
②長期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
③南京陳政權的腐敗
主觀上:
①隋建立后,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②隋滅陳作了充分準備,戰略戰術得當
2.大運河:
三個點:洛陽、涿郡、余杭
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第二課 貞觀之治(P7-10)
一.李淵(唐高祖)建唐(618年 長安)
二.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
1.關于貞觀之治:一是貞觀、太宗年號是唐太宗時期,二是“貞觀之治”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強盛。
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_________
隋朝建立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都城:__________
新統一南北統一:______年,隋滅______(國家),南北重新統一。
隋的統 隋朝的繁榮:_______(皇帝)時,出現“___________”盛世局面。
一與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運河大運河 時間:_________年開始
的開通 皇帝:__________
概況:大運河以_______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長_______千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_________
唐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唐太宗 治國經驗: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__,政府要_______。
與貞觀貞觀之治 任用賢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治 政治:________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稱帝,改國號____。
女皇帝 肯定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史稱她的統治為“_______”。
我們學習蘇教版七年級歷史課本知識的目的,是為了使用。我整理了關于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書課本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書課本知識1-8課第一課 隋的統一與大運河
隋朝 建立者:楊堅(隋文帝) 建立時間:581年 年號:開皇
統一:589年 意義:是繼秦漢之后,又一次統一。
隋朝實現統一的條件:客觀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經濟的發展;②長期的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③南方陳政權統治的腐敗。
主觀上:①隋朝建立后,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
②隋為滅陳做了充分準備,戰略戰術運用得當。
大運河 開鑿原因:為大大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和交流。
開鑿時間:隋煬帝時期
概況:以洛陽為中心,北抵諑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開鑿大運河的影響(意義、作用):
①大運河通航后,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
②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③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
④此后,歷朝對運河不斷疏浚、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第二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隋朝滅亡的原因:統治者推行暴政,導致農民起義,最后被推翻。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隋唐的建筑已達到相當成熟階段。建筑規模宏大,氣魄雄渾,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尤其在橋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隋朝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設計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所以安濟橋又叫趙州橋。趙州橋設計非常科學,由五拱構成。中間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兩端各有兩個小拱,它既可減輕大拱及橋基的負載,又可分洪和節省建筑材料。同時,小拱對石橋本身也增添了美觀、玲瓏和生動的姿態。趙州橋堅固耐用,橋面平緩,有利于交通。趙州橋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車馬仍可通行。距今約1400年,在漫長的時間里,歷經洪水、地震、風化,至今仍然堅固的屹立著。這不能不說是一項奇跡,而這一奇跡的出現無疑是由于設計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詩贊頌安濟橋“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蜇背磨空”;元代劉百熙有詩贊“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明代詩人祝萬祉贊美安濟橋“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實不過譽。
近代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說趙州橋的結構“所取的方式,對于工程力學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極經濟極聰明的控制。
以上就是七年級下冊歷史書內容的全部內容,趙州橋 又名安濟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跡”。設計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晉江的安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