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考數學必考題目及答案 高考數學必得分題 高考語文開頭結尾萬能句 高考數學基礎題有哪些 高考數學12題蒙題技巧
高考數學常考的大題分別是三角函數或數列,概率,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圓錐曲線),函數與導數。
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歸納:
必修一:集合與函數的概念(部分知識抽象,較難理解);基本的初等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函數的性質及應用(比較抽象,較難理解)。
必修二:立體幾何、證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求解:主要是夾角問題,包括線面角和基敬面面角。
這部分知識是高一學生的難點,比如:一個角實際上是一個銳角,但是在圖中顯示的鈍角等等一些問題,需要學生的立體意識較強。這部分知識高考占22---27分。
2、直線方程搏嘩慎:高考時不單獨命題,易和圓錐曲線結合命題。
3、圓方程。
平面向量:高考不單獨命題,易和三角函數、圓錐曲線結合命題。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文科:選修1—1、1—2。
選修1--1:重點:高考占30分。
1、邏輯用語:一般不考,若考也是蘆并和集合放一塊考;2、圓錐曲線;3、導數、導數的應用(高考必考)。
選修1--2:1、統計;2、推理證明:一般不考,若考會是填空題;3、復數:(新課標比老課本難的多,高考必考內容)。
理科:選修2—1、2—2、2—3。
選修2--1:1、邏輯用語;2、圓錐曲線;3、空間向量:(利用空間向量可以把立體幾何做題簡便化)。
選修2--2:1、導數與微積分;2、推理證明:一般不考3、復數。
選修2--3:1、計數原理:(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掌握這部分知識點需要大量做題找規律,無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隨機變量及其分布:不單獨命題;3、統計。
從神山伍主干知識所占比重來看,新高考數學試卷與原來保持一致,主干知識的考察在60分,占整個填選題的75%,這也啟示我們高中數學主干知識的穩定性與重要性,在以后的備考中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唯春。
2021年“新高考”數學試卷結構
第一大題,單項選擇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第二大題,多項選擇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部分選對得3分,有選錯得0分,共20分;
第三大題,填空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第四大題,解答題,共6小題,均為必考題,涉及的內容是高中數學的六大主干知識:三角函數,數列,統計與概率,立體幾何,函數與導數,解析幾何。每小題12分,共60分。
怎么學好數學
數學是個費時費力的學科,無論文理,但凡數學游或好的同學很穩定的同學,他的數學相關時間基本符合一天時間的40-50%,所以如果數學想要沖擊140,那么至少要保證40%的時間要花在數學上,如果你其他部分是很偏科的,那么就沒有時間花在數學上,就不要做數學140的夢了
對于那些壓軸題12、16、20、21來講,首先不能慫,就全國卷目前 命題趨勢來看,16題偏于簡單,12題難度在增大,所以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可以先適度鉆研16題,12題沒時間沒思路可以懵,畢竟是選擇題,還是有概率蒙對的。
20題圓錐曲線類型考的不是難度,而是你是否認真。其實圓錐曲線并不難,該理解的關鍵點和題型搞清楚了它其實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這個地方題目去刷真題即可。(所有的好題都值得做三遍,什么是好題,你既然110以上了,應該有這個基本判斷。)第一遍做正常做,做完對答案;第二遍隔天或者隔兩天做效果最好,重新快速把昨天的好的題目過一遍,要針對關鍵步驟進行梳理,第二遍的想法和第一遍的想法有什么區別,差距在哪里,可以豐富思路,改變思考習慣,對于壓力很大的考場有很大幫助。第三遍最好是7天以后,時隔7天,豁然開朗,不信你試試。好的學生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拿到題目的時候他們并不是短時間內想出來這個題目怎么解,而是想起來類似很明朗的思路,按照這個思路去做題,然后一步步套進去,演算,就得出結果了。
高考數學常考的題分別是三角函數或數列,概率,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圓錐曲線),函數與導數。數學想考高分,基礎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很多學生數學成績一直不好的核心原因,牢記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根據課本目錄,能熟練回憶出課本上所有知識點,真正打牢基礎。
高考數學答題注意事項
越是容易的題要越小心,因為這樣的題很可能有陷阱。
出現怪異的答案的題要小心,因為很有可能計算錯誤。
任何帶有數字的題要多問一下自己,有沒有遺漏答案,如出現2的答案,就要考慮-2有沒有可能也是答案。
最后一道填空題很有可能是難題,如果不能馬上解出,應迅速放在一邊進行下面答題,畢竟這道題再難也分數也有限伍坦,不應戀戰。
數學常考題答題套路
恒成立問題或是它的反面,能夠轉化為最值問題,注意二次函數的應用,靈活使用閉區間上的最值,分類討論的思想,分類討論應該不重復不遺漏。
圓錐曲線的題目優先選擇它們的定義完成,直線與圓維曲線相交問題,若與弦的中點相關,選擇設而不求點差法,與腔山桐弦的中唯局點無關,選擇韋達定理公式法;使用韋達定理必須先考慮是否為二次及根的判別式。
求曲線方程的題目,如果知道曲線的形狀,則可選擇待定系數法,如果不知道曲線的形狀,則所用的步驟為建系、設點、列式、化簡(注意去掉不符合條件的特殊點)。
求橢圓或是雙曲線的離心率,建立關于a、b、c之間的關系等式即可。
三角函數求周期、單調區間或是最值,優先考慮化為一次同角弦函數,然后使用輔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題目,重視內角和定理的使用;與向量聯系的題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圍。
全國卷高考文科數學考試試卷結構
一、試卷結構
全卷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
第Ⅰ卷為12個選擇題,全部為必考內容.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分為必考和選考兩部分.必考部分題由4個填空題和5個解答題組成;選考部分由選修系列4的“幾何證明選講”、“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各命制1個解答題,考生從3題中任選1題作答,若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給分。
1.試題類型
試題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三種題型.選擇題是四選一型的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只要求直接填寫結果,不必寫出計算或推證過程;解答題包括計算題、證明題,解答題要寫出文字說明、演算步驟或推證過程.三種題型分數的百分比約為:選擇題40%左右,填空題10%左右,解答題50%左右。
2.難度控制
試題按其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難度在0.7以上的試題為容易題,難度為兆旦0.4—0.7的試題是中等難度題,難度在0.4以下的試題界定為難題.三種難度的試題應控制合適的分值比例,試卷總體難度適中.
二.全國卷高考文科數學考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要求
知識是指《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所規定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包括按照一定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處理數據、繪制圖表等基本技能.
對知識的要求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獨立操作)、掌握(運用、遷梁明移),且高一級的層次要求包括低一級的層次要求.
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對所列知識的含義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知道這一知識內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照樣模仿,并能(或會)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和認識它,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了解,知道、識別,模仿,會求、會解等.
2.理解(獨立操作):要求對所列知識內容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知道知識間的邏輯關系,能夠對所列知識作正確的描述說明并用數學語言表達,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內容對有關問題作比較、判別、討論,具備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表達、表示,推測、想象,比較、判別、判斷,初步應用等。
3.掌握(運用、遷移):要求能夠對所列的知識內容能夠推導證明,利用所學知識對問題能夠進行分析、研究、討論,并且加以解決,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掌握、導出、分析,推導、證明,研究、討論、運用、解決問題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間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空間想像能力:能根據條件作出正確的圖形,根據圖形想象出直觀形象;能正確地分析出圖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系;能對圖形進行分解、組合;會運用圖形與圖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問題的本質。
2.抽象概括能力:對具體的、生動的實例,在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發現研究對象的本質;從給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結論,并能應用于解決問題或作出新的判斷。
3.推理論證能力: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獲得的正確數學命題,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真實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論證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劃分的演繹法和歸納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劃分的直接證法和間接證法.一般運用合情推理進行猜想,再運用演繹推理進行證明。
4.運算求解能力:會根據法則、公式進行正確運算、變形和數據處理,能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能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計和近似計算。
5.數據處理能力:會收集、整理、分析數據,能從大量數據中抽取對研究問題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斷.數據處理能力主要依據統計或統計案例中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解決給定的實際問題。
6.應用意識:能綜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 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解決在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簡橡猜告單的數學問題;能理解對問題陳述的材料,并對所提供的信息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分類,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應用相關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并加以驗證,并能用數學語言正確地表達和說明.應用的主要過程是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系,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構造數學模型,并加以解決。、
7.創新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與靈活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新意識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對數學問題的“觀察、猜測、抽象、概括、證明”,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數學知識的遷移、組合、融會的程度越高,顯示出的創新意識也就越強。
(三)個性品質要求
個性品質是指考生個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要求考生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數學學科的性和嚴密性決定了數學知識之間深刻的內在聯系,包括各部分知識在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縱向聯系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要善于從本質上抓住這些聯系,進而通過分類、梳理、綜合,構建數學試卷的框架結構.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對于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重點內容,要占有較大的 比例,構成數學試卷的主體,注重學科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的綜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要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考慮問題,在知識網絡交匯點設計試題,使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達到必要的深度。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蘊涵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能夠遷移并廣泛用于相關學科和社會生活.因此,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與數學知識的考查結合進行,通過對數學知識的考查,反映考生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時要從學科整體意義和思想價值立意,要有明確的目的,加強針對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檢測考生對中學數學知識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是培養理性思維的重要載體,通過空間想象、直覺猜想、歸納抽象、符號表達、運算推理、演繹證明和模式構建等諸方面,對客觀事物中的數量關系和數學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斷,形成和發展理性思維,構成數學能力的主題.對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從問題入手,把握學科的整體意義,用統一的數學觀點組織材料.對知識的考查側重于理解和應用,尤其是綜合和靈活的應用,以此來檢測考生將知識遷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從而檢測出考生個體理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進一步學習的潛能。
對能力的考查,以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考查各種能力,強調綜合性、應用性,切合學生實際.運算能力是思維能力和運算技能的結合,它不僅包括數的運算,還包括式的運算,對考生運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對算理合邏輯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運算為主.空間想象能力是對空間形式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時注意與推理相結合.實踐能力在考試中表現為解答應用問題,考查的重點是客觀事物的數學化,這個過程主要是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系,構造數學模型,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命題時要堅持“貼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難度”的原則,要把握好提出問題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深度和廣度,要結合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讓數學應用問題的難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導考試自覺地置身于現實社會的大環境中,關心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的意識。
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理想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在數學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知識的遷移、組合、融會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區域就越寬泛,顯現出的創造意識也就越強.命題時要注意試題的多樣性,涉及考查數學主體內容,體現數學素質的題目,反映數、形運動變化的題目,研究型、探索型或開放型的題目,讓考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究問題的本質,尋求合適的解題,梳理解題程序,為考生展現創新意識、發揮創造能力創設廣闊的空間。
函數圖像這個我不多做解釋了,這個必考,每年如此。數列很有可能是壓軸題,數列的分值估計要有二十分,不過小題是送分題,大題則需要知識的積累,臨時抱佛腳不一定會拿的下來。
三角函數一般會和數列,向量綜合,難度不大,但是技巧性強。
解析幾何中圓錐曲線的題必含鍵睜不可少,一般第一問會求曲線方程,沒什么難度,第二問則會用一些方法解,比如說有中點斜率用點差法,還有相關點法,第三問則一般要引進參數亮滲,如果你的計算能力不是太好,建議你只列式,不要對結果報有太大幻想,計算量太大,一旦出錯就前功盡棄。不過圓錐曲線的題多做一些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立體幾何的難度在降低談歲,一般會考察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大小,異面直線間的距離,二面角的大小(定義法,三垂線定理法,射影面積公式法),證明愣住棱錐里的線面垂直,面面垂直,構造線面平行等。
函數和反函數,掌握基本的方法就可以
排列組合,概率,期望和方差的那道大題基本也是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