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華羅庚怎么畫簡單又好看 數學家手抄報簡單內容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華羅庚 數學家的故事圖文并茂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a3紙
兒童美術字體、變體美術字 、白丹侍書體美術字、白丹白雨書體美術字都好看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繪畫教程:
1、首先我們要在手抄報上方寫下“數學家的故事”六個字作為手抄報的標題,然后在手抄報左下角、右下角空白的地方分別畫上一個草叢作為裝飾。
2、手抄報中間空白的地方畫上一個大大的書頁圖案,再沿著手抄報的邊緣畫一個波浪形的外框并添加尺子、阿拉伯數字等圖案豐富手抄報的內容。
3、在書頁內空白的地方畫一個舉著書本的小男孩,繼續往手抄報內添加一些與數學相關的小圖案做點綴。
4、用藍色、黃色、綠色、紅色等不同的顏色給手抄報內的滲賀草叢、邊框以及“數學家的故事”標題添加顏色。
5、根據自己的喜好給手抄報內的小男孩以及尺子、阿拉伯數字、數學符號之類的圖案上色。
6、在小男孩左右兩邊空白亮喊滲的地方畫上間距相等的橫線,再敬脊在標題周圍畫上一些小星星的圖案,這樣一幅好看的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就畫好了。
你知道哪些數學家的小故事?今天我們先看一下小高斯巧解算術題。
高斯是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小時候他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聰明孩子。
還是上小學時,一次一位老師想治一治班上的淘氣學生,他出歲畢了一道數學題,讓學生從1+2+3……一直加到100為止。他想這道題足夠這幫學生算半天的,他也瞎穗可能得到半天悠閑。誰知,出乎他的意料,剛剛過了一會兒。小高斯就舉起手來,說他算完了。老師一看答案,5050,完全正確。老師驚詫不已。問小高斯是怎么算出來的。高斯說,乎神芹他不是從開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結果當然就是5050了。聰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再看一下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
60年代后,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征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宏悔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數毀奮好學,刻苦實踐,終于使他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薯絕備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并勇于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采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于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于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恒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1、左邊畫一個邊框,左下角畫一只手拿著鉛筆,周圍寫上字母。
2、右邊畫一個邊框磨伍,寫上【數學家的故事】,周圍亂納畫上符號和書本。
3、最后涂上顏色就嘩游沒可以了。
很多同學想寫數學相關的手抄報,我整理了一些數學家的人生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最早的女數學家
我國最早的女數學家班昭,字惠班,東漢安陵人(今陜西省咸陽縣人),是班彪的女兒,班固的妹妹。班昭精通數學,漢和帝時奉召入宮,負責教皇后和妃子的天文、數學。公元92年,其兄班固逝世,遺留下了未完成的《漢書》,其中的《文表》、《天文志》等篇就是由班昭親自完成的。大學問家馬融是她的學生,大數學家鄭玄也是她的學生。他們都是“博極群書,兼精算術”的著名學者。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豎悉慎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陸喊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饑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呆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一種概率分布
泊松一生從事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共發表論文300多篇。他對積分理論、行星運動理論、熱物理、彈性理論、電磁理論、位勢理論和概率論都有重要貢獻。在數學物理方面,泊松將數學應用于物理學,涉及電,磁,熱,聲,光等許多方面。
泊松在數學上的研究涉及定積分,有限差分理論,偏微分方程,變分法,級數等許多方面。數學史家克萊因指出:“泊松是第一個沿著復平面上的路徑實行積分的人.” 他給出了調和分析中的泊松求和公式。1817年他就對序列收斂的條件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在他的書給出詳細的說明。泊松對發散級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把任余敬意函數表示為三角級數和球函數時,他廣泛地使用了發散級數,用發散級數解出過微分方程,并導出了用發散級數作計算怎樣會導致錯誤的例子,建立了“發散級數求積”的理論。他還把許多含有參數的積分化為含參數的冪級數。他關于定積分的一系列論文以及在傅里葉級數方面取得的成果,為后來的狄利克雷和黎曼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以上就是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希望對大家寫手抄報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