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9年高考數學真題 2019全國卷數學一卷試卷解析 19年數學高考試卷 2019新高考數學 2019年全國卷理科數學
江蘇高考數學總分為160分。
江蘇高考統考科目及對應各科目滿分分別為:
語文:120分
數學:120分
英語:120分
江蘇省特殊之處在于文科生會有40分的語文附加題,而理科生會有40分的數學附加題,由此江蘇高考數學總分為160分。
江蘇進一步加強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考生資格審查工作,在原來省、市、縣考試機構三級聯審的基礎上,增設了考生填寫和承諾內容,明確考生也要承擔相應誠信責任。
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介紹,為了防范考試作弊,維護考試公平公正,江蘇各級考試機構開展“誠信教育月”告模櫻活動。同時,在考前,襪叢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國家保密局開展了全省高考安全保密工作專項碼蠢檢查,督促各地全面落實高考保密制度和措施。江蘇省教育廳、省教育考試院已組成6個督查組,在全省范圍內進行考前安全工作督查,督促各地扎實做好考前準備工作。同時要求各設區市對轄區內所有縣進行督查,各縣對本縣所有考點進行督查,實行高考安全工作全覆蓋。
2019年江蘇高考滿分480分,其中理科生數學總分是160分(其中含數學加考40分加試題)。文科生的數學總分是120分。
目前江蘇省高考仍采用自主命題方式,包括數學也是賣仿自主命題,不采用全國卷。
2019年的高考數學科目普遍反映比較難,芹配跡但確實也是在教學嫌并大綱之內。
據了解,2021年高考起,政策將會改變,數學總分也可能會改變,具體政策后期可繼續關注江蘇省高考政策。
一、總體評價
2019年高考數學命題嚴格依據考試大綱,重點考察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突出數學學科特色,著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突出學科素養導向,全面覆蓋基礎知識,凸顯綜合性、應用性,聯系社會實際。試題穩中求新,穩中求變,較2018年真題有較大變化,但沒有網上說的難度十年最難那么夸張,只是很多題目考察角度不一樣,以往可能難在解題上,這次是難在思維和邏輯,重視主動思考和解題能力,將題目看懂理解了,難度其實和往年大體持平。不過去年是個例外,以型返巖后估計也不會出像去年那樣簡單的題目了。試題特點作為文理分科最后一年,今年文理試卷有六道選擇,一道填空文理相通。其中文科試題難度與往年持平,理科更加注重思維運用和研究問題能力。整體難度有所提高。
1.素養導向,落實教育方針
合理創設情境,體現教育功能。理科Ⅱ卷第(13)題以我國高鐵列車的發展成果為背景、文科Ⅱ卷第(5)題以“一帶一路”知識測驗為情境進行設計,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社會和經濟發展。理科Ⅱ卷第(4)題結合“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歷史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技術突破考查近似估算的能力,反映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這些試題發揮了思想教育功能,體現了對德育的滲透和引導。理科Ⅰ卷第(15)題、理科Ⅱ卷第(18)題分別引入了非常普及的乒乓球和籃球運動,以其中普遍存在的比賽結果的預估和比賽場次的安排提出問題,要求考生應用數學方法分析和解決體育問題。文科Ⅰ卷第(6)題設置了學校對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的情境,考查學生的抽樣調查知識。這些試題在考查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體現了對學生的體育教育。結合學科知識,展示數學之美。文、理科Ⅱ卷第(16)題融入了中國悠久的金石文化,賦以幾何體真實背景,文、理科Ⅰ卷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將美育教育融入數學教育。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勞動教育。文科Ⅰ卷第(17)題以商場服務質量管理為背景設計,體現對服務質量的要求,倡導高質量的勞動成果。文、理科Ⅲ卷第(16)題再現了學生到工廠勞動實踐的場景,引導學生關注勞動、尊重勞動、參加勞動,體現了勞動教育的要求。
2.突出主干,強調本質
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理科數學試卷突顯了主干知識的價值,強化了對三角函數和函數與導數(39分)、數列(10分)、立體幾何(17分)、解析幾何(22分)、統計與概率(17分)等核心主干知識的考查力度。同時對主觀題的布局進行動態調整,考查考生靈活應變的能力和主動調整適應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全面學習掌握重點知識和重點內容,同時有助于破解僵化的應試教育。
3.強化思維,有效區分不同思維層次的考生今年試題非常側重對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數學應用素養,體現綜合性和應用性的考查要求。試題設置的情境真實、貼近生活,同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數學原理和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和作用。理科Ⅰ卷第(6)題以我國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變化的“卦”為背景設置了排列組合題,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理科Ⅲ卷第(3)題,以學生卜御閱讀“四大名著”的調查數據為背景設計,情境貼近實際,為考生所熟悉。文、理科Ⅲ卷第(17)題以離子在生物體內殘留情況為背景設計,反映了數學知識和方法在其他學科的應用。這些情境來源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領域,結合社會現實,貼近生活,反映了數學應用的廣闊領域,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在中學數學教育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對數學價值的認識,提升數學素養,對中學的素質教育有很好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4. 強調數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如21題)。其實我一直在傳授的也是如此,數學光背記概念、背記題型是學不好的,概念一定要理解然后要會用。其實考察的本質是考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是死記硬背能力。以后考試形式也必將繼續如此。
5. 注重基礎,突出能力
2019年高考數學卷Ⅰ理科數學命題嚴格遵循了《考試大綱》和《數世褲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試題總體難度平緩,背景公平,容易題、中檔題和難題的比例基本是3:5:2。試卷注重基礎,解題思路常規,大多數試題都是以往高考和課本作業題適度拓展改編,即使是高區分度試題也是以中學數學主干知識和主要思想方法為載體的,較對比2018,選填變換增加:1道數學文化,1道概率;減少:排列組合和二項式定理模塊,三視圖;解答題壓軸題由以往的導數調整為概率數列綜合,而導數作為第二壓軸題;選做題由解絕對值調整為不等式的證明。總之,今年考卷傳達一個信息:回歸課本,發展學生的基本數學思維,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說白了,考生需要“吃透課本、抓實基礎、注意通法通性,理解中心思想”,才能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績。今后,中學數學教學要高度重視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內在價值與遷移功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新性。除此之外,作為老師,也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不要局限于平時練習的題型,是看到一種題型你看你做過好呢還是看到這個題你沒做過,你通過自主思考解決了這道題好呢?高考幾乎不會考已經考過很多遍的題型,我們平時給學生總結題型本質也是為了培養學生體系感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不同地方的試題、各種新穎的題,甚至有些偏題怪題也要有所涉及。
關于這幾個題,我有話說
1、憑高考火了的——維納斯。維納斯的身高成了一個謎,也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吐槽。
此題既可以按頭到喉來算,也可以按肚臍到足底算,這正是出題的高明之處。而通常的考試,已知條件沒有多余的,更不能相互矛盾。此題給了兩個已知條件都可以算,就應該兩者都算,相互印證。但實際上出題人故意兩個已知條件都沒告訴:只告訴頭到脖子26,腿長105。頭到脖子看成頭到喉,得26(1.618/0.618)(1.618/0.618)=178。而腿長看成頭到脖子看成頭到喉,得26(1.618/0.618)(1.618/0.618)=178。而腿長看成肚臍到足底,算出 105x1.618=170。二者有差距,你取哪一個?不必請醫學專家鑒定,自己摸一下身體。就應該承認:頭到脖子更接近于頭到喉,肚臍到足底應該比腿長多一些。選取175,既接近178,也與170不矛盾。按175算出肚臍到腳底175/1.618=108比腿長多3cm也是合理的。因此應該選B:175。這個數據的缺點,是正好與那個蒙答案的相同,容易誤導考生相信懵答案。不過,如果明年高考設計一個數據讓這些懵答案的全軍覆沒,他們以后就會印象深刻。如果說可怕,不是高考題目可怕,而是我們的學校培養出來你們這樣不懂數學只會吐槽的廢品,這樣的教育效果有點可怕。什么是核心素養?能夠從不同的湯中識別共同的藥,這就是核心素養。有人能識別,有人不能識別,這就是區分度。不論高考題難易,招生人數不變,上大學的難度都一樣。考題容易,大家的考分都高,高分都上不了大學,入學的難度并沒有降低。考題難易不改變入學的難度,只改變入學考生的組成。考題容易,差生也有可能靠運氣混進大學。考題死板,死記硬背有可能成功。考題靈活,將ABCD的湯換成維納斯的頭和腳這樣的湯,把死記硬背的考生打蒙,把他們入學的門關窄一點甚至關死,讓他們除了吐槽暈倒和哭泣之外無計可施,讓那些潛心學習的考生不需要那么高的考分就能進大學.這才是普度眾生的功德,也才是高考改革的正確方向,并且是核心素養的真正含義。
物理背景數學題還忘了贊全國卷2數學考試出有物理背景的題。
我早就主張這樣來對付還忘了贊全國卷2數學考試出有物理背景的題。我早就主張這樣來對付那些高考不選考物理的考生,你要躲物理,對不起,我就在數學考題中出物理,把你們通通刷掉,把入大學的機會讓給那些勤懇老實的學生,他們才是國家的未來,你們如果不改過自新,就先當渣民吧。以前的高考題死搬硬套的題型偏多,不求甚解也能考130。今年稍微靈活了一點點,就被誤定義為難!以后的高考題將更偏向競賽題、建模題、實際生活應用題、動手實驗操作題、統籌規劃題、計算機網絡通信題、歷史文化底蘊題、有思想靈魂的題。死套公式的題將逐步進向滅絕。這次試題整體來說,比以往高出一個層次,讓那些背死書、走套路的學生為之一驚,是一次警告。對平時思路活躍、思維開闊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鼓勵。是對前些年命題套路的一次沖擊。只不過來的太突然,來在考生毫無準備的時候,來在決定他們前途和命運的考試中,未免有些殘酷。高考數學考完,怨聲載道,一致認為題目太難,以我看,這是應試教育的結果。長期進行應試訓練,造成了學生不會思考,見了陌生問題就懵圈,見到沒學過的知識點(哪怕是很簡單的)就認為超綱。其實這樣的試卷題目比較靈活,缺點也是題目靈活,另外問題總量大了些(這是多年應試教育形成的特點)。高考更加考察數學素養,分辨率高,未必是壞事兒。塌下心來學,把基礎打扎實,就可以不變應萬變。高考命題趨勢預測注重雙基,考查通性通法 絕大部分題目都可以利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求解。考查形式更加靈活 在整體符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要求的前提下,在各部分內容的布局和考察難度上都可以進行調整和改變。(改變以往固定題號考查固定題型的傳統,所以在任何位置出現任何體型都不能意外)
考試大綱明確的能力要求:
空間想象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
推理論證能力
運算求解能力
數據處理能力
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突出學科素養導向,注重能力考查 關注文化、重視應用、強調知識遷移 鼓勵探究、培養理性思維和邏輯
2019高考數學難度合理。2019年高考數學命題嚴格依據考試大綱,重點考察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應用,試題穩中求新,穩中求變,較2018年壓軸題有較大變化。
2019年試題非常側重對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命題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從能力立意發展到學科素養立高歲意,目的就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數學精神,考查考生理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滿足了高校對人才選拔的需求。
擴展資料:
2019年考卷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回歸課本,發展學生的基本數學思維,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說白了,考生需要“吃透課本、抓實基礎、注意通法通性,團念咐理解中心思想”,才能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績。
中學數學教學要高度重視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和表達等關鍵能力的培養,特別重視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
不要盲目追求題量,而是注重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以及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的全過程,充分挖掘典型問題的內在價值與遷移功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新塌純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理科數學試卷點評
2019年高考數譽畢運學全國卷平均分74分。對考生來說,面對著前面幾年偏套路化的試卷和這一年數歷偏套路化的練習,思維自然又定式,偏偏在慶梁前面幾個選填上又比較新,分數自然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