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溶解度教案?溶解度初中化學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使學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溫度對一些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2.使學生對氣體溶解度受溫度、壓強的影響關系,有一個大致的印象;3.使學生掌握有關溶解度的幾種基本計算。那么,初中化學溶解度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第一次蒸發掉50g水,析出晶體8g,說明此時剩余的溶液已經達到飽和(已有晶體析出);再次蒸發掉50g水,析出10g晶體,則說明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晶體(蒸發的是飽和溶液的溶劑)。
(1)設x的水中最多能溶解8g晶體,則有
10/50=8/x x=40g
說明40g水中溶解8g晶體達飽和。如果要讓原溶液t℃達飽和,則可以恒溫蒸發掉10g水
(2)對比兩次蒸發所得數據:
50g水——8g晶體
50g水——10g晶體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若再溶解2g晶體可以讓原溶液達飽和。
2、首先整理題中所給信息:
溶液A 有少量晶體的葡萄糖酸鈣口服液(剛從冰箱中取出)
溶液B 晶體消失后形成的溶液(在室溫下防止一段時間)
分析可知:冰箱中溫度低,溶液的溶解度較低,所以有部分溶質析出;從冰箱中取出后,室溫要高于冰箱中的溫度,溶質的溶解度歲溫度的升高增大,所以析出的晶體又再次溶解。
飽和溶液為不能再溶解溶質時的溶液,所以剛從冰箱中拿出的口服液是達飽和狀態的溶液(由晶體);當放置一段時間后,無法確定此事溶液是否剛達飽和或不飽和,但相較剛拿出的口服液,因為又溶解了少量晶體,所以溶質的質量比較大
初中化學出現了關于溶解度的知識介紹,那么關于溶解度的說課稿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化學溶解度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化學溶解度說課稿(一)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九年級下冊第七章溶液第2節《物質溶解的量》的第二課時,包括固體溶解度、溶解度曲線、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不可缺少的身邊的化學物質,溶液是同學們經常接觸的一類成分比較復雜的化學物質,也是同學們比較熟悉的一類分散體系。在上冊化學就經常遇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鹽酸等。學生雖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現象,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沒有從化學角度去研究。本節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物質溶解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下一章酸、堿、鹽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是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討論交流的方法去認識溶解度,享受互助的樂趣,來達到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精神。
考綱要求: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的組成。
2、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涵義。
3、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的涵義。
4、了解結晶現象;能說出常見的乳化現象。
5、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命題熱點:
1、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溶液三者的關系;溶解時顏色、溫度、導電性的變化。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以及兩者的相互轉化。
3、認識溶解度曲線并會根據溶解度曲線解決實際問題。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穩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無色,
如CuSO4為藍色 FeSO4為淺綠色 Fe2(SO4)3為黃色
b、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最常用的溶劑
c、溶液的質量 = 溶質的質量 + 溶劑的質量
溶液的體積 ≠ 溶質的體積 + 溶劑的體積
d、溶液的名稱:溶質的溶劑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液體為溶劑
2、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有水,水為溶劑
液體溶于液體,
3、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無水,量多的為溶劑
(1)概念:
(2)判斷方法:看有無不溶物或繼續加入該溶質,看能否溶解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
注:①Ca(OH)2和氣體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質、蒸發溶劑
(4)濃、稀溶液與飽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關系
①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
②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飽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溫度時,同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
(5)溶解時放熱、吸熱現象
溶解吸熱: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熱:如NaOH溶解、濃H2SO4溶解
溶解沒有明顯熱現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體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四要素:①條件:一定溫度②標準:100g溶劑③狀態:達到飽和④質量:單位:克
(2)溶解度的含義:
20℃時NaCl的溶液度為36g含義:
在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時,NaCl在100克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36克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質、溶劑的性質(種類) ②溫度
大多數固體物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如NaCl
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復習目標 :
1.了解溶解度的含義,學會依據給定的數據繪制溶解度曲線,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有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2.知道氣體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3.了解結晶現象,能舉例說明結晶的方法。
基礎知識:
一、溶解度
1、定義:在 一定溫度 下、在 一定量溶劑里 溶質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瘜W上用溶解度表示這種溶解的限度。
2、溶解度是衡量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溶解性質是定性的說明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
4、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①概念:固體的溶解度表示 在一定溫度下 ,某固態物質在 100g溶劑 里達到 飽和狀態 時所溶解的 質量 。
條件:一定溫度下標準:100g溶劑里 狀態:飽和狀態單位:g
②影響因素
內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
外因:溫度
A、 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硝酸鉀;
B、 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 ,如氯化鈉;
C、 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如氫氧化鈣。
③與溶解性關系
絕對不溶于水的物質是不存在的,習慣上把難溶物質叫做“不溶”物質
5、氣體物質的溶解度
①概念:在 壓強為101KPa和一定溫度 下,氣體溶解在 1體積 水里達到 飽和狀態 時的氣體 體積 。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溶解度教案的全部內容,3.2溶液中教參注明是3課時,我們基本上是這樣來分配這幾塊內容的:1.物質的溶解性及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2.物質的溶解度;3.物質從溶液中析出及溶液的組成和溶質質量分數。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