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1、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000m;1dm=0、1m;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那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許多同學在復習八年級物理時,因為之前缺乏系統的總結,復習效率不高。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重要知識點梳理大全”,供參考。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 浮力
一、浮力
1.定義: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號:
3.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體:液體
6.浸在氣體中的物體也受到氣體對物體的浮力。
二、浮力的產生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物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力。
2.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結果表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在液體中的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節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
2.數學表達式:浮力=
3.用于計算的導出式:
4.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
二、關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討論
1.區分:浸沒、浸入、浸在、沒入;
2.液體的密度——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
3.——決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關,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形狀、密度,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及物體在液體中是否運動等因素無關。
為了幫助初二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我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冊重要知識點。供參考!
一、長度的測量
1.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3. 正確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使用時要注意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厚尺子要垂直放置;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 正確記錄測量值: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5.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6. 特殊方法測量:累積法、卡尺法、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 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 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物襲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5. 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來把握學生的思維過程。以下是對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及知識點的整理,供大家參考:
1.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1
2.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2
3.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3
4. 八年級上冊物理思維導圖4
5.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匯總
第一章 聲
1. 人耳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至20000Hz。超過20000Hz的是超聲波,低于20Hz的是次聲波。
2. 動物的聽覺范圍與人類不同。大象通過次聲波進行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和海嘯都會產生次聲波。
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 噪聲:物體無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以及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
2. 樂音:物體有規則振動產生的聲音。
3. 常見噪聲源:飛機的轟鳴聲、汽車鳴笛、鞭炮聲、金屬間的摩擦聲。
4. 噪聲等級: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dB)。0dB是人耳剛能聽到的聲音,超過90dB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
5. 控制噪聲:減弱聲源、傳播過程中的噪聲,以及人耳處的噪聲。
二、聲音的利用
1. 超聲波:用于打結石、清洗精密儀器,以及回聲定位(如蝙蝠辨向和聲納系統)。
2. 聲音傳遞信息:如醫生通過聽診來診斷疾病,B超檢查,敲擊鐵軌來檢測問題等。
第一章、 聲現象
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可見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質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常簡稱為介質。
3、聲音要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種介質中,溫度不同,聲音傳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慢的是氣體。
4、在15°C時,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5、聲以波的形式傳播著,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6、聲音能夠被反射,當聲音被高大物體反射回來,再傳入人耳多,我們就聽到了回聲。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人耳就可以聽到回聲(空曠的地方);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間隔小于0.1秒,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則使原聲加強(狹窄的地方)。
7、人們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音調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8、物體在一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越高。
9、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
10、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HZ到20000HZ。
1、光的傳播建議晚上悄悄看,全是你想看的小說廣告能夠發亮叫光源,月亮不是太陽是。光的傳播有條件,均勻介質才直線。
2、光的反射 法線通過入射點,虛線垂直反射面。反射入射居兩邊,反角入角總相等。入法夾角為入角,入角增大反角增。所有物體都反射,鏡面反射漫反面。
3、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成虛像,大小相等對稱強。物像到鏡距相等,它們連線垂鏡面。作圖反射反延長,虛線交點即像點。所有像點組成像,虛像要用虛表示。
4、光的折射 光從一物進另物,同時發生反、折射。斜線入水要折射,折線靠近于法線。法線垂直于界面,折線入線分兩邊。水中光斜入空氣,折線遠離于法線,水下看樹樹變高,岸上看魚魚變淺。
5、光的色散,紅橙黃綠藍靛紫,白光色散七色光。色光三原紅綠藍,顏料三原紅藍黃。紅色物體反紅光,其它色光都吸收。沒有反射光進眼,看到一片是黑色。
以上就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的全部內容,5. 力的測量:工具是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6. 彈簧秤的正確使用:觀察彈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針是否指在零刻線上;讀數時,視線、指針和刻度線應在同一水平面。7.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8. 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