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物理設計?數據庫設計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的實施和數據庫的運行和維護,具體內容如下: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那么,數據庫物理設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答案】:C
關系數據庫物理設計的內容:為關系模式選擇存取方法(建立存取路徑);設計關系、索引等數據庫文件的物理存儲結構。選擇物理數據庫設計所需參數:數據庫查詢事務:查詢的關系、 查詢條件所涉及的屬性、 連接條件所涉及的屬性、 查詢的投影屬性數據更新事務:被更新的關系、每個關系上的更新操作條件所涉及的屬性、 修改操作要改變的屬性值每個事務在各關系上運行的頻率和性能要求視圖設計是邏輯結構設計的內容。
按照規范的設計方法,一個完整的數據庫設計一般分為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數據庫物理設計、數據庫的實施、數據庫運行與維護六個階段:各階段的任務如下: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采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4、數據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數據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5、數據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6、數據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數據庫的日常維護。拓展資料:數據庫設計(DatabaseDesign)是指對于一個給定的應用環境,構造最優的數據庫模式,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信息要求和處理要求)。在數據庫領域內,常常把使用數據庫的各類系統統稱為數據庫應用系統。數據庫設計是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的技術,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建設中的核心技術。由于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復雜性,為了支持相關程序運行,數據庫設計就變得異常復雜,因此最佳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只能是一種反復探尋,逐步求精的過程,也就是規劃和結構化數據庫中的數據對象以及這些數據對象之間關系的過程。
【答案】:C
數據庫物理設計:設計數據庫的物理結構,根據數據庫的邏輯結構來選定RDBMS(如Oracle、Sybase等),并設計和實施數據庫的存儲結構、存取方式等。視圖設計是進行規劃和設計,是邏輯設計階段任務。
數據庫設計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物理結構設計、數據庫的實施和數據庫的運行和維護,具體內容如下:
調查和分析用戶的業務活動和數據的使用情況,弄清所用數據的種類、范圍、數量以及它們在業務活動中交流的情況,確定用戶對數據庫系統的使用要求和各種約束條件等,形成用戶需求規約。
對用戶要求描述的現實世界,通過對其中諸處的分類、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數據模型。這個概念模型應反映現實世界各部門的信息結構、信息流動情況、信息間的互相制約關系以及各部門對信息儲存、查詢和加工的要求等。
主要工作是將現實世界的概念數據模型設計成數據庫的一種邏輯模式,即適應于某種特定數據庫管理系統所支持的邏輯數據模式。與此同時,可能還需為各種數據處理應用領域產生相應的邏輯子模式。這一步設計的結果就是所謂“邏輯數據庫”。
根據特定數據庫管理系統所提供的多種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等依賴于具體計算機結構的各項物理設計措施,對具體的應用任務選定最合適的物理存儲結構(包括文件類型、索引結構和數據的存放次序與位邏輯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徑等。
試述數據庫物理設計的內容和步驟如下:
1、需求分析階段
準確理解和分析用戶需求(包括數據和處理),它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基礎,也是最困難、最耗時的一步。
2、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是整個數據庫設計的關鍵,通過對用戶需求的集成、歸納和抽象,形成了一個獨立于特定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概念模型。
3、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將概念結構轉換為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對其進行優化。
4、數據庫物理設計階段
為邏輯數據模型選擇最適合應用程序環境的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5、數據庫實現階段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使用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語言、工具和主機語言,建立數據庫,編寫調試應用程序,組織數據倉庫,并進行試運行。
6、數據庫運行維護階段
數據庫應用系統經試運行后可投入正式運行,在數據庫系統運行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評估、調整和修改。
注:在設計過程中,將數據庫的設計與數據庫中數據處理的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在每個階段同時對這兩個方面的要求進行分析、抽象、設計和實現,相互借鑒和補充,從而完善這兩個方面的設計。
擴展資料:
數據庫設計技術
1、清晰的用戶需求:作為計算機軟件開發的重要基礎,數據庫設計直接反映了用戶的需求。
以上就是數據庫物理設計的全部內容,數據庫設計的四個階段:需求分析階段、概念設計階段、邏輯設計階段、物理設計階段。數據庫設計的四個階段是:1、系統需求分析階段:數據庫設計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與分析用戶需求,確定系統邊界信息需求、處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