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題目?題目:如圖所示,質量M=4kg的木板長L=4m,靜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上表面左端靜置一個質量m=2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小滑塊與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從某時刻開始,用水平力F=10N一直向右拉滑塊,那么,高一物理題目?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滑塊(可視為質點),通過長度不計的細繩拴在小車上,小車上表面光滑。小車由靜止開始向右勻加速運動,經過2s,細高信繩斷裂。細繩斷裂后,小車的加速度不變,又經過一段時間,滑塊從小車左端掉下,在這段時間內,已知滑塊相對小車前3s內滑行了4.5m,后3s內滑行了10.5m。求
(1)小車底板長是多少?
(2)從小車開始運動到滑塊離開車尾,滑塊相對于地面移動的距離是多少?
關于第一問,是相對運動,那么先分析下小球的受力,重力、支持力,沒有別的力,因為接觸面是光滑的,那么,繩斷開之后,小球就以繩斷開的時刻小車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因為繩子斷開的時刻,滑塊和小車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繩斷開之后小車相對滑塊做的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注意是相含培對滑塊)
如果看不明白的話給你列個式子自己琢磨琢磨吧
相對位移就是小車前進的距離減去滑塊滑動的距離,這個距離都是對地的
小車的位移:設繩子斷開時小車的速度為v,加速度為a,那么小車的位移
x1=vt+1/2at^2
滑塊的位移:因為滑塊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滑塊的位移x2=vt
相對位移x=x1-x2=1/2a^2
明白了么?
接下來列一部方程:1/2at1^2=4.5,t1=3,解得a=1m/s^2
再設整個過程用時t秒,那么這里又有一個位移關系,就是t秒的位移減去(t-3)秒的位移等于10.5米,想不明白的話畫個數軸就明白了
那么再列一步:1/2at^2
-1/2a(t-3)^2=10.5,就可以求出整個過程用時多長時間,自己求吧
總時間求出來之后,那么總的相對位移就是1/2at^2,也就是小車的車長
第一問明白了第二問就簡單了,第二問問的是對地位移,那么速度乘以時間就是對地位移,再加上前兩秒的勻加速運動的位移,所以你只需把繩子斷開時小車的速度(即滑塊的速度)求出來就行了
“經過2s,細繩斷裂。
1、
第2秒內慧緩,是指第一秒這一時刻起到第二秒這一時刻結束的罩碧猜位移
第二秒內的平均速度 v = s / t = 12m/s
由于全過程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第二秒內的平均速度即為1.5s時的瞬時速度,
而v = v0 + at,從而
v0 = v - at = 9m/s
2、物型
設通過A,B,C點速度分別為Va,Vb,Vc,從而有
Va * 4 + 1/2 a 4^2 = 50m
Vb * 2 + 1/2 a 2^2 = 50m
且 Vb = Va + a * 4
解得 a = 25/6 m/s^2
又有 Vc = Vb + a * 2
得到
Va = 25/6 m/s
Vb = 125/6 m/s
Vc = 175/6 m/s
1.
初始時,繩在斜面上的長度L=h/sinθ
結束時,斜面水平移過的渣頃距離恰為L
所以小物體的位移:如租陸
x=頂角為θ、腰長為L的等腰三角形的底的長
=2Lsin(θ/2)
=2hsin(θ/2)/sinθ
=h/cos(θ/2)
2.
設:繩子的拉力為F繩
小物體勻速運動,對小物體,在繩子方向上受力平衡
即:F繩型鄭=mgsinθ+μmgcosθ
將小物體和斜面看作整體,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
即:F繩=F
所以:F=mgsinθ+μmgcosθ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采納吧O(∩_∩)O!
距離應該是h/(cosθ/2),不知道對不對笑凱,你畫圖看看,物塊的移信配動軌跡是一條直線(我滑升指畫的圖是這樣)
解答(1)小物體從斜面體底端滑到頂端塵侍的距離;
初始時刻,繩在斜面上的長度L=h/sinθ,那么,到了末了時刻派吵吵,小物體到了斜面上的頂點,此時斜面水平移過的距離恰也同樣為L,所以小物體的位移:
x=頂角為θ腰長為L的等腰三角形的底長
=2Lsin(θ/2)=2hsin(θ/2)/sinθ=h/cos(θ/2)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水平推力F等于小物體對斜面的碰孝正壓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即
F=mgcosθsinθ=0.5mgsin2θ
以上就是高一物理題目的全部內容,一、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1. 下列關于質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研究地球的公轉時,地球可視為質點 B. 觀賞跳水冠軍伏明霞的跳水姿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