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歷史?上海豫園為什么叫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豫園位于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 ,是江南古典園林,始建于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占地三十余畝。豫園歷史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于明代,那么,豫園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過二十余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
豫園屬于上海一個比較知名
的景點。
玉華堂
玉華堂面對玉玲瓏,這是明時豫園主人潘允端的書齋。匾額上的“玉華”兩字,系集明代書畫家文征明的墨跡所成。現堂內仍按明代書房擺設,陳列的書案、方桌、靠椅、躺椅都是明清遺留下來的紅木家具。
魚樂榭
魚樂榭周圍古木參天,憑欄可觀池中游魚。榭前小溪上的隔水花墻體現了江南園林小中見大的特點。小溪長僅數丈,花墻把小溪隔而為二,墻上開設漏窗和半圓洞門。從魚樂榭旁有一株已度過三百多個春秋的紫藤,每年初春時節,枝條上綻滿白色的小花。
上海豫園景點介紹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于明代,截止至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豫園位于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
江南古典園林,始建于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占地三十余畝。
豫園的“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整座園林規模宏偉、景色佳麗。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于東南”,“東南名園冠”。
豫園現占地三十余畝,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出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筑的藝術風格。豫園按主體建筑可分為
大假山、萬花樓、點春堂、會景樓、玉華堂、內園六個景區。
大假山
大假山景區位于豫園西北部,主要有三穗堂、仰山堂、卷雨樓、大假山、游廊、萃秀堂等景點。三穗堂位于豫園正門盤陀石后面,是一座氣勢宏偉、寬敞雄偉的大廳,建于乾隆年間,這里曾是清代官府舉行慶典和“宣講圣諭”以及地方文人紳士聚會之所。三穗堂為歇山式建筑,屋頂塑像左為張飛,右為嚴顏。步出三穗堂,即是一座兩層樓廳,下層是仰山堂,上層是卷雨樓。大假山高12米,為2000噸浙江武康黃石疊成,為豫園鎮園之作,是明代著名疊山家張南陽唯一傳世作品。
上海豫園位于上海豫園旅游商業區的東北部,與上海城隍廟、上海豫園旅游商城毗鄰,是知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1982年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始建于明嘉靖、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歷史。園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為饑滾畝了讓父親安備畢享晚年,從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自家的菜田上,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建造園林。經過二十余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爛森豫悅老親”的意思。豫園肇建初始,占地七十余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精心設計,并親自參與施工,整座園林規模宏偉、景色秀美。
現豫園占地2公頃,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出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筑的藝術風格。
豫園內至今還保存著“海派書畫”發祥地—“藏書樓”、上海小刀會起義指揮部所在“點春堂”等史跡。歷代古人對豫園有“奇秀甲于東南”、“東南名園冠”等贊譽。
眾多國內外政要首腦和名人都曾來到豫園參觀訪問,是上海一張難得的傳統文化名片。
豫園是上海市李敬黃浦區福佑路168號的景點。
豫園與上海城隍廟、上海豫園旅游商城毗鄰,是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游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于嘉靖、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五十余年歷史。
靜觀大廳亦稱“晴雪堂”,是內園主要廳堂,造得雕棟畫梁,軒昂高敞。堂面闊5間,進深3間,廳前有兩尊石獅,廳內有“靜觀”和“靈沼峙”兩塊貼金匾額。靜觀之名,取古語“靜觀萬物皆自得”,“動觀流水靜觀山”之意。
歷史沿局擾激革:
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
經過二十余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
豫園當時占地七十余畝,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并親自參與施工。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于東南”,“東南名園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萬歷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趨衰微,無力承擔園林修繕和管理所需的巨大開支。
上海豫園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玩樂勝地,本文將圍繞其歷史、景點、美食和活動等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歷史
上海豫園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是一座古典園林。在清朝乾隆年間,豫園重新修建后擴大,成為上海的三大名園之一。在20世紀初,豫園經歷了多次戰爭和變革,曾被日軍炮轟、被強迫改名、被私人占據等,但在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大規模的修復后重新向游客開放。如今,上海豫園已成為上海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區。
漫步在園內,流泉古榭、石徑雅石、流水淙淙,種種建筑、石雕等藝術品無不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魅力。此外,豫園中還藏有眾多名勝古跡,如迷宮、古城墻、泮池、百花樓等,這些古老的建筑和特色景點都是上海豫園歷史的見證。
除了歷史文化,上海豫園還有著豐富的美食和各種活動,下文將一一介紹。
二、景點
上海豫園有著眾多獨特的景點,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九曲橋”。這座橋長約43米,寬3米,由18個曲拐組成,橋下有一潺潺流水,是上海豫園的標志性景點,同時也是上海城市的代表之一。
在上海豫園內還有一些其他的特色景點,如翠香樓、飛檐走丸、天一閣等,這些建筑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精髓。此外,豫園內還有一些游樂設施,如旋轉木馬、扭蛋機等,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游玩體驗。
以上就是豫園歷史的全部內容,豫園,是江南園林藝術的瑰寶之一,原是明代官僚地主潘恩、潘允端的私人花園,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萬歷五年(1577)潘允端解職回鄉后加速建造,屈指算來,豫園建園已有400余年。歷史背景:潘家是當時上海的望門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長達九里的上海城墻建成,使及東南沿海的倭患逐漸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