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的歷史地位?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從藝術形式上看,《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滕王閣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那么,滕王閣序的歷史地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滕王閣序》是我國非常知名的一部古代文獻,這篇序文的文體是非常精彩的,而且將恢宏壯闊的滕王閣描寫的淋漓盡致。
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從藝術形式上看,《滕王閣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滕王閣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詩句來自王勃的《滕王閣序》。《滕王閣序》素有千古第一駢文之美名,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看,都代表了中國駢文的最高成就。在嘮這篇千古第一文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作者王勃其人。
初唐四杰的頭號人物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萬榮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杰”,為初唐四杰之冠,人稱“詩杰”。
王勃自幼聰慧,是如假包換的神童,6歲便能作詩,每每寫文章之前的畫風是這樣的:準備好紙墨筆硯,先躺床上睡大覺,一覺醒來,立馬揮筆如毫,一氣呵成。如此才情,自然走上仕途,16歲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唐高宗看到王勃的文章后,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王勃當上朝散郎后,到沛王府任職,贏得了沛王李賢的歡心。一次,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斗雞,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斗雞,以此為沛王助興。不料此文傳到唐高宗手中,高宗看完怒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倒作檄文,有意虛構,夸大事態,此人應立即逐出王府。
是因為這篇文章讀來非常的有藝術性,讀來朗朗上口,并且還揭示了一定的道理,也給大家描繪了一幅宴會的宏大場面,被稱為千古第一文。
滕王閣序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是王勃所寫的一篇贊頌楚國文化的千古名篇。這篇文章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文章之祖”。
滕王閣的歷史
滕王閣建于唐朝時期,是一座木結構的建筑,后經過多次修繕,現在的滕王閣已經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樓閣。滕王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當時明代的文學家、書法家唐寅曾在此留下了《滕王閣序》的手跡,使得滕王閣名聲大噪。
滕王閣序的背景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所寫,當時王勃是唐朝官員,被派往楚國(今天的湖南省)任職。在楚國期間,王勃深入了解楚國的文化和歷史,被楚國的文化和歷史深深地吸引。于是,他寫下了《滕王閣序》這篇贊頌楚國文化的千古名篇。
滕王閣序的內容
《滕王閣序》是一篇贊頌楚國文化的千古名篇。文章的開頭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這是一種以地理位置為基礎的開頭,說明了文章的背景和主題。接下來,王勃通過對楚國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描述,贊美了楚國的卓越文化和偉大歷史。
在文章的結尾,王勃寫道:“臣心若有所悟,恐應言而不盡,悔為夫婦之言。然則,庶幾無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表達了王勃對楚國文化的敬仰和對自己文學創作的追求。
滕王閣序的意義
《滕王閣序》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
以上就是滕王閣序的歷史地位的全部內容,《滕王閣序》的歷史地位如下:從內容上看,《滕王閣序》拓展了駢文的藝術境界。在藝術形式上,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在駢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達到了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