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點?高中歷史會考重點知識點歸納 1.①1840年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的簽訂,那么,歷史重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是高考考試科目之一,學生們想考好歷史,最重要的就是背誦知識點,打好知識基礎,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歷史基礎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
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
[答題術語]
(1)對財富的追求、地理知識的增加、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播天主教的熱情最終導致了新航路的開辟。
(2)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間的相互孤立狀態,促使世界逐漸連成整體,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3)荷蘭向海外殖民擴張,在1 7世紀建立了世界范圍內的殖民帝國;英國也積極向海外殖民擴張,并與荷蘭、法國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到1 8世紀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同時也將深重的災難帶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
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答題術語]
(1)1 7 6 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 革命的序幕。
(2)工業革命使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機的發明為代表,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生產關系發生重大變革,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誕生,工人運動興起;近代城市興起,自然環境遭到 定程度的破壞;列強對外擴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高中歷史會考重點知識點歸納
1.①1840年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的簽訂,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③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④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①《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有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②《天津條約》開放10處,其中屬于今天廣東省的有潮州(后改為汕頭)③《北京條約》開放天津。④《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3.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最先行改革的兩個省份是安徽和四川。最先實行開放的兩個省份是廣東和福建。
4.①1980年建立四大經濟特區分別是_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注意: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屬于廣東省的?)②1988年建立海南經濟特區。③1990年開放上海浦東,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5.①近代生活習俗發生變化最大的是上海。②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在上海。③中國第一部市內電話開通在南京。④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架設于臺灣省。
高考歷史科目有很多必背的考點,大家在考前一定要多溫習這些知識,爭取熟練掌握重要考點,我整理了歷史重要知識點匯總如下,各位考生可以查閱下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的復習。
高考歷史重點知識點
1.戰國時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韓非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的主張。新興地主階級從加強專政和保護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初步確立了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3.西漢鞏固
漢景帝、漢武帝解決了王國分權割據的問題。漢武帝又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從此封建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鞏固。
4.隋唐完善
實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實行科舉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了統治基礎,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考歷史有哪些必背考點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歷史學科是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研究的是過去的人和事,因此,學習歷史,要從宏觀層面出發,把握好每一個時間段內發生的重要事情。學好歷史關鍵在于對原有知識進行轉化,將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語言,也就是從識記、理解到消化、運用,這是一個循序往復的過程,不斷接受新的知識,不斷提高歷史的分析與解讀能力。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知識點大全一
高中歷史事件時間
1、春秋末期:鐵犁牛耕的出現
2、戰國:商鞅變法中首次提出“重農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4、西漢:西漢中期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思想;絲綢之路出現;西漢的素紗禪衣很有名;西漢出現最早的紙
5、兩漢:選官制度是察舉制
6、六朝:開始出現農村集市“草市”
7、隋唐: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實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印刷技術是雕版印刷術
8、唐末:火藥開始用于軍事;出現夜市
9、宋朝:儒學有了新發展—理學;朱熹成為理學的集大成者;宋代的“市”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0、明朝明太祖:廢除了宰相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強化;明成祖在中央設內閣;明朝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明朝的王陽明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明末的李贄是反傳統經典的思想家
11、明末清初:出現三位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他們的共同主張是反封建專制
12、明清時期:外交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兩大商幫徽商和晉商很有名
13、清朝雍正帝:在中央設軍機處,標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14、1840—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5、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記住其主要內容
1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金田起義是爆發的標志;1853年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政權的標志;1859年頒布《資政新篇》,這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第一個方案
17、19世紀60、7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出現)
18、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了解初步發展的兩大原因)
19、1899—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0、1894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
21、1905年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成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是《民報》,孫中山把同盟傳報政治綱領發展為“三民主義”(其核心是民權主義)
2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它成為辛亥革命開始的標志;辛亥革命的功績是_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體,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3、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它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24、民國初年(一戰期間、辛亥革命后):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短暫的春天),記住發展的三大原因、的民族實業家
25、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刊《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興起,這場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前期的作用是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后期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在新文化運動中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
26、1919年:五四運動,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27、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共成立
28、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國民大革命興起。
1. 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2. 辛亥革命及其影響3.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4. 中國現代化進程5. 民主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6. 毛澤東思想及其影響7.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發展8.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響9. 改革開放及其影響10. 國際政治關系的演變11. 中美關系的變化12. 亞洲國家關系的演變13. 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14. 中國歷史上的科技成就15. 中國歷史上的文學、藝術和哲學成就16.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和國際交往17. 中國歷史上的戰爭和軍事變革18.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演變19. 中國歷史上的社會制度演變20. 中國歷史上的思想文化傳承和轉型
以上就是歷史重點的全部內容,2.唐代對外貿易興盛。唐都長安是亞洲經濟文化中心。對外貿易經陸路和海路與亞洲、歐洲各國往來。唐政府在廣州設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這一時期貿易的重點是亞洲,交往對象主要是朝鮮、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3.明朝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