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經典課文?1、《童趣》2、《論語》3、《春》、《秋天》4、《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5、《散文兩篇---金色花 荷葉母親》 6、《世說新語》兩則---《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7、那么,初中語文經典課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觀滄海】(曹操"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元)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龜雖壽】(曹操 東漢)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高考語文初中必背篇目1、關雎(詩經·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高考語文初中必背篇目2、蒹葭(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高考語文初中必背篇目3、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高考語文初中必背篇目4、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考語文初中必背篇目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書本上的'現代文一般不考,不用背,重點是古詩文,古詩文只考課標規定的篇目,這就好辦多了,下面就是《課標》規定的必背的古詩文,僅供參考,祝你中考心想事成,馬到成功。
《課標》必背古詩文50篇
1、孔子語錄
《論語》
子曰:“巧言令色〔巧言令色〕花言巧語,外表美好。令,好。,鮮矣仁〔鮮矣仁〕很少是有仁德的。鮮,少。!”(《論語?學而》)
子曰:“士志于道〔志于道〕有志于追求真理。,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未足與議也〕不值得和他交談。”(《論語?里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子曰:“知〔知〕通“智”,聰明。下面“知者不惑”的“知”與此相同。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壽〕長壽。”(《論語?雍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仁,仁就來了。意謂求仁是個態度問題,不是能力問題。”(《論語?述而》)
子曰:“三軍可奪〔奪〕喪失。帥也,匹夫〔匹夫〕一個人,泛指平常人。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子曰:“不患①〔患〕擔心。人之不己知〔不己知〕不了解自己。
1. 初中語文課本上有那些古文
1《論語》
六、《錢塘湖春行》
七、《童趣
一、《傷仲永》《木蘭詩》三、《孫權勸學》
四、《口技》
五、《兩小兒辯日》
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二、劉禹錫的《陋室銘》
五、《大道之行也六、杜甫的《望岳》
十六、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十七、杜甫的《石壕吏
一、《與朱元思書》二、《五柳先生傳》三、韓愈的《馬說》:
(1) 寫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 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3)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在人才輩出的今天,如果我們有才華沒被發覺卻不懂得毛遂自薦的話,定會落得《馬說》中的“千里馬”的命
四、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表達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斷涌現的理趣)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杜牧的《赤壁》:六、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七、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詞中直接寫明月的詩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1.童趣(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2.《愛蓮說》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寶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4.《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5.《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6.《傷仲永》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7.《大道之行也》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8.《三峽》
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9.《湖心亭看雪》
原文: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0.《記承天寺夜游》
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1.《答謝中書書》
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2.《五柳先生傳》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3.岳陽樓記(宋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4.《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5.《宋定伯捉鬼》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數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了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
16.《始得西山宴游記》
自余為僇人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17.《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以上就是初中語文經典課文的全部內容,《蘇州園林》是著名作家葉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出數量眾多、各具匠心的蘇州園林共同特點,進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這篇課文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蘇州園林之美的奧秘之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