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豐田發展史完整版 豐田汽車歷史簡介 一汽豐田歷史 豐田全部系列車型 豐田企業的發展史
1867年2月14日,豐田的創始人豐田佐吉降生在位于今天日本靜岡縣湖西市的一個鄉村里,父親豐田伊吉在耕作之余還兼作木匠。從很小的陸則絕
時候,佐吉就開始在意志堅強、充滿自信的父親的影響下,樹立了永遠都要以不屈的精神挑戰自己的目標和時刻不忘應懷著感念心情回饋社會
的信念,這一信念后來伴隨了佐吉一生。
只念完小學,佐吉就開始跟著技藝高超的父親學習木工手藝,雖然他并不是不喜歡這一工作,但是看到身邊的人所過的貧苦日子,佐吉產
生了“今后一定要干一番大事業”的想法。
1885年,日本明治新政府頒布了專利特許條例,通過法律來保護新創造、新發明。年輕的佐吉獲知了這個條例后,決定將自己的一生奉獻
給創造發明事業。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受過任何專業知識教育的佐吉,盡管抱著遠大的理想,卻不知該從何做起才好。
佐吉的故鄉自古就以盛產木棉聞名,盯茄很多家庭都把織布作為家庭副業,佐吉家也不例外。從童年開始,佐吉每天目睹農耕之余的母親辛苦
織布,“這種工作的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參觀過東京的工廠以及博覽會、對西方機械文明有了初步認識后,孝順的佐吉開始想,“是不是可
以對織機進行一些改良,減輕母親以及其他和母親一樣的婦女們的辛苦呢”。從此,他立志于發明方便、高效率的動力織機,開始走上無休止
的發明道路。
俗語道“萬事開頭難”,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佐吉明白沒有接受過任何知識及專業技術訓練而突然邁進發明創造的境界是不可能
的,因此他決定從改良自己身邊的織機做起。但是,佐吉的父親認為沒有學問的人去搞發明創造簡直是天方夜譚,父親的反對以及研究資金的
短缺使佐吉的發明之路布滿了荊棘。終于在1890年,佐吉成功早姿地發明了豐田式人力織機,獲得了平生第一個專利權。這種織機將織布的工作效
率提高了40%到50%,大幅度減少了織物中不均勻的部分,提高了織物的質量。然而,盡管佐吉對自己的作品滿懷信心,這種織機的銷售卻不
盡人意,看來只做這種程序的改良還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從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織機的工作效率,佐吉開始朝著發明動力織機的方向邁進。
盡管一直苦于開發資金的不足,佐吉仍然繼續堅持著他的發明工作。村里的鄉親近鄰不理解佐吉的行為,對他冷嘲熱諷,稱他為“瘋子”
,或者“伊吉那個說謊的兒子”。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自1890年的首次發明,經歷6年的艱苦工作,佐吉終于在1896年發明成功了日本國內的
第一臺動力織機----木鐵混制動力織機,而且機器的性能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一個員工同時操作3-4臺機器不再是神話,新織機的成功使勞
動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來佐吉的織機制造工廠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也包括不少政府要人。當時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伯激勵佐吉
,“發明創造是和外國人比智慧的工作,好好干,不要輸給他們”,還給每位員工發了一份紅包以資獎勵。年僅32歲的佐吉一舉成為日本國內
的知名人士。
在這以后,佐吉繼續著他的研究。1901年,他發明了經線梭子送線裝置。這種裝置能夠始終以相同的力量送出緯線,解決了當時的專家們
都難以解決的高難度課題。此外,由于當時的織機在緯線用光時必須停機進行人工裝紗,嚴重影響了織機的工作效率。因此,佐吉把目標放在
自動補充緯線裝置的發明上。1903年,第一臺自動換梭裝置發明獲得了成功。佐吉孜孜不倦的努力為日后著名的豐田自動織機的誕生創造了堅
實的基礎。
一直關注佐吉的自動換梭裝置的鐘淵紡織公司提出購買這一專利,并將其安裝在其他公司的動力織機上,和歐美的一流織機進行性能比較
試驗。佐吉雖然不贊成將織機的制作委托給他人,但是在鐘淵紡織公司的強烈要求之下,佐吉最終沒能拒絕。
果然,正如佐吉所預料的一樣,一年的試驗未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通過對此事的反省,佐吉總結出了“除非自己完成連貫性整體試驗
,否則無法令世間承認其真正的價值”的發明創造信念。這種思想貫穿了佐吉的一生,它被貫徹在以后的眾多織機發明中。直至今日,遍布世
界各地的豐田集團的各公司仍然繼承著佐吉的這一重要遺訓。
1910年5月到翌年1月,佐吉對歐美的考察不僅增進了對歐美各國情況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對自己發明的織機的自信。回國后,佐
吉再次開始了對自動織機更高水準的發明工作。而且,通過此次旅行,歐美各國日益普及的汽車令佐吉深切地感到“今后是汽車的時代!”。
不久,大量的進口汽車活躍于關東大地震(1923年)后的重建舞臺,佐吉為此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生產日本國產汽車的重要性,進而決意將開
發國產車的愿望委托給長子喜一郎。
此后歷經眾多波折,1924年,佐吉研制的不停機自動換梭式豐田自動織機(G型織機)終于誕生。這種織機隨處融入了豐田獨特的智慧,可
以保持在高速運行中進行不停頓的更換新梭,被當時在世界紡織業界處于領導地位的英國普拉特公司贊譽為“魔法機器”,并希望能購買這一
專利。1929年兩家公司達成轉讓特權協議,豐田自動織機名符其實地獲取了全世界的認可。
當時豐田自動織機的專利高達10萬英鎊,佐吉把這筆錢交給長子喜一郎,充滿期待地對他說,“好好地學習汽車”,這成為喜一郎立志開
發汽車的開端。
對于自己的父親佐吉,豐田喜一郎寫到:“有一次和父親就某個問題爭論時我贏了,當時認為沒有實際嘗試。但因拗不過父親,不得不實
際操作一下,結果獲取了遠遠超越我預想的良好結局,由此我改變了以前做什么事情都先討論的習慣”,“父親并非聰穎過人,而是十分勤奮
的,這一點是我們所遠不能及的”。正像喜一郎所說的那樣,“先干干看”、“別害怕失敗”是佐吉的口頭禪,而他自己也正是這么身體力行
的。開發的第一步就是有了大概完整的想法,先實際嘗試,不要從最開始就指望造出毫無瑕疵的東西來,如果發現缺點需要及時改良,通過不
斷的改善,將其不斷完善。-----這就是佐吉的行為方式。
佐吉從很早開始, 就認為最理想的織機應該是環狀織機,并對此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普通的織機,織機的各個部分總是間隔作業,佐吉正
是想將所有的作業都連貫起來,使之成為一種循環不斷的工作,從而消除對動力的白白浪費。不過在實際的操作中卻存在著很多難以解決的課
題。雖然佐吉從很早就開始著手發明環狀織機,并在1908年取得了最初的環狀織機專利,此后他也一直執著于對該項發明的改良,但是非常遺
憾的是,佐吉最終沒有能夠看到環狀織機的最終完成。1930年5月,63歲的佐吉因病去世。現在這個環狀織機陳列在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的
處,象征著“想象與研究的精神”以及“生產創造的重要性”。
豐田佐吉一生中在國內外獲得了200多項專利,不僅促進了日本紡織機械化的發展,同時也為機械工業的發展和產業的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
貢獻。佐吉所創立的企業為后來豐田紡織公司、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豐田汽車等眾多豐田集團企業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佐吉的精神后
來被喜一郎制定為《豐田綱領》(1935年),被豐田集團各公司承制至今。
在父親佐吉的影響下,豐田喜一郎自幼喜歡機械,尤其對汽車情有獨鐘。在大學里,他選擇的專業是機械制造,大學畢業后喜一郎有機會
去歐美國家考察了十個月之久,親眼目睹了汽車工業的發展和汽車普及的狀況,深受觸動。喜一郎堅信“今后日本絕對需要汽車工業”,當時
通用、福特完全壟斷日本汽車市場的情況引起了喜一郎的深刻思考,“如果不能發展國產汽車工業,不能實現國產車的批量生產的話,人民的
生活質量就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提高。”
1927年,豐田喜一郎33歲,豐田佐吉因為在紡織機械研制方面對國家做出貢獻而獲褒獎,并受到天皇的接見。晚上回到家中,他對兒子喜
一郎說:“我自己賺了錢,也為國家出了力。現在輪到你了!制造汽車,報效祖國吧!”父親的要求與喜一郎的夢想完全一致,更加堅定了他要
造出豐田汽車的決心。從此以后,喜一郎義無返顧地走上了一條“開發、制造日本汽車”的艱難而輝煌的道路。
盡管創業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是,正如中國古訓所說:“有志者,事竟成。”豐田喜一郎造出了汽車,奠定了豐田汽車公司的基礎,
并且指明了公司發展的方向。正因為如此,他在日本被尊奉為“國產車之父”。
在豐田喜一郎老家的大廳中掛著一個條幅,從來沒有摘下來過,上書“百忍千鍛事遂全”七個大字。這句日本式漢語的意思是:你堅韌不
拔,千錘百煉,就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從24歲起,喜一郎就夢想“要生產出幾千輛、幾萬輛、幾十萬輛汽車,讓日本的道路上跑的全是豐田的汽車”。
但是,正如佐吉當年不被人理解一樣,喜一郎創造、生產汽車的想法也受到了豐田家族其他長輩的反對。“汽車制造耗資巨大,即使是像
三井、三菱那樣的大財閥也不敢輕易嘗試。和他們比起來豐田只不過是個在名古屋有點名氣的小財閥罷了”。
凝視著“百忍千鍛事遂全”的條幅,喜一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父親豐田佐吉發明自動紡織機的經歷映入腦海,“為了擺脫貧困,沖破生
活的重重枷鎖,父親走上了發明創造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為了改變外國織機壟斷日本市場的局面,父親堅持搞發明、做改良,終獲成功,而
且實現了出口”。
“汽車事業也是如此。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沖出一條成功之路。我們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汽車工業!”
理想便是志向。而把理想化為現實,變志向為成果,非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不可。豐田喜一郎的目標是,以“福特”和“通用”的汽車為追
趕目標,爭取造出與這兩家公司在日本組裝的汽車有同等水平的汽車。他把重點放在“豐田的汽車一定要符合日本的具體情況”上。
言必行,行必果。豐田喜一郎的確這么做了。從制定規劃、募集人才、籌措資金、購地建廠,到設計、制造、試驗、總結、改進,直到組
裝成整車,他無不親自參與,和設計師、工程師、技術工人“一起拼命”。他的部下、朋友,從一開始就參加試制工作的工程師岡次郎后來袒
露心聲說:“喜一郎說要干,就一定會實行。喜一郎做開了,就一定會成功。不管有怎樣的困難,我都跟著喜一郎豁出性命去造出國產汽車。
”
到1952年病逝為止,豐田喜一郎帶領“豐田人”在制造日本國產汽車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奮勇前進,先后研制出了A型六缸直列汽車發動機、
A1型轎車、AA型轎車、AB型四門敞篷旅行車。雖說生產轎車是喜一郎的夢想,不過根據當時時代的需要,豐田還生產了不少卡車,可謂碩果累
累。
汽車是集機械、電器、鑄造、壓延、動力等多種技術于一身的復雜產品,是由鋼鐵、電子、橡膠、玻璃、塑料等多種行業配合完成的綜合
產品。它還和美學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一輛汽車也是一件藝術品。它不可能靠某個人獨自的力量完成,而是集體指揮、集體勞作的結晶。
豐田喜一郎深深懂得這個道理。1936年豐田汽車推出市場1周年時,他在公司機關刊物《豐田新聞》上發表文章指出:“汽車做到了今天這
個地步,不是一個技師的個人興趣所能做成的。它是許許多多人苦心研究,集中各方面的知識并且經過多年努力和許多次失敗才誕生的。”
1937年,即豐田汽車公司在舉母鎮建設大工廠的時候,豐田喜一郎寫了一本題為《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的創立及其組織》的小冊子,這
樣描述到,“一輛汽車要用幾千個零件,缺了其中的一個,就造不出完整的車。把這一切凝聚到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能實行完全
的統制,那么,即使零件堆成山一樣高,也造不出一輛車來。”他在這段話中說的“完全的統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設計制造一輛汽車
所需的專家、技術人員以至工人都聚攏到一起,為共同的目標而齊心協力地奮斗。
正如中國諺語中所說到的,“眾人拾柴火焰高”,豐田喜一郎正是集合了專家、技術人員以及工人的全體力量,才建立了汽車工廠,制造
出真正的國產汽車的。
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豐田喜一郎從很早就開始做準備。除了專程去東京大學拜訪對汽車比較內行的隈部一雄助教授外,喜一郎還廣泛地
從其他同學那里收集各種情報,開始對汽車的研究。此外,他注重培養巖岡次郎和白井武明等能夠肩負起今后汽車的開發、制造工作的人材。
喜一郎在委用新工作人員的同時,在引進高性能的機械設備、對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培訓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此外,豐田喜一郎還聘請了具有汽車制造經驗的菅隆俊、池水羆,再加上得到拔山四郎、成漱政男等東京大學、仙臺大學的汽車研究學者
的扶助,開發創造汽車的工作逐步展開。
在開始汽車制造事業的初期階段,喜一郎就著手建設批量生產的工廠,積極創建自己獨立的銷售網,同時還致力于培養當時尚未發達的零
部件產業及相關工業。就這樣,喜一郎為確立涉及范圍廣闊的汽車工業的目標而不斷邁進。
1938年11月,超乎當時日本所想象的、月產轎車500輛、卡車1500輛的豐田汽車公司舉母工廠正式竣工。在竣工典禮上,全體員工身著新工
作服,興奮、快樂之情溢于言表。豐田喜一郎代表大家莊嚴宣誓:要為建立日本的汽車工業而獻身。他強調“團結會產生偉大的力量。我們不
能因為一個人的不注意而使整個工廠的努力付諸東流”。
豐田喜一郎不愧為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不愧為日本的“國產車之父”。他的創業精神、研究精神和實踐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豐田喜一郎對豐田的貢獻,不只在于他造出了日本的國產轎車,更在于他為豐田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礎。
如今豐田的“提合理化建議”制度可謂舉世皆知,對提高豐田汽車質量、使豐田能夠一直走世界汽車業界前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
制度的最初形式是1938年11月制定的就業原則中所規定的,對于員工積極創造發明的獎勵制度。豐田喜一郎一直非常熱心地關注這一制度,并
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公司的發展,這一制度也在不斷地普及完善,直至今日還在向前發展。豐田喜一郎十分尊重生產第一線員工的意見,經常
會征集他們的建議進行工作改善。
1951年5月,豐田公司正式制定了“提合理化建議制度”。這一制度的意義并不僅限于收集與業務相關的發明方案,由于每一個員工都可以
自由地就任意問題提出各種建議,因此在加強員工的參與意識、提高員工的勞動熱情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個制度堅持不懈地實施了六
十多年,得到了員工們的大力支持,提案建議始終保持著龐大數字,其最重要的直接效果是:最了解生產第一線情況的員工更加致力于改進各
自的工作,豐田公司也得以不停頓的向前發展。
造出了好汽車,如果賣不出去,也就沒有意義了。立志要造出日本國產汽車的喜一郎縱觀美國、歐洲汽車界的狀況,結合日本的實際情況
,很早就認識到:“制造汽車難,銷售汽車更難。”因為,早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的福特、通用兩大汽車公司就已經在日本全國建立了
各自的銷售網絡。喜一郎下決心要建立豐田的銷售網絡。他開始為剛剛開始生產的豐田尋覓能夠在銷售方面打開國內銷路、確立市場份額的理
想人選。經過幾番周折,他終于找到了!這個人就是神谷正太郎。
神谷當時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大阪分公司的銷售公關部副部長。豐田喜一郎在1935年把神谷請進豐田公司,委以重任,并對他給予了高度
的信任,“銷售方面的事就都交給你了,請你馬上著手建立銷售組織”。神谷很早就深受豐田喜一郎“用日本人的手造出日本國產車”這一愛
國誓言的感召,所以加盟豐田公司后,便運用其豐富的經驗提出了“一個府縣建一家銷售公司”的設想,并且腳踏實地使之成為現實。制造和
銷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正是豐田得以長盛不衰的秘訣。
戰后的日本,經濟蕭條、社會混亂,百姓生活十分艱難。在這種背景下,豐田的經營也遇到了空前的困難。1949年年底,公司急需約2億日
元的過年周轉資金,經營的艱難程度已經到了“如果得不到銀行融資便會倒閉”的境地。喜一郎親自出面同銀行交涉,希望提供融資以解燃眉
之急。銀行方面盡管答應提供幫助,但是有附帶條件,那就是要“從根本上重建豐田汽車公司”,并且在第二年(1950年)年初提出了“重建
法案”。其中直接關系到豐田經營者和全體員工切身利益的最重要的兩點是:“分離銷售公司”與“裁減過剩人員”。
喜一郎對第一個條件可以忍痛接受,但是非常不希望第二個條件成為現實,很早以前他就對公司高層領導們宣布過不要裁員。由于此次事
態發展的嚴重程度出乎想象,一直保持警惕的工會方面認為“公司必定裁員”,并在4月7日開始了斗爭。
豐田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既不想放棄對員工的承諾,也不想放棄重建公司的機會。經反復研究、慎重考慮,公司方面發表了包括“募集
1600名志愿辭職員工”內容的重建法案。喜一郎尋求工會方面的合作,他說:“要渡過難關,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解散公司,要么請一些
人下豐田這條船。實在對不起,事情弄到這個地步,是我們高層干部的責任。”
工會方面有維護工會會員生活及利益的義務,與公司方面的協商始終無法取得一致,雙方僵持不下。在這期間,豐田汽車的產量直線下跌
,公司每天都積累巨大數額的虧損,銀行也斷言今后將拒絕提供融資。為了打破這種爭執不下的膠著狀態,喜一郎毅然決定辭職,希望能夠藉
此幫助豐田起死回生。6月5日,他宣布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主動承擔了他所說的“高層干部的責任”。此后,1700名員工自愿提出辭職,比
公司方面募集的人數還多出100人。豐田后來為這些自愿辭職的員工在其他企業就職給予了幫助。
6月10日,歷時兩個月的罷工終于結束,豐田又恢復了正常的生產。7月,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總經理石田退三接替豐田喜一郎出任豐田總
經理,他在股東大會上宣布:“等到公司業績好轉了,我會把總經理的職務還給喜一郎。”豐田喜一郎敢于創建豐田汽車公司,也敢于毅然辭
去總經理職務,這正是因為他對汽車制造的熱愛,也是為了堅持他“造國產車”的理想。他的行動對豐田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豐田六十多年的
歷史上,這是唯一一次罷工,它使勞資雙方都汲取了一個教訓:風雨同舟,和衷共濟!
喜一郎辭職后,繼續埋頭從事他所熱愛的研究工作,而當時的他已經患有嚴重的高血壓癥。盡管醫生一再囑咐他要安心養病,但是他仍然
堅持抱病研究,他的這種奮斗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80年代出任豐田汽車公司總經理的豐田章一郎,在回憶他的父親喜一郎的文章中寫到:“父親始終胸懷理想。他最后的理想是制造直升飛
機。在他的頭腦里,各座城市都聳立著很多平頂的住宅,平頂上就是直升機的停機坪。人們走到自家的房頂上,乘上自家的直升機,就可以飛
往任何地方。他相信這個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必會實現。”這段話生動地刻畫了喜一郎生命不息、研究不止的精神面貌,就像他對自己不懈研究
的狀況所做的闡釋一樣:“人努力的根源是熱情。可以說,熱情才是無限的動力。”
另一方面,石田退三在重建豐田公司成功后,毅然履行自己向豐田股東大會所做的承諾:請豐田喜一郎出山,重新擔任總經理。公司預定
1952年7月讓喜一郎重返總經理崗位。
喜一郎抓緊7月前的時間,除了研究日常課題外,還去東京拜訪親友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同時撰寫回憶父親豐田佐吉的業績以及自己開發汽
車的歷程的回憶錄。聯想佐吉發明的一生,喜一郎想到了父親對自己的淳淳教導,“不要僅僅繼承父業”,“這樣沒有出息”,“要促進日本
汽車工業的發展,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為國家效力”。他回顧了自己走過的道路,從開始試制成功汽車發動機、A1型轎車、AA型轎
車,到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的創立……驀然回首,自己的人生道路與父親的一生竟然如此的相似,每一天都在思考、研究、發明、創造、創業中
渡過。他想,這樣的生活才是最可寶貴的,才是最有價值的,一定要“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一代傳下去,無休無止的繼續下去”。
因不久即將重返總經理這一重要崗位而產生的興奮、東奔西走的疲勞加上撰寫回憶文章的伏案工作,喜一郎的高血壓癥不知不覺加重了。
突然,他感到頭暈目眩,手腳不聽使喚,嘴說不出話來。此時,他心里非常明白:高血壓發作了!他心靜如水,眼前浮現出許許多多輛汽車在
高速行駛的圖像。這些車一輛接一輛繞著一條圓跑道快速地兜著圈子,呼,呼,呼,呼 ……風馳電掣地反復進行著繞圈子行動,“啊!這是我
的車在跑哩!”
豐田喜一郎終于昏迷過去,神志不清,并且沒有再張開雙眼。3月27日,他駕鶴西去,享年57歲。兩年后,豐田的全體員工贈送了一座豐田
喜一郎胸像,把它建在豐田汽車總公司大樓前,永遠紀念這位日本“國產車之父”。
一切都源于豐田佐吉對 汽車 的熱誠和執著…
1936年,豐田生產的第一臺轎車下線,車名叫作AA型轎車。雖然自己的 汽車 是生產出來了,但那時的豐田 汽車 工業公司還未創立。那這輛AA型轎車究竟出自哪個廠房?答案是,出自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內設立的 汽車 部。
如果將豐田佐吉比喻成一棵大樹,那么他的兒子豐田喜一郎,就可以說是在其父親的余蔭下成長起來的。有別于其它 汽車 制造公司,豐田 汽車 (集團)在公司剛成立前,并沒有正名的 汽車 廠來生產 汽車 或是摩托車。AA型轎車的問世,是由豐田佐吉所創立的紡織工廠而拉開的序幕…
故事發生在1924年,豐田佐吉發明了自動換梭織布機,隨后成立了紡織工廠。幾年間,紡織工廠的利潤可觀。雖是晚年已近,但豐田佐吉一直到沒淡忘,隱藏在自己心里多年的 汽車 夢。他時時鞭策兒子豐田喜一郎,要創立自己的 汽車 生產公司。
1930年,畢業于機械技術學校的豐田喜一郞憑著父親積蓄下來的資金。開始研究開發小型汽油發動機,經自己的不懈努力,三年間小型汽油發動機初有小成。
1933年,出于技術與資金上的問題,豐田喜一郞只在豐田紡織廠內部默默的成立了 汽車 部。并沒有對外大肆宣揚,而是選擇繼續埋頭苦干。
1936年,回到文章的開頭,豐田第一部 汽車 誕生了!這是一臺由豐田喜一郞為首,凝聚多位工作人員辛勤汗水,在當時無論是或是設備都極其簡陋的環境下生產的 汽車 。雖然AA型轎車的產量不高,但正由于其助豐田 汽車 踏出量產 汽車 的第一步,豐田 汽車 才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圖:AA型轎車的原形車。
1937年,乘著AA型轎車余熱,豐田 汽車 工業公司正式成立。從此,豐田名字就這樣被叫了下來。
1938年,由于豐田 汽車 工業公司的原址滿足不了生產需要。由這一年起,豐田 汽車 工業公司將工廠遷至舉母,也就是今天的豐田總公司工廠。
1940年后期,當時的日本還處于一片戰亂當中。豐田也未嘩數能幸免于難深受二戰之苦,開發受阻加上車輛滯銷,雙重巨大壓力下,豐田公司幾近破產,亂銀首公司創始人豐田喜一郞辭職。
豐田喜一郞離開公司后,他的接任者神谷正太郎,在公司內展開一連串新的運營方案,主要是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等措施,想借此來改變公司的頹勢。
1950年,雖然公司政策走對了方向,但車廠一直沒多大起色。與員工出現勞動爭議,這時候為了減省成本壓力,不得不精減員工,車廠又一度徘徊在經營困難的境地。很奇怪,車廠雖然經營困難,但仍愿意斥資在美國成立豐田 汽車 銷售公司。由些可見,豐田 汽車 公司的野心不小。
很多人都說,豐田的成功,是由于他的策略做得好。
1951年,豐田公司內部深入推行人人動腦提方案制度。或許是因為這個方案的原因吧,豐田開發了一臺十分受當地人喜歡的車型。
1955年,一輛在50多年后的今天還一直生產銷售的 汽車 ,一部令豐田起死回生的車輛誕生了!它叫CROWN(皇冠)。當時的皇冠性能表現相當出色,且外形討好,在當時可以說是冠絕一時,為車廠的崛起又多添了一絲希望
圖:第一代皇冠車型代號叫作RS。
1957年,有見皇冠在本土的熱銷。豐田將其遠銷至美國,但收到從美國方面反饋來的信息,無疑給了豐田人當頭一盆冷水。皇冠在美國被當地用家批評得一無是處,根本就沒有市場。無奈之下,第一次銷往美國的 汽車 便草草收場了。
1959年,不管皇冠以前在美國糟遇怎樣的境地,其在亞洲地區影響力是深遠的。幾年間,憑著皇冠的出色發揮,籌足資金的豐田在元町建立新的 汽車 生產廠。
1966年以前,銷售上一直都是以皇冠作為主力,直至本上度Corolla(花冠)的炫麗登場。Corolla可以說是豐田 歷史搏轎 上最成功的車型,它幫助豐田擺脫以往的困境,將豐田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光明前途。
圖:第一代Corolla車型代號KE10。
1967年以后,豐田進入全盛時期,公司的發展可謂勢如破竹。世界各地均設有其廠房,到了今天我們也應將豐田稱為:豐田 汽車 集團。
圖:1967年,豐田第一臺跑車2000 GT,駛上 歷史 的舞臺。
圖:1971年,豐田第一代Celica上市。
圖:1983年,接替當時的后驅車Corona。第一代Camry全線啟用前驅形式。
圖:1984年,豐田第一臺小跑MR2誕生,其名字意指引擎中置,后輪驅動的雙座 汽車 。
1989年,豐田推出豪華車品牌LEXUS。
你好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簡稱豐田(TOYOTA),是一家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和東京都文京區的日本汽車制造公司,屬于三井(Mitsui)財閥。 豐田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車生產公司,2012年共售973萬輛胡緩車,2013年度預計生產1010萬輛汽車,是第一個達到年產量千萬臺以上的車廠。而豐田亦是雷克薩斯、斯巴魯品牌的母公司及富士重工的最大股東。 2016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8位。10月,豐田汽車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5名則唯。2017年6月,WPP和Kantar Millward Brown共褲盯模同發布“2017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豐田排名第30。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豐田公司大事年表
1. 1894年,豐田佐吉發明了“自動回線織布機”
2. 1894年,豐田佐吉的大兒子豐田喜一郎出生
3. 1897年的時候,佐吉發明了“G型自動織布機”,并成立名叫“乙川棉布合資會社”的生產作坊,三井家又是砸錢又是游說的,終于收了這個“乙川棉布”,成立了“井衍商會”,由佐吉擔任技術負責人。
4. 1902年,佐吉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自動換校機構”,再加上日俄戰爭爆發,棉布需求大增,佐吉趁機甩手走人了。三井大阪地區負責人就找到佐吉,佐吉同意三井注資成立豐田織布機株式會社。
5. 1910年,豐田 佐吉赴美考察;
6. 1912年,佐吉選擇出身于三井物產的兒玉一造合作。通過聯姻、注資等方式,三井物產早已和豐田牢牢地綁在了一起。豐田佐吉急需資金,從三井關聯的“服部商店”的社長服部兼三郎那里很快就借到了25萬日元。原來,三井物產古屋支店長兒玉一造在三井銀行支行長矢田介紹下,認識了服部兼三郎,并把他介紹給了豐田佐吉。
7. 1915年,石田退三(他是豐田喜一郎的姐夫豐田利三郎的表弟,就是后來繼任豐田喜一郎的第三任豐田汽車的社長)在兒玉一造的推薦下,進入服部兼三郎的“服部商店”
8. 1915年10月,由于豐田佐吉與兒玉一造之間的交情,兩家結成姻緣。兒玉一造的弟弟兒玉利三郎(曾在伊藤忠工作)入贅到豐田家,娶了豐田佐吉的長女愛子為妻,并改名字為“豐田利三郎”,他就是豐田汽車的一任社長。
9. 1918 年,神谷正太郎進入三井物產,神谷正太郎學長岡本藤次輾轉到豐田集團
10. 1923年,福特、通用在日本建廠(關東大地震之后)
11. 1924年,豐田佐吉把織布機的專利轉讓給了英國普拉特公司
12. 1927年,佐吉被天皇接見,接見后豐田佐吉對豐田喜一郎說:“我自己賺了錢,也為國家出了力,現在輪到你了。制造汽車,報效祖國吧!”
13. 1927年,石田退三(25歲時入贅石田家,澤德退三從此變成了石田退三。他是豐田喜一郎的姐夫豐田利三郎的表弟,就是后來繼任豐田喜一郎的第三任豐田汽車的社長)加入豐田紡織公司工作,任田紡織公司大阪營業所所長;(佐吉老先生對石田說:“你是商人,商人就要賺錢。賺了錢要勻給我們,我們才能夠搞研究。”石田非常敬重這位老先生,說“佐吉先生決不以高壓態度待人,但他有一般人所沒有的魄力,他的態度感化了我。”)
()
1929年~1933年 日本經濟大危機,遭遇五年經濟蕭條
14. 1929年9月~1930年3月,佐吉把10萬英鎊專利費給了喜一郎;豐田喜一郎去英美進行調研,專心學習汽車制作;
15. 1930年5月,豐田佐吉逝世;
16. 1930年,豐田利三郎出任豐田自動織布機制作所社長,豐田喜一郎在公司擔任技術人員。(問題1:為啥豐田老爺子沒有選擇親兒子當接班人呢?
首先,豐田自動織布機制作所并不是豐田佐吉一個人創建的,而是和兒玉一造合作的。豐田利三郎是兒玉一造的弟弟(原名兒玉利三郎,入贅后改姓豐田),選擇他做社長,可以看做是豐田家和兒玉家(兒玉家背后代表的是三井物產)深度合作的表現。其次,在豐田佐吉去世前,豐田喜一郎已經基本確定了要研究汽車這條道路,再加上研究制造汽車是佐吉老爺子非常看好的一個事情,所以為了讓兒子能專心于研究,老爺子自然不會強行讓兒子來接班。最后,一般家族企業最擔心的問題就是繼承人勢弱會被排擠,但是喜一遲碧郎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一方面他繼承了父親佐吉的股份,是公司的董事,衡扒另一方面他的老婆是日本高級百貨公司高島屋總裁的女兒,有錢又有勢的老丈人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女婿被欺負。)
17. 1931年,豐田試制成功4馬力發動機;
18. 1933年,汽車研制基地(公司一個倉庫的角落)建成;
19. 1933年,大野耐一加入豐田;
20. 1933年4月,豐田喜一郎購買一臺雪佛蘭用于拆裝研究分析結構(抄襲)
21. 1933年9月,豐田自動織機制造所內設立汽車部;
22. 1934年,豐田喜一郎擅自決定購買舉母工廠用地,但是就此與豐田利三郎產生嚴重分歧;
23. 1934年4月,豐田喜一郎購買一臺克萊斯勒Airflow用于研究造型(抄襲)
24. 1934年,豐咐旦昌田喜一郎購買一臺德國產的DKW前驅汽車交給豐田英二研究仿制
25. 1934年9月,豐田喜一郎和他的研發團隊成功研制3389毫升6升直列發動機。
26. 1935年,豐田制造出G1卡車及A1 轎車,卻被人嘲笑為南瓜,路試時被路人嘲笑;
27. 1935年8月,神谷正太郎被岡本藤次郎推薦給正籌備生產汽車的豐田喜一郎,被豐田喜一郎“用日本人的手造出日本國產車”這一愛國誓言的感召,奇妙的緣分由此開始;
28. 1935年9月,神谷正太郎正式加入豐田(月薪120日元,而他在GM時是600日元),開始為期45年的豐田服役生活;
29. 1935年10月,豐田大綱五條整理頒布;
30. 1935年11月,美國通用公司在日本的首席銷售經理山口佐助也受神谷影響加盟了豐田公司
31. 1936年,豐田喜一郎邀請豐田英二(豐田佐吉之弟平吉之次子)進入豐田汽車部,設立研究所(喜一郎就給英二下了一個命令:“在芝浦的汽車旅館內設立研究所”。然而事實上,員工只有豐田英二一個人)
32. 1936年,AA型轎車問世;
33. 1936年,推出分期貸款;
34. 1937年5月,由于豐田的卡車質量太差,銷量不行。喜一郎把豐田英二調到了支刈(yi)谷成立的監察改良部。主要解決用戶投訴的汽車質量問題并負責徹底檢查被顧客退回的車輛,找出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
35. 二戰及侵華戰爭開始
36. 1937年8月豐田英二被征召入伍,
37. 1937年8月28日,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豐田喜一郎與利三郎、其他高層在業務布局方面產生不同理念,分歧越來越大。)
38. 1937年9月,豐田利三郎出任社長;豐田喜一郎就任副社長。
39. 1937年10月豐田英二被豐田喜一郎從戰場上弄了回來后,理由是“軍隊不征召軍需產業必要的技術人員”,并被安排到一線的工廠負責生產陸軍需要的汽車
40. 1937年豐田汽車剛剛成立就遇到世界經濟危機,總廠興建、設備引進、原材料采購急需大量資金,市面又借貸無門,初期投資已經消耗殆盡,公司接近倒閉,此時軍方大量開始購車,庫存全部被賣掉(拯救了豐田汽車的是誰呢?)
41. 1938年11月3日,日本第一座舉母汽車生產工廠成立,豐田喜一郎親手啟動電源開關。豐田喜一郎代表大家莊嚴宣誓:要為建立日本的汽車工業而獻身。他強調“團結會產生偉大的力量。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不注意而使整個工廠的努力付諸東流”。當時該廠擁有資本1200萬日元,設備3300臺,員工5000人。為了紀念豐田公司的成立,豐田公司將11月3日定為公司成立的紀念日。
42. 1938年豐田英二創立“汽車用螺絲規格”,并在舉母工廠實行英制改公制
43. 1940年岡本藤次郎把三井物產的赤井久義推薦給豐田喜一郎當副手
44. 1941年1月,喜一郎出任社長,利三郎出任會長;
45. 1941年,石田退三由豐田紡織公司轉入豐田自動織機公司;
46. 1942年東海精機重工業接受豐田汽車注資,石田退三擔任總經理職務。本田宗一郎擔任董事。
47. 1942年豐田紡織與內海紡織、中央紡織、協和紡織、豐田押切紡織(豐田英二父親的公司)合并為中央紡織公司。
48. 1943年,大野耐一加入豐田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
49. 1944年1月,豐田被納入軍方管轄下軍需公司;
50. 1945年三河地震導致東海精機重工業濱松工廠破產。本田將所持有的東海精機重工業股票全部轉讓給豐田自動紡織機公司。
51. 1945年二戰結束。二戰結束后,美軍日本的首要幾項任務中就包含解散日本財閥伴隨著二戰時期日本戰敗,美國以同盟軍司令的名義接管日本本土,成立暫時托管。美國認為,推動日本走上軍國之路、并為戰爭提供了經濟支持的罪魁禍首就是日本的財閥。日本財閥因此而被強制解散,財閥家族持有的股份被賣給了公眾。據估計,當時從財閥家族轉讓到公眾手中的股份總量占了日本公司股本總量的40%,這導致日本在戰后的最初幾年時間成為公眾持有企業股權比例最高的歷史時期,1949年時約為70%,也出現了多家包括豐田在內的多家公司成為獨立發展的企業。一段時間內,戰爭和解散財閥作為“外部沖擊”,隔斷了日本的家族財閥企業按照其本來很強的股東主權主義的邏輯和逐步分散股權的路徑,但財閥還是在戰后重新回到了經濟的中心地帶,只不過不再像以前以財閥形式絕對控股多家企業,而是開放式的交叉持股。
52. 二戰期間由于豐田的員工多數被征入伍參與戰爭,許多技術骨干死亡或傷殘,公司開始出現嚴重問題,豐田公司為了維持生存,甚至開始在占領日本美軍軍營旁開設食品店和洗衣店。同時豐田制造廠在戰爭中受損嚴重。
53. 1945年,二戰結束后,軍用車需求減少,而民用車需求開始逐步增加。豐田喜一郎開始帶領團隊研發小型車。
54. 1945年12月10日 赤井副總經理因車禍去世,隈部一雄教授接任
55. 1946年,《工會法》通過,豐田汽車成立工會。
56. 1947年,日本出現嚴重通貨膨脹日本政府通過降價策略應對了通貨膨脹,但是換來經濟超級蕭條。豐田車出售后無法收回貸款。
57. 1948年任豐田紡織社長
58. 1950年正月,豐田資金出現問題,日本銀行高梨壯夫出面向三井銀行、東海銀行求援2億日元;豐田與銀行融資協議洽談陷入僵局,銀行融資條件中有“制造、銷售分離”及“過剩人員整頓”條文;
59. 1950年4月7日,豐田汽車工會由于豐田汽車強行解雇員工組織罷工,公司每天都積累巨大數額的虧損,銀行也斷言今后將拒絕提供融資。豐田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既不想放棄對員工的承諾,也不想放棄重建公司的機會。經反復研究、慎重考慮,公司方面發表了包括“募集1600名志愿辭職員工” ,續雇的員工降低10%工資的措施遭到工會方面的抗爭,喜一郎尋求工會方面的合作,他說:“要渡過難關,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解散公司,要么請一些人下豐田這條船。實在對不起,事情弄到這個地步,是我們高層干部的責任。”
60. 1950年4月,豐田的銷售體系及生產體系分開(所謂產銷分離體制,就是生產和銷售分別由兩個不同的獨立核算的公司(一般都是獨立法人)進行,按協議規定,生產公司只負責生產,銷售公司只負責銷售及售后服務工作。銷售公司是生產公司銷售業務的全權代理。);
61. 1950年6月5日,董事長豐田喜一郎、副董事長隅部一雄、常務西村小八郎3人辭職(豐田喜一郎主動承擔了他所說的“高層干部的責任”),就任汽車技術會會長;
62. 1950年6月10日,罷工結束,1700人自愿辭職;
63. 1950年6月25日,石田退三出任代理社長當日,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佬本著就近原則,向豐田訂購了46億美元的軍用皮卡之類的車輛,而且是現金支付,豐田就此“滿血復活”
64. 1950年7月18日,石田退三(在任主導進行設備更新)聽從喜一郎的建議(為了公司生存,喜一郎懇求年已六旬的豐田公司自動織機制作所總經理石田退三出師。喜一郎痛苦的表情和期望的目光,終于打動了這位不忍心看到“豐田汽車”垮臺的老人。真是“出入于告貸之門,愛命于危難之際”。)兼任了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以三井銀行為首組成銀行團借給豐田汽車2億日元貸款渡過難關。他在股東大會上宣布:“等到公司業績好轉了,我會把總經理的職務還給喜一郎。” 三井銀行調派了中川不器男(后來擔任豐田公司第四任社長)為專務。32歲的豐田英二成為公司最年輕的董事,晉升為常務董事。
石田式經營可以簡單歸納為石田所倡導的“4個主義”。它是一個既包含著豐富哲學內涵又非常樸實的基本原則。用石田自己的話說就是“理所當然地認真做好每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所謂4個主義就是合理的賺錢主義、設備第一主義、無借款主義和徹底杜絕浪費主義。其中設備第一主義和無借款主義是石田式經營的兩大支柱。
石田對這4個主義做出了以下的解釋:經營者的使命首先是要通過滿足社會需求來賺錢。就豐田而言,就是要生產賣的出去的車,也即“物美價廉的車”這就是“合理的賺錢主義”。其次,鑒于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機器設備的效率,因此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目的的投資尤為重要,因此必須根據縝密的長期經營計劃合理地有計劃性地進行設備投資,這就是所謂的“設備第一主義”。再有,為了發展技術和擴大生產規模,企業必須擁有雄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自有資金,因為“誰有錢誰就能贏得最后的勝利”,這就是石田的“無借款主義”。最后石田認為企業應該在經營上做到公私分明,杜絕浪費。他說:“企業對社會承擔著確保盈利的責任,因此企業應把每名職工的聰明才智都集中起來,為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而努力”。這正是他極力倡導徹底杜絕浪費的真正目的。
根據這四個主義,石田在推行他的經營方式時,還特別強調了三個目標,那就是“造物、造錢、造人”。所謂造錢就是要讓豐田有錢可賺,所謂造物就是要生產出物美價廉的汽車,而所謂造人則是指培養大批具有“豐田精神”的企業員工。而在這當中石田認為造人又是造錢和造物的根本基礎。
65. 石田首先與公司財務部長花井正八四處奔走籌措資金。遭到冷眼,四處碰壁。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打動了中央銀行行長高梨壯夫。在他的幫助下,召集了以帝國銀行和東海銀行為主的十幾家銀行,達成為豐田汽車公司貸款1.88億日元的協議,使公司度過了難關。
66. 1950年7月豐田英二、神谷正太郎走訪美國汽車企業并于福特簽署技術指導協議。當時福特每日產8000輛車,豐田只有40輛。
豐田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社長的豐田喜一郎 叱咤風云,大聲疾呼:“用三年時間趕上美國!否則,日本的汽車產業將難以為繼!”
擔任舉母工廠制造系系第二機械工場主任的大野耐一認為:這并不是美國人付出了日本人10倍的體力,一定是日本人在生產中存在嚴重的浪費和不合理現象。只要消除了這些浪費和不合理現象,勞動生產率就應該成為現在的10倍。這種理念,最后成了超常規著稱于世的最具有革命性的生產管理方式——豐田生產方式的出發點。也就是說,豐田的、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徹底消除浪費,而支撐這種思想的兩大支柱是“準時生產 Just In Time”和“自動(帶人字旁)化”
67. 1950年,石田退三、神谷提出“無貸款經營”
68. 1951年5月,豐田公司正式制定了“提合理化建議制度”。
69. 1951年5月,軍方大舉購買豐田汽車,豐田企業起死回生;豐田推出“普拉多”及“蘭酷澤”
70. 1952年3月,豐田喜一郎因腦溢血辭世(辭職之后繼續他的汽車研究還想著給他爸爸寫傳記),6月3日豐田利三郎去世。(兩人的立場不同,喜一郎覺得豐田汽車是我的,認為就算連本帶利都投資耗盡也在所不惜。而利三郎覺得豐田汽車是我繼承的,不管怎樣得讓事業發展,讓財產補丁增加。)
71. 1953年,停戰后,軍用車需求減少,民用車需求增加;
72. 1953年,公司公布口號“好公司、好想法”;
73. 1954年,買下東京立川日本汽車學校,成立豐田修配公司;
74. 1955年,豐田修配公司與豐田汽車工業公司各出資一半,建立豐田汽車二手車公司;
75. 1955年1月,皇冠轎車發布(豐田英二親自開車下線,他親自參與了皇冠開發研制)
76. 1956年,大野耐一第一次有機會到美國去。他參觀了通用公司、福特公司的汽車工廠,美國的超級市場啟發了他的想像力。
77. 1957年,成立中部日本汽車學校;
78. 1957年8月,豐田第一次向美國出口兩輛皇冠;
79. 1957年10月,在美國成立美國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同年,花冠轎車投入使用;
80. 1958年9月,豐田公司決定另建新廠(元町工廠)。豐田喜一郎的兒子豐田章一郎負責建設新廠工作。
81. 1959年8月,元町工廠建成投產,澳洲豐田銷售公司開始運作;
82. 1960年,日本對民用普及型車需求顯現;
83. 1961年,在大野耐一的推動下,全公司引進豐田生產方式;
84. 1961年,PUBLICA車型推出(697CC);
85. 1961年8月,石田認為英二過于年輕,讓三井銀行出身的中川不器男接任社長,石田退三出任會長;石田退任前中川和英二都是副社長,分別管行政和技術部分。
86. 1962年,美國議會禁止美軍購置他國卡車
87. 1962年,《勞資宣言》頒布,代表勞資關系的穩固,勞資雙方相互讓步并獲得相互信任關系。同年豐田在泰國的公司成立;
88. 1962年以后,豐田公司所有的工廠都應用了看板方式并于該年開始應用到外協廠家
89. 1964年,長谷川認為豐田英二并不支持179A,越級找到神谷提出構想;同年,豐田向中國出口皇冠。
90. 1965年5月,豐田用300億日元建廠,生產179A;
91. 1966年,豐田在美國低端車市場取得成功;
92. 1966年3月22日,神谷提出將179A的發動機從1000CC提高到1100CC;
93. 1966年6月14日,179A研發成功;
94. 1966年9月7日,花冠1100發布名稱,10月2日召開發布會;
95. 1966年11月,1100CC 正式上市,神谷將當月銷售量定為3萬輛,并取得巨大成功;
96. 1967年10月13日,中川不器男因趕乘新干線怕晚點,患糖尿病的中川在月臺上跑了一段,最終突發心臟病去世
97. 1967年10月30日之前的副社長豐田英二接任社長(豐田嫡系重回控制權,“大政奉還豐田家族”);(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股票的公開化,家族企業的家族性質開始淡化.首先,是股東人數的極度增加,家族持股比率的降低。然后是企業開始引進家族以外的有能力的人擔任領導職位。反過來從公司的角度來說,也希望對外界弱化自己家族企業的性質。
豐田家族的第三代領導人豐田英二繼任社長后,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道:“你是因為出身豐田家族,所以才被選為社長的嗎?”豐田英二當即答道:“我是因為適當才被選任的。”這句話在豐田公司被人一再引用,己成為豐田企業文化的重要遺產之一。同時他也不諱言道,“同族經營也有好處,像一般企業那樣短期間就更換總經理也不好。’”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那就是一一家族企業的優劣勢.
先來看看豐田1933年創辦以來幾十年歷程中權杖的交接。豐田佐吉創辦了豐田織機之后,把接力棒交給兒子喜一郎創辦了豐田汽車,之后是侄子英二、孫子章一郎、重孫達郎。除此之外,在豐田汽車及其關聯公司里,豐田家族的人都占據著經營陣地的相當一部分。雖然現在豐田汽車的奧田碩會長和張富士夫社長都是從本公司員工中提拔上來的經營者,但公司里仍然殘留著濃厚的豐田家族同族支配的色彩。
日本企業的社長相當于我國的總經理,會長相當于董事長。在日本企業界,當社長退任或有意外時,副社長升任社長是很正常的事。如豐田英二就是因為上任社長去世由副社長升至社長的。在他擔任了16年豐田汽車的社長之后,又改而轉任會長。繼豐田英二之后(1982年)接任豐田汽車社長的是豐田章一郎,現在仍在豐田汽車擔任董事會名譽會長。)
98. SPAN>年,銳志上市,與大發工業公司開展合作;
99. 1968年3月,成立東富士研究所(除了一個處量汽車廢氣的綜合試驗廠之外,最突出的設施就是功能完備的汽車性能試驗場)
100. 1968年7月,成立三好工廠(專門生產行走部件和小型零部件的工廠)
101. 1969年副社長豐田英二提出“一元化”策略,并向神谷提出此計劃,神谷一時之間難以接受,此計劃擱置(直至神谷去世后,1982年才正式合并)
102. 1970年12月建成堤工廠(采用了日本最新最先進的生產體制,配置了能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裝配線)
103. 1971年7月,石田退三退休;
104. 1972年12月,齊藤尚擔任會長;
105. 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
106.1973年6月建成明知工廠(生產發動機、行走部件鑄件和行走部件機械零部件的工廠)
107. 1973年6月建成下山工廠(是生產發動機及處理汽車廢氣零部件的工廠。該廠的廠房為密封式廠房。達到了良好的防噪聲效果)
108. 1974年,豐田成立汽車銷售公司進修中心;
109. 1974年,豐田英二成立豐田財團,豐田基金會建立;
110. 1975年,神谷退任,升為會長,同時,加藤接任銷售公司社長,大野耐一出任豐田副總經理(即豐田汽車公司社長1975-1978年)
111. 1978年8月建成了生產驅動部分零部件和變速箱的衣浦工廠
112. 1978年9月,花井正八任會長;
113. 1979年1月建成了田原工廠(占地面積40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4萬平方米。擁有近6900名員工的豐田公司規模最大的總裝廠)r> 114. 1980年,神谷去世,英二再次向加藤(銷售公司社長)表示合并的愿望;
115. 1981年,加藤升任會長(銷售公司),并任命豐田章一郎為豐田汽車銷售公司新社長;
116. 1982年1月25日,在英二社長、章一郎、岡本藤次郎的大力支持下,豐田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豐田自工)與豐田自動車販賣株式會社決定合并,正式組成“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117. ( 合并的事兒,要先從拆分說起,由于銀行干涉,豐田需將產銷分離,但是豐田英二一直不認為分家是件好事,后遺癥較多,尤其在通往國際化之路上存在很多問題。英二為了促使產銷合并協調發展,英二向神谷提出雙方進行人事交流。神谷理解英二的意思。英二提出要保證借調到銷售公司的工程師將來仍能回到汽車制造公司來,而從原來擔任銷售的業務人員中選出一部分留在汽車制造公司,但是神谷卻認為:“銷售公司是從零起步的新公司,不管怎么說,所有原來與銷售業務有關的人員都應該調往銷售公司,待新公司正式營運后,再逐漸歸還從汽車制造公司調來的人員。” 英二同意了神谷的意見,并決定將人事交流工作實施后延。但是后來所謂的人事交流多半都是調往銷售公司的,而原先被調往銷售公司的人員也幾乎沒有送回來。汽車公司也只能內部進行人員調整。不過汽車公司和銷售公司之間經常因為工作原因和各自所站的不同立場而進行吵架。 于是英二在1969年委婉的向神谷提出:“是不是到了可以考慮將公司一元化的時候了?”而神谷從未考慮過公司合并的事兒,無法回答,只說了一句:“再等等看,讓我考慮考慮”,便結束了話題。直到1980年12月神谷先生病逝后,兩個公司才開始進行合并的準備事項。1981年6月英二派章一郎就任職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也是準備合并的事項。在得到在章一郎、豐田第一長老岡本藤次郎、銷售會長加藤誠之、制造會長花井正八的大力支持下,英二開始組織豐田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豐田自工)與豐田自動車販賣株式會社合并,正式組成“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Toyota Motor Corporation);在此后的3年時間內進行由職務低層到高層的工作互換。
)
對于合并的事情,豐田英二稱之為“決斷”在其回憶錄中這樣寫的:“決斷也有許多不同的情形。例如在產銷合并這件事上,雖然明知勢在必行,但是在什么實際,采用什么形式,仍然需要認真考慮。到底應該采取哪一種方案?走右邊的路好呢?還是左邊的路?也許左右兩條路會走出截然不同的結果,但總得選擇其一。這種時候也許什么道理都派不上用場,反倒費用擲骰子的方法才能解決。當然最后做出決斷的還是在于人”
118. 1982年7月,豐田章一郎出任社長,豐田英二辭去社長職務,擔任會長,并創立國際經濟研究所;
119. 1982年,豐田公司將外協訂貨看板應用到了外協廠家的98%
120. 1983年,豐田提出要創造世界頂級轎車;
121. 1989年,雷克薩斯LS400上市,美國雷克薩斯店建立;
122. 1990年,大野耐一去世
123. 1993年6月,成立豐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
124. 2009年6月,豐田章男擔任社長,現任豐田集團社長的豐田章男的夫人田淵裕子,是原三井物產副總裁田淵守的女兒,而豐田章男的母親是原三井銀行董事三井高長的女兒三井博子。另外,豐田章男堂兄豐田達娶了原住友銀行行長堀田莊三的女兒真理。
······
吐血整理、未完待續
1867年 豐田佐吉誕生
1924年 豐田佐吉發明“不停止自動換梭豐田自動織機(G型)”
1929年 將自動織機的專利轉讓給英國公司
1930年 豐田喜一郎開始研究開發小型汽油發動機
1933年 在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內設立汽車部
1936年 豐田AA型轎車問世
1937年 豐田汽車工業公司誕生(資本金1,200萬日元)
1938年 舉母工廠(現在的總公司工廠)建成投產
1950年 經營危機(勞資爭議以及精減員工)成立豐田汽車銷售公司
1951年 開始推行“動腦筋,提方案”制度
1957年 首次向美國出口豐田轎車
設立美國豐田汽車銷售公司
1959年 元町工廠建成投產
1962年 簽訂《勞資宣言》
1965年 榮獲Deming獎
1966年 COROLLA花冠碧鉛車問世 開始與日野汽車工業公司進行業務合作
1967年 開始與大發工業公司進行業務合亮卜作
1972年 日本國內累計汽車產量達到1,000萬輛
豐田邀請中國汽車工業代表團訪日
1974年 成立豐田財團
1975年 參與住宅建設事業
1982年 豐田汽車工業公司與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合并為豐田汽車公司
1984年 與美國通用的合資公司NUMMI在美國建成投產
1988年 位于美國肯塔基敬慧穗州的獨資生產廠家TMMK建成投產
1990年 COROLLA花冠車累計產量達到1,500萬輛
1992年 位于英國的獨資生產廠家TMUK建成投產
1997年 PRIUS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投產上市
1998年 位于美國印第安納州的獨資生產廠家TMMI和
西維吉尼亞州的獨資生產廠家TMMWV建成投產
1999年 在紐約和倫敦證券市場分別上市
日本國內累計汽車產量達到1億輛
2000年 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建成投產(現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2001年 位于法國的獨資生產廠家TMMF建成投產
2002年 F1參戰
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就全面合作達成協議
豐田在中國首款轎車VIOS威馳下線
2004年 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 LEXUS雷克薩斯品牌在中國第一家經銷店開業
全新CROWN皇冠轎車實現中國制造
廣州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AZ發動機整機下線出口
第一款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混合動力車PRIUS普銳斯下線
2006年 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國產CAMRY凱美瑞轎車下線
LEXUS雷克薩斯品牌三款重量級車型ES350、IS300、LS460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