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生物學撤稿名單?根據報道,近日施譜格林出版社發布聲明,撤銷《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中中國論文,因為這些作者編造了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根據了解本次斯普林格從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大規模撤稿,原因就是造假,那么,腫瘤生物學撤稿名單?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巴一
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教授巴一作為共同通訊作者之一的又一篇論文被撤回。這是半年內的第5篇。
公開信息顯示,巴一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免疫學家巴德年的女兒。
2022年11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國際癌癥雜志》發表撤稿說明稱,因在論文中涉嫌重復使用圖片、不當處理,以及細胞系標注錯誤等問題,天津市腫瘤醫院副院長巴一、天津市腫瘤研究所副所長應國光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被撤回。
上述撤稿說明稱,經期刊主編ChristophPlass教授、署名作者們和出版社同意,撤回該論文。“這一撤稿,是在對已發表的圖片進行詳細的內部分析后達成的。結果顯示,在圖2a、5c、5k、5l和6c中存在不當的圖像復制和操縱。作者們被要求提供未經處理的原始數據。然而,在這批數據中,圖5k和5l中的問題也出現了。圖2a和5c中在不同科學背景的后續出版物中被再次使用。”
上述撤稿說明稱,“此外,論文中的SGC-7901細胞系也讓人們產生質疑。該細胞系最初被認為是胃癌細胞系,但同時它被展示為HeLa細胞系的衍生細胞系。作者們重新鑒定了這一細胞系,并聲稱,他們在上述研究中使用的細胞系不是SGC-7901,而是HGC-27胃癌細胞系。
2015年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先后兩次大規模撤回論文,第一次是3月底該集團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學術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周刊上發表的64篇科研論文,涉事論文的作者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兩次共撤回論文數量為107篇。兩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的一本雜志Tumor Biology《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稿107篇,從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單看,涉及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不乏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名校,可謂成群結隊。兩個107篇顯然是巧合,但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們深思。
所有這些被撤銷的來自中國論文中,醫學論文占大多數。為什么會這樣,難道是因為醫學,或中國的醫學研究存在的問題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樣的問題。能清楚解釋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這反映出我國當今學術評價方面的一個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醫生這個群體。
這背后的基本邏輯是,醫生晉升需要論文,不同級別的醫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醫院需要國內期刊,比較大的醫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則要求必須是SCI收錄。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雜志,都是SCI收錄的,作者基本都是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或三甲醫院的醫生。
人民日報揭造假,考慮下你是不是造假的?
人民日報揭造假:不久前,因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一次性撤銷旗下雜志《腫瘤生物學》從2012年至2016年發表的來自中國的107篇文章。據統計,這些論文涉及77家單位,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撤稿事件既反映了以論文為導向的評價體系的弊端,更暴露了我國科研誠信文化的長期闕如。
評價體系問題不能掩蓋造假的“是非”
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宣布撤銷已經發表的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大陸。同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已經發表的64篇中國作者的論文。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介紹,《腫瘤生物學》雜志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虛假同行評審信息反查了2012—2016年發表的所有論文,從而發現這批涉嫌造假的論文。
人民日報揭造假 學術造假根本停不下來造假無下限好心塞(圖)
有研究表示,醫學論文占全球論文總數一半左右。醫學論文產出數量大,但總體質量不高。2016年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成為OA(Open Access,開放獲取)論文產出第一大國,但中國作者在聲譽較差、影響力較低的OA期刊所發表的論文數量巨大。
據報道,日前,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中國論文,因這些作者編造了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中國科協聲明表示,雖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也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從目前已公布的信息可知,這107篇被退回的中國醫學論文,涉嫌的造假手段相當惡劣。他們利用雜志評審制度的漏洞,向《腫瘤生物學》的編輯推薦了腫瘤領域的著名專家作為自己論文的審核人,即同行評審;然后偽造了這些評審的郵件地址,最后假冒專家表揚并通過了自己的論文。
據了解,《腫瘤生物學》雜志為英文期刊,因此論文作者的姓名也只以拼音的形式呈現。經過查找,我們仍然無法確定部分人的中文姓名,所以只得采用論文中出現的姓名拼音。
近日,著名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史無前例地決定撤稿《腫瘤生物學》雜志的107篇造假論文,這些論文發表于2012年到2016年之間,全部來自中國學者之手。
4月23日,網易新聞找到了被曝光的107篇造假論文,并將全部524名涉嫌造假的中國醫生姓名、論文、供職機構以及所在科室公之于眾。
從目前已公布的信息可知,這107篇被退回的中國醫學論文,涉嫌的造假手段相當惡劣。他們利用雜志評審制度的漏洞,向《腫瘤生物學》的編輯推薦了腫瘤領域的著名專家作為自己論文的審核人,即同行評審;然后偽造了這些評審的郵件地址,最后假冒專家表揚并通過了自己的論文。
這將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論文造假中文名單,里面包含了協和醫學院、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身影。
網友評論:臨床大夫哪有時間寫論文,典型的逼良為娼!
網友評論:醫學院教授和臨床大夫的確應該區別對待。就像你不能用計算機教授的標準要求寫代碼的工程師。
網友評論:首先,這種東西國內外都有。其次,臨床醫生必須有論文才能升職,這種政策本來就不合理。被捅出來的絕對只是冰山一角
網友評論:別特碼扯什么醫院評職稱要論文,學術不造假不是要你命,更不是斷你活路,為評職稱就敢學術造假,保不住底線,這種人面對病人,面對誤診,面對醫療事故就該偽造病歷!因為底線沒有了,沒什么可狡辯的。
以上就是腫瘤生物學撤稿名單的全部內容,兩次共撤回論文數量為107篇。兩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的一本雜志Tumor Biology《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稿107篇,從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單看,涉及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不乏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