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歷史事件?1937年7月7日爆發(盧溝橋事件),日本對華侵略戰爭全面開始。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于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那么,1937年歷史事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蘆溝橋)事變旅雀,發生于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戰事的起始。
事源日本帝國中國駐屯軍一部在北平(北京)附近的宛平縣進行軍事演習,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拆伍早蹤為借口(橘橋部份日籍平民稱中方發射實彈至駐華日軍陣地之內),是故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后,日本軍隊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奮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戰爭開始。
七七腔裂培事變,又稱盧溝橋(蘆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丁丑年五月廿九),盧溝橋事變。日本軍隊向北平西南的宛平縣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7月7日—7月31日)。
起因: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一個士兵失蹤借口,要進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駐防在盧溝橋一帶的29軍,原伍唯是西北軍馮玉祥的舊部。這支部隊擅長刀術,每個戰士都身背一口大刀。每當日寇接近陣地時,戰士們就躍出戰壕,掄刀同敵人源森搏斗。日本軍隊集中火力連續猛攻盧溝橋石橋和平漢路鐵橋,鐵橋曾一度失守,駐守鐵橋的一個連僅4人幸存,其余全部壯烈犧牲。29軍將士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經過4小時激戰,又從日寇手里奪回了鐵橋。永定河畔的戰斗整整進行了一晝夜,幾百具日軍的尸體橫臥在盧溝橋頭,而中國守軍卻一直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1937年 八一三事變1937年9月 凇滬會戰1937年 平型關大捷1937年秋 中國共產黨陜北洛川會議1937年12月團迅 南京大屠殺
麻扮或檔煩采廳亂納,謝謝!
1937年七七事變(也稱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由此開始。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七七事變的影響
全國上下一致團結發動抗戰。
盧溝橋事變是國共兩黨從生死對立到共赴國難的轉折。事變發生后僅兩個月又十五天,以團結御侮為核心內容的第二次國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長達八肢告物年的時間內,國共雙方的軍隊分別以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為主體,共歷液同為中華民族的友悶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消反蔣綱領 一致擁護國民政府。
1937年7月10日,第三黨向國民政府提出了團結御侮、抗日救亡的八項主張。10月,李濟深、陳銘樞等為表示“擁護政府”、“增強全民族團結”,自動解散中華民族革命同盟。1938年4月,國家社會黨領袖張君勱、青年黨領袖左舜生先后致書蔣介石,表示“方今民族存亡,間不容發。
七七事變歷史意義
七七事變的歷史意義是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準備后,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1931年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1937年中國發生的歷史大事有:七七事變、八一三事件、南京大屠殺。1937年南京淪陷,文化慘遭大劫難說起南京大屠殺,人們通常首先想到的是日軍在南京屠殺平民、俘虜,以及強奸婦女等血腥暴行,但我們同樣萬萬不能忘記的是,日軍對南京的文化洗劫和頃態弊文化侵略。七七事變”前后,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了侵略中國雀族的步伐,民閉鏈族危機日益加深。在此危難之際,北平高校學生積極組織起來,進行抗日宣傳,救護抗戰傷員,慰問抗日前線戰士,甚至投筆從戎,開展各類抗日救亡運動。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斗爭中,在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31年9月,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全國各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北平的高校青年學生們積極投入到抗日洪流中,發揮了先鋒和橋梁作用。來源:北京檔案
以上就是1937年歷史事件的全部內容,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