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社會保障涉及哪些方面 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 社會保障的內容包括哪些 我國社會保障包括哪些內容 社會保障的四個基本內容
一、社會保障包括哪四個部分
1、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1)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2)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3)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
(4)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世衡滑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二、攔彎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1、實施目的不同。社會保障是為社會成員提供必要時的基本保障,不以盈利為目的;商業保險則是保險公司的商業化運作,以利潤為目的;
2、實施方式不同。社會保險是根據國家立法強制實施,商業保險是遵循“契約自由”原則,由企業和個人自愿投保;
3、實施主體和對象不同。社會保險由國家成立的專門性機構進行基金的籌集、管理及發放,其對象是法定范圍內的社會成員;商業保險是保險公司來經營管理的,被保險人可以是符合承保條件的任搜臘何人;
4、保障水平不同。社會保險為被保險人提供的保障是最基本的,其水平高于社會貧困線,低于社會平均工資的50%,保障程度較低;商業保險提供的保障水平完全取決于保險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和投保人所繳保費的多少,只要符合投保條件并有一定的繳費能力,被保險人可以獲得高水平的保障。
我國的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個人儲蓄積累保障。
1、社會保模穗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共濟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項目。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主要是全體勞動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補償收入減少的性質。
2、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因各種原因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救助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救濟是基礎的、最低層次的社會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磨孝低生活水平,給付標準低于社會保險。社會救濟旦游卜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3、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政府為全體社會成員創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的物質和文化環境,提供各種社會性津貼、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以不斷增進國民整體福利水平主要包括各種文化教育、公共衛生、公共娛樂、市政建設、家庭補充津貼、教育津貼、住宅津貼等。
4、社會優撫
社會優撫是指政府和社會對軍人等從事特殊工作的人員及其家屬予以優待、撫恤和妥善安置。社會優撫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保障,其目的在于安定軍心,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社會穩定。
5、社會互助
社會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勵和支持下,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自愿組織和參與的扶弱濟困活動。社會互助具有自愿和非營利的特征,其資金主要來源于社會捐贈和成員自愿交費,政府往往從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包括:
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其中,社會保險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黨的十五大以來,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我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實行"兩個確保"的政策措施,即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和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較好地保證了下崗職工和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保持了社會穩定。
2、 建立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條社會保障線,調整和完善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出臺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3、 堅持不懈地做好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和基金征繳工作,同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社會保障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新機制,加強了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監督,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4 、經過調研論證,提出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總目標,即建立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制定了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試點方案并開始組織實施。
擴展資料
社會保障的根本原則就是社會公平,社會保障是所有社會成員效用的最大化。著名經濟學家A.C.庇古困頌教授在《福利經濟學》一書中指出:“社會保障政策可以擴大一國的經濟福利,因為窮人得到效用的增加要大于富人效用的損失,使社會總效用增加。”它通過設計一種制度,使人們不因沒有特權而受到傷害,不因分工所形成的社會地位而變得卑賤。其作用有四:
1、保障權利公平。公民享受教育、健康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權利,在西方被統稱為“福利權利”或“社會權利”,被視為對基本公民權的拓展,或社會公民權的一部分。聯合國《人權宣言》中有關“福利條款”對這一權利進行了明確規定,如第22條——“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并有權享受他的個人尊嚴和人格的自由發展所必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各種權利的實現”。社會保障把保障每個人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享受了全民的社會保障,意味著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證,從而在一個公平的起點上參與社會競爭。
2、保障機會公平。機會公平是指,任何社會成員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都應被覆蓋在社會保障范圍內,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在中國,一些富人把窮人當作智力低下、不負責任甚至天生懶惰的人。這是不對的,中國窮人絕大多數勤勞、本分、責任性強,他們之所以受窮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機會缺乏所致。社會保障制度可使他們中的悲觀者前行,他們中的無力者有力,增強他們的機會,從而為他們創造一個盡可能公平競爭的起點。
3、維護規則公平。規則公平指一視同仁,既不能對弱勢群體歧視,又不能對特權階層傾斜。通過社會保障機制,重點保汪宴鄭護社會的極端貧困人口(即在絕對生存需求線下的群體)。因為和高收入群體相比,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從風險管理獲得的保護也是最不完善的。這就意味著,不實施社會保障,他們可能落入所謂“貧困陷阱”之中,形成惡性循環。
4、調節分配公平。我們說,分配公平提高效率,分配不公損害效率。當前,一些國有單位之所以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與分配不公有關。那么,社會保障通過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進行調祥仿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差別,緩解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穩定。
參考資料:-社會保障制度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
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其中,社會保險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黨的十五大以來,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我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實行"兩個確保"的政策措施,即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和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較好地保證了下崗職工和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保持了社會穩定.
2 建立了國有拍肢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條社會保障線,調整和完善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出臺了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3 堅持不懈地做好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和基金征繳工作,同時調整財政鉛戚支出結構,加大對社會保障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籌集社會保襲激世障資金的新機制,加強了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監督,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4 經過調研論證,提出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總目標,即建立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制定了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試點方案并開始組織實施.
法律分析者鬧攜:我國的社首伏會保障包括的主要內容: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社會保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家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社會保險事業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國家通彎圓過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社會保險事業。
一、社會保障包括哪四個部分
1、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1)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2)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3)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
(4)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七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