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拋光?電化學拋光的原理是通過在電解槽中將工件作為陽極,不溶性金屬作為陰極,兩極同時浸入電解液中,并通以直流電,實現有選擇性的陽極溶解,以增加工件表面光亮度,達到鏡面效果。以下是電化學拋光原理的詳細解釋:電解過程:在電解槽中,工件作為陽極,不溶性金屬作為陰極。那么,電化學拋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電化學拋光的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預處理:
清洗:首先,需要對工件進行徹底的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塵和其他雜質。這是確保電拋光效果的重要步驟。
去氧化皮:如果工件表面存在氧化皮,需要進行去除,以保證電拋光時電流能夠均勻分布。
電解拋光:
溶液配制:根據工件材質和拋光要求,配制特定的電解拋光溶液。
工件安裝:將工件作為陽極,安裝到電解拋光設備中,并確保工件與陰極之間有適當的距離。
通電拋光:接通直流電源,開始電解拋光過程。在電解過程中,工件表面會形成電阻率高的稠性黏膜,由于電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微觀凸起部分金屬溶解較快,從而達到拋光的目的。
后處理:
清洗:電解拋光完成后,需要再次清洗工件,以去除表面的電解拋光溶液和殘留物。
中和處理:有時需要對工件進行中和處理,以去除可能殘留的酸性或堿性物質。
干燥:最后,將工件干燥,以便進行后續加工或存儲。
注意:電化學拋光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電解拋光溶液的成分、溫度、電流密度和時間等參數,以獲得最佳的拋光效果。同時,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電解拋光溶液對人體造成傷害。
電化學拋光也稱電解拋光。
1.定義:電解拋光是以被拋工件為陽極,不溶性金屬為陰極,兩極同時浸入到電解槽中,通以直流電而產生有選擇性的陽極溶解,從而達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
2.原理:電解拋光原理現在世界各界人士爭論很多,被大家公認的主要為黏膜理論。該理論主要為:工件上脫離的金屬離子與拋光液中的磷酸形成一層磷酸鹽膜吸附在工件表面,這種黏膜在凸起處較薄,凹處較厚,因凸起處電流密度高而溶解快,隨黏膜流動,凹凸不斷變化,粗糙表面逐漸被整平的過程。
3.電解拋光優點:
⑴內外色澤一致,光澤持久,機械拋光無法拋到的凹處也可整平。
⑵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廉。
⑶增加工件表面抗腐蝕性。
4.電化學拋光所需條件及設備
(1)電源:
電源可選用雙相220V,三相380V。
(2)整流器
電解拋光對電源波形要求不是太嚴格,可選用可控硅整流器好高頻整流器。
整流器空載電壓:0—20v
負載電壓(工作電壓):8—10v
工作電壓低于6v,拋光速度慢,光亮度不足。
整流器電流:根據客戶工件大小而定。
(3)電解槽及配套設施(陽極棒)
可選用聚氯乙烯硬板材焊接而成。在槽上裝三根電極棒,中間為可移動的陽極棒,接電源陽極(或正極),兩側為陰極棒,連接電源陰極(負極)。
電化學拋光,又稱電解拋光,是一種通過在電解槽中將工件作為陽極,不溶性金屬作為陰極,兩極同時浸入電解液中,并通以直流電,實現有選擇性的陽極溶解,以增加工件表面光亮度,達到鏡面效果的工藝。
具體流程如下:
1. 化學(或電化學)除油: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為后續工序做準備。
2. 熱水洗:用熱水清洗去除表面殘留物。
3. 流動水洗:用流動水再次清洗,確保表面清潔。
4. 除銹(10%硫酸):使用10%的硫酸溶液去除工件表面的銹蝕,保持表面光潔度。
5. 流動水洗:清洗除銹過程中的殘留物。
6. 化學拋光:在電解液中進行化學拋光,實現表面光亮度增加。
7. 流動水洗:清洗化學拋光過程中的殘留物。
8. 中和:使用中和劑去除表面殘留的電解液。
9. 流動水洗:最后再次清洗表面,確保無殘留物。
完成后,工件表面將呈現出鏡面效果,達到光亮度增加的目的,適用于需要高光潔度表面的工件處理。通過上述步驟,電化學拋光工藝實現了對工件表面的精細處理,提高了產品的外觀質量和使用性能。
電拋光原理:
電拋光是電解拋光的簡稱。工件放入特定溶液中進行陽極電解,使金屬表面平滑并產生金屬光澤的過程稱為電拋光。
電拋光時,工件接陽極。通電時工件表面會產生電阻率高的稠性黏膜,其厚度在工件表面不均勻。表面微觀凸出部分較薄,電流密度較大,金屬溶解較快;表面微觀下凹處較厚,電流密度較小,金屬溶解較慢。由于稠性黏膜和電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勻性,微觀凸起部分尺寸減少較快,微觀下凹處尺寸減少較慢,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從而達到拋光的目的。
電拋光后工件性能變化:1)工件表面光潔度增加,提高了反光能力;2)摩擦系數及表面硬度,金屬的電子冷發射能力均下降;3)工件耐腐蝕性及磁導率提高;4)對工件疲勞強度有影響。
電拋光優點:1)表面無冷作硬化層;2)形狀復雜,線材、薄板及細小工件均適用電拋光;3)生產效率高,易操作。缺點:1)應用范圍受限制:2)無法除去工件表面的宏觀劃痕、麻點等表面缺陷。
化學拋光
在一定溶液中,不用外接電源,依靠化學浸蝕作用完后拋光過程的工藝稱為化學拋光。與電拋光比較,化學拋光不用直流電源和導電掛具;可拋光形狀復雜及各種尺寸的工件;生產效率高。但溶液使用壽命短,溶液濃度及再生較困難。而且,化學拋光主要用于工件裝飾性加工,特別適合處理形狀復雜及較大的工件。
工作電極篇:玻碳電極的拋光與養護
在電化學實驗中,玻碳電極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使用前,精細的拋光處理至關重要。首先,用濕潤的鏡頭紙輕拭,去除表面的雜質,確保測試的準確性。取少許0.3μm的氧化鋁拋光粉,混合去離子水,以玻碳電極絕緣部分輕輕攪拌,以圓形或“8”字軌跡在麂皮上進行輕柔拋光,避免留下劃痕。
步驟詳解:
用去離子水沖洗電極,隨后放入超聲水浴中,確保電極頭垂直,避免觸及杯底。清洗時,交替使用蒸餾水和乙醇,最后用乙醇徹底干燥。
若表面瑕疵嚴重,可嘗試使用0.05μm的拋光粉進行精細打磨,但必要時請考慮返廠維修或更換新電極。
活化電極是關鍵步驟,將洗凈的電極置于0.5-1 mol/L H2SO4溶液中,通過循環伏安法進行,直到形成穩定的圖譜。峰電位差需小于80mV,接近64mV,表明電極性能良好。
其他工作電極的處理:
泡沫金屬、金屬網和金屬箔電極需徹底洗滌,去除氧化物膜和油污。常用酸洗(如1M HCl或3M HCl)和堿洗(如1M NaOH)進行清潔,確保殘留物去除干凈。
以上就是電化學拋光的全部內容,電化學拋光,又稱電解拋光,是一種通過在電解槽中將工件作為陽極,不溶性金屬作為陰極,兩極同時浸入電解液中,并通以直流電,實現有選擇性的陽極溶解,以增加工件表面光亮度,達到鏡面效果的工藝。具體流程如下:1. 化學(或電化學)除油:去除工件表面的油脂,為后續工序做準備。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