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的化學成分是什么?珍珠的無機成分主要是碳酸鈣、碳酸鎂,占91%以上,其次為氧化硅、磷酸鈣、Al2O3及Fe2O3等。珍珠中的有機物含有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那么,珍珠的化學成分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經化學試驗結果表明,珍珠的化學成分為:
碳酸鈣:82%~90 %
介殼質:10%~16 %
水分:2%~4 %
無機物中除了碳酸鈣之外,還有少量的氧化鈣、磷酸鈣、氧化硅等。角質蛋白中含有近20種氨基酸。
此外,珍珠中還含有鎂、錳、鋁、銅、鐵、鈉、鋅、硅、鈦、鍶等金屬元素。這些金屬元素對珍珠色彩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金色、黃色,以及奶油色的珍珠中含銅和銀很多;肉色和粉紅色珍珠中則含鈉和鋅較多。所含的角質蛋白,是所含有機物的總稱,其對化學試劑的抵抗能力極強。在低溫下不受無機酸分解,而且胃酶和胰酶均不能將其消化掉。
珍珠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鈣,約占總量的82-93%。此外,珍珠還含有4-14%的角蛋白質和2-4%的水份,以及十幾種氨基酸和28種微量元素,其中包括硒、鍺等抗衰物質。珍珠的硬度為3,比重為2.71,折射率為1.53-1.68,珍珠用谷令計量,1谷令約為0.0648克。珍珠晶體呈珠狀或矛頭狀垂直排列,形成放射狀的珍珠層,在光線的作用下,這些放射狀的珍珠層會產生虹彩光澤,即珠光。珍珠的價值取決于珍珠的大小、圓度、光澤和形狀。
希望能采納
還有疑問希望能追問
謝謝
珍珠的無機成分主要是碳酸鈣、碳酸鎂,占91%以上,其次為氧化硅、磷酸鈣、Al2O3及Fe2O3等。
珍珠中的有機物含有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17種氨基酸。 另外,還含有30多種微量元素、牛磺酸、豐富的維生素、肽類。
擴展資料
形成原理
蚌的外套膜受到異物(砂粒、寄生蟲)侵入的刺激,受刺激處的表皮細胞以異物為核,陷入外套膜的結締組織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細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細胞分泌珍珠質,層復一層把核包被起來即成珍珠。以異物為核稱為“有核珍珠”。
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進行細胞分裂而后發生分離,隨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機物質,同時逐漸陷入外套膜結締組織中,形成珍珠囊而后形成珍珠。由于沒有異物為核,稱為“無核珍珠”。
人工養殖的珍珠,就是根據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從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細胞小片(簡稱細胞小片),與蚌殼制備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結締組織中,植入的細胞小片,依靠結締組織提供的營養,圍繞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質,從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珍珠質、水分等。
1、碳酸鈣
珍珠中的碳酸鈣以晶體的形式存在,其中包含了許多微小的晶體顆粒,這些顆粒被稱為結晶核。當貝殼受到外界刺激時,會分泌一種稱為珍珠質的物質,覆蓋在結晶核上,逐漸形成珍珠。
2、珍珠質
珍珠質是一種有機物質,主要由蛋白質和多糖類物質組成。這些有機物質使珍珠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光澤度。珍珠中的蛋白質主要是膠原蛋白和絲素蛋白,其中膠原蛋白含量較高,是珍珠質的主要成分之一。
3、水分
珍珠中還含有一定的水分。
珍珠的來源:
珍珠是一種天然的寶石,來源于貝類動物體內的珍珠質。珍珠貝是珍珠的主要來源,其它一些貝類動物也可能會產生珍珠。
珍珠貝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海洋和淡水中。它們通常生活在海底的沙灘、珊瑚礁和巖石上,以海藻和浮游生物為食。當珍珠貝的體內受到外界刺激時,它們會分泌一種稱為珍珠質的物質,覆蓋在刺激物上,逐漸形成珍珠。
珍珠的形成過程需要經歷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珍珠貝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而且很容易受到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因此,珍珠的稀缺性和珍貴性也就得以保證。
除了珍珠貝之外,其它一些貝類動物也可能會產生珍珠。
珍珠主含碳酸鈣(caco3),并含有多種氨基酸: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門冬氨酸(Aspartic acid)等。
以上就是珍珠的化學成分是什么的全部內容,經化學試驗結果表明,珍珠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82%~90 介殼質:10%~16 水分:2%~4 無機物中除了碳酸鈣之外,還有少量的氧化鈣、磷酸鈣、氧化硅等。角質蛋白中含有近20種氨基酸。此外,珍珠中還含有鎂、錳、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