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編初中歷史教材?教育部介紹,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習,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那么,國家統編初中歷史教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近日,教育部介紹,將在今年9月1日全國投入使用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
從2012年啟動編寫,2017年全部完成編寫工作,編寫時間歷時5年。
教育部介紹,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2017年秋季學習,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注重加強國家 *** 意識和海洋意識教育
此次由教育部統編的初中歷史統編教材,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現中外歷史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發展的基本進程,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基本的歷史史事,而且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凸顯育人功能。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使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它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革命傳統教育方面,教材系統介紹了中華民族近代斗爭史,突出展現了中國 *** 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 ***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決定作用給予了充分敘述,分別介紹了以 *** 、 *** 等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及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的革命英雄。
部編義務教育歷史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1.新編歷史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指導思想是什么?
新編歷史教材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歷史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是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將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融入到對歷史的敘述和評判中;二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使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是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碩成果;三是通過具體史實的敘述,凸顯歷史課程在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土意識教育、法治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四是依據課程標準,體現義務教育的基礎性,使學生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掌握歷史上重要的、基本的史事;五是體現新課改的理念,注重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2.新編歷史教材在編排上是按照什么樣的體例來進行的?
新編歷史教材的編寫采用“點―線”結合的方式。“點”是指重要的歷史史實,“線”是指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以“線”穿“點”,以“點”連“線”,使學習內容依據人類歷史發展的階段和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這樣的設計使社會形態的發展變化更加清晰,中外歷史的發展線索更為完整、貫通,有助于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重要史實,更加深刻地理解社會發展演進的歷史規律。
一、教材傳達新理念
重視閱讀、關注思維的發展,在細微處引導家長、教師,這是新教材傳達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體現在思維發展上
從第一課《中學時代》開始,新教材的編排設計就體現出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表達、善于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
三、教材的變化,對基層教師的理論功底提出新的挑戰,對他們教學理念、教育意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進行著深層次的“拷問”。
擴展資料:
尊重認知規律
關于選文的取舍、教材的新變化,以及習題涉及等細節方面,在編寫的過程中,編寫組都有過激烈的討論。其中一次,是對于語文教材中拼音和識字的教學順序。
教材編寫依據的始終是課程標準,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習目標和學生接受水平,確定相應的框架結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教育部教材局由此還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了寫作專題在不同年級中的難易程度:七年級強調基礎性,主要進行一般寫作能力的訓練,側重記敘性文章的寫作;
八年級強調實用性,突出語文跟生活的聯系,主要進行游記、演講稿、消息等實用性文體的寫作,側重說明性文章的寫作;九年級強調思辨性,主要進行議論性文章的寫作。
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復。
根據學科特點,統籌安排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的相關內容。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因此,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并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考慮到《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在八年級上冊從《史記》中選擇《周亞夫軍細柳》替換《陳涉世家》。
不是的,部分科目教材實施全國統一使用標準。2019年下半年,教育部下發通知,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課程教材,以及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教材和涉及國家主權、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內容的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
從2017年9月起,全國數百萬就讀于起始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個科目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現行的“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將逐步被取代。
根據中央對三科教材統編統用、三年實現全覆蓋的要求,教育部歷時五年,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2017年秋季學期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擴展資料:
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教材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
以上就是國家統編初中歷史教材的全部內容,中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有5個版本:人教版、北師大版、華師大版、四川教育版、岳麓版。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審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將在全國所有地區初始年級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