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趣味數學故事?三年級數學趣味故事(一)小熊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能掙錢替媽媽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魚,趕早市到菜場賣魚。一天,小熊剛擺好魚攤,狐貍、黑狗和老狼就來了。小熊見有顧客光臨,急忙招呼:“買魚嗎,那么,三年級趣味數學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三年級#導語】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與數學打交道,如生活上購買的“柴、米、油、鹽、醋、菜、醬”以及駕車的里程、房屋的建造等等,總是離不開數學。從這些例子看,學習數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數學知識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不但要學好,而且還要學精。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趣味故事(四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小學三年級數學趣味故事篇一
在面的算式里,每個方框表示一個數字,不同方框表示的數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請問,這6個方框表示的數的總和是多少?在原式中,兩個3位數的和等于1996。
一個3位數,不會超過999。兩個3位數相加,最多最多只能等于1998。現在的和已經達到1996,離可能值只差一點點,把兩個3位數擠到墻角,幾乎沒有轉身的余地了。只有3種可能:
999+997=1996,
998+998=1996,
997+999=1996。
3種情形下,被加數和加數的各位數的和相同,都是52:
(9+9+9)+(9+9+7)=(9+9+8)+(9+9+8)=52。
所以,6個方框表示的數的和等于52。
小學三年級數學趣味故事篇二
小熊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能掙錢替媽媽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魚,趕早市到菜場賣魚。三年級數學繪本故事的相關內容如下:
1、長度和距離:故事可以講述一個小朋友走了一段路程,然后需要測量這段路程的長度。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如何使用直尺或卷尺來測量長度和距離。
2、圖形和形狀:故事可以講述一個小朋友在拼裝一個復雜的立體圖形,如長方體或球體。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們了解不同形狀的特點和性質,以及如何拼裝它們。
3、時間和鐘表:故事可以講述一個小朋友在早上醒來后,如何使用時鐘來安排他的一天。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們了解時鐘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如何讀取時間。
4、分數和小數:故事可以講述一個小朋友在分發蛋糕或糖果,他需要將它們平均分給一定數量的朋友。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分數和小數的基本概念和性質,以及如何進行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
5、統計和概率:故事可以講述一個小朋友在玩一個擲骰子的游戲,他需要記錄每個數字出現的次數。通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如何使用統計圖表和概率來分析隨機事件。
6、在編寫三年級數學繪本故事時,需要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以及適當的圖片和圖表展示。同時,要確保故事內容與教材相匹配,以便孩子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
繪本故事的作用
1、繪本故事可以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數學趣味小故事之一:數學天才高斯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里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從此以后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數學趣味小故事之二:阿拉伯數字的來源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
三年級數學趣味故事(一)
小熊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能掙錢替媽媽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魚,趕早市到菜場賣魚。
一天,小熊剛擺好魚攤,狐貍、黑狗和老狼就來了。小熊見有顧客光臨,急忙招呼:“買魚嗎,我這魚剛捕來的,新鮮著呢!”狐貍邊翻弄著魚邊問:“這么新鮮的魚,多少錢一千克?”小熊滿臉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搖搖頭:“我老了,牙齒不行了,我只想買點魚身。”小熊面露難色:“我把魚身賣給你,魚頭、魚尾賣給誰呢? ”狐貍甩甩尾巴道:“是呀,這剩下的誰也不愿意買,不過,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點魚肉。這樣吧,我和黑狗牙好,咱倆一個買魚頭,一個買魚尾,不就既幫了狼大叔,又幫了你熊老弟了嗎?” 小熊一聽直拍手,但仍有點遲疑:"好倒好,可價錢怎么定?”狐貍眼珠一轉,答道:“魚身2元1千克,魚頭、魚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嗎?”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兒畫了畫,然后一拍大腿:“好,就這么辦!”四人一齊動手,不一會兒就把魚頭、魚尾、魚身分好了,小熊一過秤,魚身35千克70元;魚頭15千克15元,魚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貍和黑狗提著魚,飛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魚頭魚身魚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我60千克魚按4元1千克應賣240元,可怎么現在只賣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頭緒來。
1、泰勒斯:巧測金字塔
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么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于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采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范例。
3、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有許多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發現阿基米德定律的那個洗澡的故事了。
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
以上就是三年級趣味數學故事的全部內容,小學三年級數學趣味故事篇一 在面的算式里,每個方框表示一個數字,不同方框表示的數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請問,這6個方框表示的數的總和是多少?在原式中,兩個3位數的和等于1996。一個3位數,不會超過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