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美術作品?《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高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梵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一藏于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另一幅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那么,賞析美術作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幾句話很難說得清,但是藝術是相通的,現代藝術批評常會永以下三種方法:一是文本分析法,就是你看作品的內容,根據內容去分析評價作者的創作意圖,藝術風格;二是知人論世法,你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來了解他作品深層的內涵;三是接受美學的角度,就是觀賞者覺得好就是好,看到作品你會產生怎樣的聯想,都可以視為正常合理.當然,很多時候是三種方法一起用的.所以,藝術的感人力是無孔不入的,藝術也是沒有國籍\年齡\年代\性別等等的界限.它帶給我們美感,帶給我們感動.如果要成為某方面的鑒賞家,你要找相關的專著來看,比如"中國畫鑒好的作品能給你帶來享受,比如:清心氣爽,美好的幻覺,和對未來美好的向往等等。其實每個人的心態和背景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賞","西方美術史"之類.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
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采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
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2、《最后的晚餐》
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僅標志著達·芬奇藝術成就的最高峰,也標志著文藝復興藝術創造的成熟與偉大。
美術鑒賞四步法可以歸納如下:
美術鑒賞:在美術鑒賞的基礎上就能夠產生一定的“美術批評”,自己根據一定的標準,對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所做出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
感悟鑒賞: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于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社會學鑒賞: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
比較式鑒賞:比較式鑒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但在比較式鑒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并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
一、莫奈《印象.日出》。這幅名畫是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他在同一地點還畫了一張《日落》, 在送往首屆印象派畫展時, 兩幅畫都沒有標題。一名新聞記者諷刺莫奈的畫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 只能給人一種印象"。莫奈于是就給這幅畫起了個題目——《日出·印象》。它作為一幅海景寫生畫, 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中, 筆觸畫得非常隨意、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日出時, 海上霧氣迷朦, 水中反射著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 模模糊糊看不清, 給人一種瞬間的感受。當時有個批評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印象.日出》一畫的標題,譏諷這個畫展的畫家是“印象派”。“印象派”最基本的一個特點,是由于他們吸收了當時一些科學家對于色彩的研究成果,通過自己的寫生實踐,發現了過去長期不被人們注意的一些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的色彩上引起了一個重大革新。
二、保羅.塞尚:《蘋果與橙子》。油彩;縱74厘米,橫93厘米;作于約1895-1900年;藏于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由于畫模特兒時人會動,這使塞尚很惱火,所以他多畫靜物,他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
梵高 向日葵
凡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于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以上就是賞析美術作品的全部內容,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如下:1、感悟鑒賞: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于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