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是哪個歷史人物?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現代的邯鄲市串城街有一處巷子叫回車巷,是當時藺相如回避廉頗的窄巷,人們在回車巷的巷口立了一塊石碑,上面記述著負荊請罪的故事。廉頗,字洪野,那么,負荊請罪是哪個歷史人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廉頗和藺相如。
藺相如由于“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功率而封號為上卿,位在廉頗以上。廉頗很不講道理,放話要當眾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獲知后,盡可能逃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爭執。
藺相如的門客認為他懼怕廉頗,殊不知藺相如說:“秦朝害怕入侵大家趙國,是由于有我與廉大將。我對廉大將忍受、忍讓,是把我國的危急放到前邊,把本人的私仇放到后邊啊!”這句話被廉頗聽見,就擁有廉頗“負荊請罪”的典故。
主人公簡介。
廉頗: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
藺相如: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藺相如雕像主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于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
廉頗負荊請罪大家都耳熟能詳。廉頗身為趙國一員大將,還與白起,李牧等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的功勛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干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于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里會什么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
后續
但是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為了大義、為了趙國不不計較的時候,廉頗主動負荊請罪。然后兩人一文一武,一張一弛。一時間,秦國也不敢挑釁趙國了。
在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庭懷古》里曾經寫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趙王想起廉頗,派人去魏國打聽廉頗的飯量還好嗎?言下之意就是打聽廉頗還能不能用,這說明廉頗當時人在魏國,而且趙王對廉頗根本不了解。廉頗為了表示自己的身體好就吃了很多,還換上自己的盔甲,騎上戰馬,還耍了兩套拳。
戰國時的廉頗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典故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因藺相如辦外交有功,拜藺相如為上卿,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覺得自己功勞卓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后,便處處留意,避讓廉頗,上朝時假稱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里避開。相如手下的人便以為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秦國這樣強大, 都不怕,廉將軍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 想,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 趙國輕易用兵,只是因為趙國有 和廉將軍兩人。如果 和廉將軍兩人不能和睦相處,互相攻擊,像老虎一樣相斗,結果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 所以對廉將軍避讓,是因為 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前頭,不計較私人的怨恨。” 藺相如這番話,使他手下的人極為感動。相如手下的人也學習藺相如的樣子,對廉頗手下的人處處謙讓。 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更覺得自己十分慚愧。于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到相如家請罪,并沉痛地說;“ 是個粗陋淺薄之人,真想不到將軍對 如此寬容。
廉頗
解 釋: 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滿意的話請采納,謝謝
1、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然后大將和相國實現和睦,國家安定。
2、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中國經常出現將相不和,從而危及國家社稷。
以上就是負荊請罪是哪個歷史人物的全部內容,負荊請罪的歷史人物是廉頗。廉頗負荊請罪大家都耳熟能詳。廉頗身為趙國一員大將,還與白起,李牧等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的功勛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干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