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課本第76頁例2、例3,課本第76頁“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題,數學教案-倍的認識。那么,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一單元教案5篇
數學教學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四年級數學教師你知道四年級數學教案的寫法?不妨來學習一下如何寫四年級數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一單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一單元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除法法則、估算及驗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過程,鞏固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和認真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位置。
教學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具 圖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復習導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個70
3)( )÷( )=20……19,除數最小是( )
4)322÷40的商寫在( )位上。
5)475與195的差里有( )個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個雞蛋,每30個裝一箱,這些雞蛋需要( )個箱子。
3、怎樣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練習內容
1、計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計算并驗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適當的數字,再計算。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
在教學中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使學生會“做數學”。那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設計該怎么設計呢?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關于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東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義,會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難點: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并能描述簡單的帆肢路線圖。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生說看過。誰知道比賽的結果是誰贏了?一起說烏龜。為什么是烏龜贏了?生說:因為兔子睡了一覺。兔子知道自己錯了。今天又要跟烏龜再比賽賽跑:
請看《龜兔賽跑續集》
觀看龜兔賽跑圖片,導入課題。
小兔為什么又會輸?生笑著說這是因為小兔跑錯方向了。怎樣才能走到終點呢?由哪幾個要素決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于:終點在起點什么方向上?終點和起點相距多遠?
帶著這兩個問題,
我們來學習今天的新課:位置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方位?生: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 #教案#導語】《認識鐘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 “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使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表、實物投影、微機課件;學生每人一個實物鐘表、每人一張作息表、一張有四個時刻的作業紙。
教學設計
問題導入
1.(在這一部分,教師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認整時,既明確了鐘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還為后面的認識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的表現*。)問題分別是:
“你們每人桌上有一個我們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誰呀?”
“鐘表是用來做什么的呀?”
“你們認識時間嗎?”指名學生回答。
[以問題引入,直接明了。用設問引起懸念,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課前,我們對學生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進行了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識整時,一部分學生認識半時。通過動手撥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自然地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
我們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是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你們是不是還在為教案頭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迅判范文(人教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人教版)(一)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體育中的實例,探索隊列中蘊涵的數量關系與比賽中的搭配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意識。
教材分析
體育中的數學是通過研究體育中體操隊列與安排比賽場次的問題,將基本的數量關系與組合問題融合在一起。通過體操隊列的變換隊形,探索行數、每行人數與總人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突出表現為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安排比賽場次來研究組合問題,探索運用圖示、列表、計算、連線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有序思考。
教材將兩個知識點與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獲取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數學的實際價值。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4篇
三年級數學教師在數學課上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點與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經歷了數學教學工作,你知道如何寫一篇三年級數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課本第76頁例2、例3,課本第76頁“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題,數學教案-倍的認識。
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完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掌握了“倍”知識,為今后利用乘法口訣解決“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及“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等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3、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并能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投影儀、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的全部內容,2、采用自學與小組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歸納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質疑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倒數的意義和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