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歷史人物?三顧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顧:拜訪。茅廬:草房)。后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誠心實意地一再邀請。那么,三顧茅廬歷史人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顧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
“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顧:拜訪。茅廬:草房)。后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誠心實意地一再邀請。
三顧茅廬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于諸葛亮《出師表》。“三顧茅廬”原為漢末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
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顧:拜訪。茅廬:草房)。后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誠心實意地一再邀請。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多含褒義。
人物生平: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空念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占據荊州、益州,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高攔的“草廬對策”(一說隆中對),劉備根據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漢政權,與孫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伐吳失敗后,劉備于永安舉國托付于諸葛亮。劉禪繼位后,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襄陽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簡介三顧茅廬或三顧草廬是指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諸葛亮住處請他出山輔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見于諸葛亮的《出師表》,該文提到劉備“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國志》中對此僅有“凡三往,乃見”的簡略記述。《三國演義》對此事件進行了擴寫。三顧茅廬后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也用來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歷史典故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襄陽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
三顧茅廬的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劉備,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協助,三次去諸葛亮的茅廬相邀,才有了后來三足鼎立之勢。三顧茅廬的意思原指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作為成語使用的意思是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三顧茅廬的故事:建安末年,黃巾軍起義,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坐據朝廷,占盡天時;孫權父兄業承,擁兵東吳,占有地利;只有劉備寄人籬下,雖胸懷大志卻一事無成。他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德才兼備,于是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希望諸葛亮能出山輔佐他成就一番大事。
可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能失望而歸。不久,劉備再次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來到臥龍崗,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就莽撞,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無奈,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以及希望能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又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3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 兄長兩次親自前去拜謁,禮節已經很重了,恐怕這個人也就是徒有虛名,不用去了。 張飛則說: 像他這樣的村夫,寬州不用兄長去了,我去就行,他要是不來,就拿繩子把他綁來。
1、劉備和諸葛亮。《三顧茅廬》也作《三顧草廬》,是《三國志》中的典故,講述了東漢末期,劉備三次到南陽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來輔佐的故事。這個成語后來也比喻真心誠意的邀請。
2、《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薯旦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數兆擾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猜祥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的主要人物有劉備、曹操和關羽等。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郡鄧縣隆中、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
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帆消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擴展資料: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輔佐的故事。
以上就是三顧茅廬歷史人物的全部內容,三顧茅廬歷史人物是: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