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考化學的十二個實驗 初中化學20個實驗大全 初中化學實驗一覽表 初中階段所有的化學實驗 初中化學15個重點實驗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有大量白煙產生,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了約1/5體積。實驗結論:氧氣體積約占空氣體悶亮積的1/5。注意事項:紅磷要取足量或過量;實驗前檢查裝置氣密性;止水夾夾緊;點燃紅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要冷卻完全。
2、高錳酸鉀制氧,實驗現象:有大量氣體進入集氣瓶中。實驗結論:利用高錳酸鉀可以制氧。注意事項: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試管破裂。
藥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均勻受熱賀梁。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氣體排出。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3、電解水,實驗現象:通電后,電極上出現了氣泡,通電一段時間以后,正、負兩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大約為1:2。伸入正極試管里的帶火星木條燃燒,負極試管里的氣體/燃燒并出現淡藍色火焰。實驗結論: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注意事項: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鈉或禪罩運氫氧化鈉以增強導電性。在實驗進程剛開始時,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與1:2不符,是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但會溶解一小部分;氫氣難溶,反應速率較慢,所以氫氣較少。
4、木炭還原氧化銅,實驗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為紅色,石灰水變渾濁。實驗結論:碳具有還原性。注意事項:反應完后先將盛有石灰水的試管移走,防止液體倒吸進入試管,使熱的試管炸裂。實驗完畢不能立即將試管內的物質倒出觀察,防止高溫的銅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重新氧化成氧化銅。
5、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現象:黑色固體變成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末端導管處產生藍色火焰。實驗結論: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注意事項:實驗前要對一氧化碳進行驗純。
一. 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和藥品的取用規則
(一)初中化學實驗常用儀器
1. 試管
(1)用途:
a、在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b、溶解少量固體
c、收集少量氣體
(2)注意事項:
a、加熱時外壁必須干燥,不能驟熱驟冷,一般要先均勻受熱,然后才能集中受熱,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破裂。
b、加熱時,試管要先用鐵夾夾持固定在鐵架臺上(短時間加熱也可用試管夾夾持)。
c、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且未冷前試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d、加熱液體時,盛液量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受熱沸騰溢出),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的角度(增大受熱面積,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防止液體噴出傷人)。
2. 試管夾
(1)用途:夾持試管
(2)注意事項:①從底部往上套,夾在距管口1/3處(防止雜質落入試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試管夾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攪拌、引流(過濾或轉移液體)。
(2)注意事項:①攪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時擦洗干凈
4. 酒精燈
(1)用途: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
(2)注意事項:
①使用時先將燈放穩,燈帽取下直立在燈的右側,以防止滾動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檢查并調整燈芯(保證更好地燃燒,火焰保持較高的的溫度)。
③燈體內的酒精不可超過燈容積的2/3,也不應少于1/3(酒精過多,在加熱或移動時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內酒精蒸氣混入空氣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⑤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⑥應用外焰加熱(外焰溫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將火焰沿著燈頸吹入燈內)
⑧用完后,立即蓋上燈帽(防止酒精揮發使燈芯水含量相對變多而不易點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燈,若有酒精灑到桌面并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抹布撲蓋或撒沙土撲滅火焰,不能用水沖,以免火勢蔓延。
5. 膠頭滴管、滴瓶
(1)用途:①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體藥品。
(2)注意事項: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懸空垂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體后,應保持膠頭在上,不能膠頭在下或平放,防止液體倒流,腐蝕膠頭;
④除吸同一試劑外,用過后應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藥品(防止試劑相互反應變質;
⑤滴瓶上的滴管與瓶配套使用,滴液后應立即插入原瓶內,不得弄臟,也不必用水沖冼純罩。
6. 鐵架臺(包括鐵夾和鐵圈)
(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于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2)注意事項:
a、鐵夾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證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鐵架臺底座大面一側,使重心落在底座內。
7. 燒杯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或作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2)注意事項:受熱時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網上使其受熱均勻(防止受熱不均使燒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過容積的1/3(防止加熱沸騰使液體外溢)。
8. 量筒
(1)用途:量取液體的體積
(2)注意事項:不能加熱,不能作為反應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釋溶液的容器。
9. 集氣瓶 (瓶口上邊緣磨砂,無塞)
(1)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短時間貯存少量氣體。
②用作物質在氣體中燃燒的反應器念褲賣。
(2)注意事項:
①不能加熱
②收集或貯存氣體時,要配以毛玻璃片遮蓋
③在瓶內做物質燃燒反應時,若有固體生成,瓶底應加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
10. 蒸發皿
(1)用途:用于蒸發液體或濃縮溶液。
(2)注意事項:
①盛液量不能超過2/3,防止加熱時液體沸騰外濺
②均勻加熱,不可驟冷(防止破裂)
③熱的蒸發皿要用坩堝鉗夾取。
(二)實驗室藥品取用規則(熟悉化學實驗室藥品的一些圖標)
1. 取用藥品要做到“三不原則”①不能用手接觸藥品 ②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直接去聞藥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采用招氣入鼻法) ③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 注意節約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液體取用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3. 用剩藥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實驗剩余的藥品既不能放回原瓶 ②也不能隨意丟棄 ③更不能拿出實驗室 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4. 實驗中要注意保護眼睛。
(三)固體試劑的稱仔逗量
儀器:托盤天平(托盤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稱量,能稱準到0.1克)
步驟:調零、放紙片、左物右碼、讀數、復位
使用托盤天平時,要做到①左物右碼;添加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碼,并先大后小;稱量完畢,砝碼要放回砝碼盒,游碼要回零。
藥品的質量=砝碼讀數+游碼讀數
若左右放顛倒了,藥品的實際質量=砝碼讀數-游碼讀數
②任何藥品都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中稱量,干燥固體可放在紙上稱量,易潮解藥品要在(燒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稱量。
注意:稱量定量的藥品應先放砝碼,再移動游碼,最后放藥品;稱量未知量的藥品則應先放藥品,再放砝碼,最后移動游碼。
(四)連接儀器裝置
1. 玻璃導管插入膠塞
2. 玻璃導管插入膠皮管
3. 膠塞塞進容器口
(五)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二、藥品的取用
1. 固體藥品的取用(存放在廣口瓶中)
(1)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的取用(一橫二放三慢豎)
儀器:鑷子
步驟:先把容器橫放,用鑷子夾取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藥品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儀器:藥匙或紙槽
步驟:先把試管傾斜,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小心送至試管底部,然后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藥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藥品沾在管口或試管上。
注:使用后的藥匙或鑷子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
2. 液體藥品的取用
(1)少量液體藥品可用膠頭滴管取用
(2)大量液體藥品可用傾倒法。(一倒二向三緊挨)
步驟:
①瓶塞倒放在實驗臺(防止桌面上的雜物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藥品);
②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殘留的液體流下腐蝕標簽),
③瓶口緊靠試管口,緩緩地將液體注入試管內(快速倒會造成液體灑落);
④傾注完畢后,立即蓋上瓶塞(防止液體的揮發或污染),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3)一定量的液體可用量筒取用
儀器:量筒、膠頭滴管
步驟:選、慢注、滴加
注意事項:使用量筒時,要做到
①接近刻度時改用膠頭滴管
②讀數時,視線應與刻度線及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③若仰視則讀數偏低,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俯視則讀數偏高,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三、物質的溶解
1. 少量固體的溶解(振蕩溶解)
手臂不動、手腕甩動
2. 較多量固體的溶解(攪拌溶解)
儀器:燒杯、玻璃棒
四、物質的加熱
1. 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儀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
注意事頂:
(1)加熱試管內的液體時,不能將試管口對著人;防止沸騰的液體沖出試管燙傷人。
(2)若試管壁有水,加熱時必須擦干凈,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引起試管炸裂。
(3)將液體加熱至沸騰的試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因為一冷一熱,試管容易炸裂。
(4)給試管中液體預熱的方法:夾住試管在外焰來回移動便可預熱。
(5)預熱后,集中加熱盛有液體的中下部,并不時沿試管傾斜方向上下平移試管,以防止液體受熱暴沸而噴出。
2. 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
儀器:試管、鐵架臺、酒精燈
注意點:裝置的固定、鐵夾夾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熱的順序
給物質加熱的基本方法:用試管夾夾住離試管口1/3處,首先在酒精燈外焰處加熱,然后將試管底部集中在外焰處加熱。
3. 蒸發
儀器:蒸發皿、鐵架臺、玻璃棒、酒精燈
注意點
儀器的裝配:
停止加熱: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體析出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發、防止液滴濺出
4. 過濾和濾渣的洗滌
儀器:漏斗、鐵架臺、燒杯、玻璃棒
注意點:“一貼”“二低”“三靠”
五、儀器的洗滌
①洗滌時,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內壁。
②洗滌干凈的標準:內外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無成股水流下。
首先老師在開學第一節課會做一些小實驗,讓你體會一些化學的奇妙,包括:制作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制備一些氣體,鎂的燃燒等等。
開始學習實驗的是氣體那個部分,氧氣的制備是最重要的(中考經常考),金屬、非金屬(C、頃衡啟S、P)的燃燒,木炭和氧化銅的反應
第二學期學金屬就有雀如金屬的很多個反應 (都是置換反應),二氧化碳的制取(也是很重要的),酸堿鹽的反應等等。
個人認為最有趣的是自己和同桌制備幾瓶氧氣,攔唯一瓶用來助燃小木條,然后拿氧氣自己吸一吸,感覺很有趣,然后再吸一吸那小木條燒剩的二氧化碳。
很多同學學習化學時都會遇到畝御各種各樣的實驗題,我整理了初中生學習化學必須要會的八個實驗,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化學必考實驗
1、粗鹽提純
2、氧氣的制取和性質
3、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
4、金屬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5、燃燒條件的探究
6、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
7、溶液酸堿性的檢驗
8、酸堿的化學性質
初中化學必考知識點
1、基本反應類迅頃巖型:
化合反應:多變一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2、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一價鉀鈉氫與銀,二價鈣鎂鋇與鋅,三價金屬元素鋁;
一五七變價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銅,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特別。
3、排水法
(1)難溶或微溶于水,且與水不發生化學反應的氣體,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應盡量用此法,因為排水法收集的氣體純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氣。
4、氣體的干燥原則:
濃硫酸、固體氫氧化鈉、硫酸銅固體、氯化鈣固體作干燥劑。
(1)選擇干燥劑:選擇干燥劑要根據氣體和干燥劑的性質,干燥劑不能與被干燥的物質反應。
(2)選擇干燥裝置:干燥裝置由干燥劑的狀態來決定。干燥時,裝置要么是“長進短出乎孝”要么是“大口進、小口出”。
以上就是一些初中化實驗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
(1)紙杯燒水——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水沸騰時只吸熱不升溫,而這個溫度沒達到紙的著火點,所以紙當然不會著了~
補充一點知識,燃燒的必要條件:
1.有可燃物
2.達到一定的溫度,即著火點
3.有氧氣(其實有時候燃燒也不需要氧氣的,但大多數情況是這樣的)
只有這樣才可以燃燒,紙沒有滿足條見2,所以不燃燒~ (2)變胖的雞蛋——本實驗演示了碳酸鈣與酸的反應,以及由滲透壓引起水的擴散,所用物品均為生活用品,現象明顯,生動有趣. 實驗原理: 白色的蛋殼之所以不見,是因為被醋酸溶解.蛋殼是由碳酸鈣所構成,而從蛋殼中冒出來的泡泡,則是溶解反應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氣泡.(3)物質在水中的分解狀況——接觸面積越大,物質溶解越快
不同物質的溶解度不同
食鹽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不大 (4)自制酸堿指示劑——實驗原理: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色素,主要是迅純花青素.花青素在不同的酸堿環境中,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因此,可利用來做酸堿指示劑.實驗用品: 1、實驗員準備試管,燒杯,試管刷,試管架,玻璃棒,研缽,膠頭滴管,紗布,燒杯,試劑瓶,酒精溶液(酒精與水的體積比為1:1),稀鹽酸,白醋,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鈉溶液,蒸餾水. 2、學生自己準備(每組準備2種)紫苞菜,胡蘿卜,各種花瓣,植物葉子等. (提前布置)實驗過程:一、學生檢查實驗桌上實驗室提供的實驗用品是否齊全、完好、干凈.二、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用品,老師檢查.三、安全強調,因有酸堿藥品和玻璃儀器,要注意實驗人生安全和儀器安全.四、指示劑的制取步驟. 1、取一些紫苞菜在研缽中搗爛,然后加入5ml酒精溶液,攪拌,使其充分接觸2-5分鐘. 2、用多層紗布過濾,得到紫苞菜色素的酒精溶液.將濾液裝在試劑瓶中,并放在桌上備用. 3、仔細觀察試劑瓶中裝有的濾液的(自制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記入下表中. 4、取出6支試管,分別加入2--3ml稀鹽酸,白醋,稀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鈉溶液,蒸餾水,然后分別滴入2-3滴紫苞菜色素的酒精溶液,振蕩后放置在試管架上數秒鐘后,觀察現象并記入下表中. 現象自制指示劑本身的顏色白 醋鹽 酸澄 清 石灰 水氫 氧 化鈉 溶 液氯 化 鈉溶 液蒸 餾 水自 制 指示 劑 1 自肆租 制 指示 劑 2 5、用其他自備植物花、葉等代替紫苞菜重做上述實驗,(得到自制指示劑2).觀察現象并記錄上表中的.五、整理實驗用品. 1、用試管刷清洗玻璃儀器,將廢液倒入廢液缸中. 2、將所制指示劑放人指定容器中. 3、整理實驗用品,將其恢復實驗前的擺放位置.注意事項: 1、用研缽一定要將所研物質研碎、研細. 2、用酒精溶液吸取色素時,最好使其充分接觸5分鐘以上,使色素被充分吸收. 3、兩種液體不要混合,以免出現實驗現象雷同. 4、實驗時安全第一.1)紅蘿卜皮: 刮下紅蘿卜的紅皮,用95%酒精浸泡一天左右,過濾后取它的濾液.按檢驗的需要制作pH1~14的標準溶液若干個.每個標準溶液取10mL,分別加入試管中,各試管中加入紅蘿卜皮浸泡液(即酸堿指示劑)10滴,用橡皮塞塞緊,作為標準樣品.在測定某溶液的酸堿度時,加入上述紅蘿卜皮指示劑,當發生顏色變化時,跟上述制得的標準樣品的顏色作比較,就能確定待測溶液的pH值大致范圍.紅蘿卜皮浸泡液實測的結果是pH值在6以下時顯紅色,pH值在6~8時顯紫紅色,pH值在8~10時顯綠色,pH值在10以上時顯黃色.(2)紫草: 在中藥店買50g紫草,取5克,用50%酒精溶液浸泡,浸泡一天就得到紫草色素的酒精溶液,呈紫色.把浸泡液一分為二,一份加入極少量稀酸(稀磷酸或稀硫酸)到溶液剛變紅色,這是紅色的紫草試液;另一份加極少量氫氧化鈉稀溶液到溶液剛變藍色,這是藍色的紫草試液.把濾紙剪成條狀,一半浸入紅色紫草試液中,另一半浸入藍色紫草試液中,片刻后取出晾干,就能分別替代紅色石蕊試紙和藍色石蕊試紙(變色范圍和使用方法跟石蕊試紙相同).(3)紫色卷心菜: 取約250g紫色卷心菜,洗凈后切碎,放在大燒杯或不銹鋼鍋內,加水到浸沒1/2菜葉,加熱煮沸10分鐘,并不斷攪拌菜葉.再把煮后的卷心菜畝雹咐汁濾入一只容器中,放置到室溫后裝瓶.得到的紫色卷心菜濾汁可以用作酸堿指示劑.使用時可參照上述操作(1)的方法,先制幾個標準pH值樣品,用于不同pH值的檢驗.也可以把濾紙剪成條狀,浸在紫色卷心菜汁內,浸透后取出晾干,再次浸泡、晾干1~2遍,得到自制的pH試紙.該指示劑的顯色情況如下.pH值小于3時顯紅色,pH值在3~5時顯淺紫色,pH值在6~7時顯藍色,pH值在8~9時顯青綠色,pH值在10~12時顯綠色,pH值大于13時顯黃色.(4)米莧菜: 把250g紅色米莧洗凈切碎,放在約500g水中加熱煮沸約10分鐘,濾去殘渣,就得到紅色的酸堿指示劑.它的變色范圍是pH值小于2時顯紫紅色,pH值在2~4時顯玫瑰紅色,pH值在5~7時顯洋紅、酒紅色,pH值在7~9時顯黃色,pH值在9~13時顯黃綠色,pH值大于14時顯亮黃色.@(5)咖喱粉: 取一藥匙咖喱粉,用50%的酒精調成糊狀,涂在一塊白布的兩面.放置一段時間后用水沖去多余的咖喱粉,白布被染成黃色,這就制成一塊可以多次反復使用的酸堿指示布.它遇堿性溶液呈紅色,遇酸性溶液呈黃褐色.每次用完后,用水把布上的酸性或堿性物質漂洗干凈,指示布又恢復原來的黃色,可以供下次使用.【說明】(1)米莧菜等汁中含有果膠、糖粉、淀粉等,用普通過濾法不能使濾液變得澄清.為了減少菜汁內有效成份見光分解、被氧化,菜汁不用過濾,煮沸后用涼水迅速冷卻,立即用于顯色,效果較好.(2)月季花、菊花、喇叭花、絲瓜花、一串紅、牽?;āⅧP仙花等浸出液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會明顯地顯示不同的顏色.只要把這些花切碎搗爛,用酒精浸制,所得浸泡液也可以用作酸堿指示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