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優秀的六年級數學小論文 小學數學論文200字左右 小學生科學論文怎么寫 二年級下冊數學小論文30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論文范文
二年級數學教學論文: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更新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新課標的推出,要求我們更新觀念,與改革同步。如何組織教學,怎樣做才能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角色轉變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怎樣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這個學期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學期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新課標的精神,落實對兒童少年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歷肢性等。著眼于發展學生數學能力,通過讓學生多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條件。二年級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小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那么,怎樣才能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呢?
首先,“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新授課,練習課更加講究方法。新授課中,我們可以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樣討論教學內容,走進小朋友的心里,使他們消除心理障礙和壓力,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在練習課上,利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完成練習。可以請小朋友當小老師來判斷其他正確;或者通過比賽形式來完成。對于勝出的小組給予紅花或星星等作為獎品,這樣促進學生。
其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是在教學中不斷提出與新內容有關的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我在教學“時間”這部分時,由于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比較難理解,所以我在三個星期前就先告訴學生,三個星期后我們要學習時間,希望同學們多去了解。然后我有意創設一些有關時間的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讓大家接觸,結果學生來了興趣,在學這部分知識時再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學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解決相關的問題就容易多了。
二、設計符合小學生年嘩爛舉齡特點的實踐活動。
二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不算多,接觸社會的范圍也比較窄。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方向與位置”這部分時,我讓學生通過判斷學校的方向,再來判斷教室的方向,最后再判斷自己的位置方向,這樣一次次、一層層地認識,加深對著部分知識的理解。多讓他們實踐,就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結合基礎知識,加強各種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培養。
在重視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也發展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判斷、推理能力。例如:教學乘法口訣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找規律,再小組討論,最后小組匯報得出結論。
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太小了,滋長能力比較差。所以導致教學工作有亂碧一定的難度,但我一定會努力認真的總結、反思,虛心求教,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我認為,昌旅配就是指導他把平時看到的某個數學現象鎮鬧,通過自己的耐指研究,發現了什么結論的過程記錄下來而形成的一段文字,就可以成為數學小論文
很多人都以為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可是 一直對他很懷疑,果不出 所料,今天數學課上老師介紹了阿拉伯數字的真正的來歷.原來這是一個誤會!阿拉伯數字真正的發明者是印度人,因為當時阿拉伯人的航海業很發達核亮 ,他們把數字從印度傳到了阿拉伯,歐洲人從他們的書上了解了這種簡便的記數方法,就認為是他們發明的,所以稱它為阿拉伯數字,后來這個誤會又傳到了中國.最后, 很想對印度人說:"謝謝你們給 們人類帶來了這么大改孫寬的方便,就因為這樣, 很喜歡數學.不僅數字王國凱則很神奇,而且數學的歷史知識更是豐富.
數學小故事——找零錢
一家手杖店來了一拿歲個顧客,買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張50元的票子,要求找錢.
店里正巧沒有零錢,店主到鄰居處把50元的票子換成零錢,給了顧客20元的找頭.
顧客剛走,鄰居慌慌張張地奔來,說這張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鄰居賠償了50元.隨后出門去追那個顧客,并把他抓住說:“你這個,我賠給鄰居50元,又給李山你找頭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賠償我100元的損失.”
這個顧客卻說:“一根手杖的費用就是鄰居給哪敏中你換零錢時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請你計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損失是多少?這里要補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這個顧客行騙成功,那么共騙得了多少錢?
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學與我要學,效果截然不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 強的學科,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盡管幫助學生逐步明確學 習數學的目的和提高學習數學知識意義的認識,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對小學生來說,更重要的要靠 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引趣”的問題上多下些功夫。 一、運用謎語、故事組織教學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樂于猜謎語,聽故事,教學中如能緊密結合教材,運用謎語故事的形式組織 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師在講第四冊“小時、分、秒、的認識”時,首 先讓學生猜這樣一個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卻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然后 又根據書本四幅插圖,編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愛惜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故事。這樣很自然地使學 生認識了鐘表,小時、分、秒,同時又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學習情緒也自然高漲。 二、發揮圖示、教具作用,重視直觀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于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 、生動、給人印象深刻。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 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 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先將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景 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由于學生喜歡拔 河比賽之類的游戲競賽活動,所以學習就感興趣。在講比多(少)應用題時,事先用白、黑紙版各剪兔子紙型 12個和7個。教學中運用教學絨板,進行貼示,從貼示中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學生依據“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來說明圖示 或自己動手擺圖賀源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應用題的有關概念和解法, 而且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 三、通過實踐操作,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學單憑老師講,學生只通過一種感官來進行學習,就容易感到疲勞、厭倦,聽不進、記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過多種感官,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學生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就好,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這樣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區分面積和周長,可以要學生先剪一個長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和周長各指的是什么。為得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先讓學生 用紙剪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長方形、正方形圖形的面積有多大,量一量數學書的書面有多大 。由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加實踐,所以,學習興趣很濃,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記憶牢固。 四、進行嘗試練習,滿足好奇心 小學生的好奇禪喊態心、好勝心是很強的。教師就要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采取嘗試性練習的方法,激發學生學 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第九冊“分數化成小數”時,先讓學生用除法把4/3、7/25、1/3、 7/22化成小數,然后教師指出問題,什么樣的最簡分數能夠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最簡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 數?我們能不能進行除法計算,從中找出規律來呢?由于學生通過練習,急于尋找規律,學習積極性就高漲, 興趣就大增,教師可就勢引導學生觀察分數化成小數的幾道算式,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得出分數化成有限小數 的規律。 五、巧妙設問,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地設計各種啟發式的問題,對于激 發學生學習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無論在復習舊知導入新 知時,還是進行新課時,或是鞏固新知時,都應注意巧妙地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 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例如,在講乘法的初滲穗步認識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求相同加數的和的加法計算, 或師生進行計算比賽,從而提出教師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結果?或提出這樣連加多麻煩,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 計算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什么方法計算要簡便?當學生認識到用乘法計算簡便后,老師又提出2×3 讀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讀作什么?表示什么,乘號前面的數是什么數?乘號后面的數是什么數?結果叫 什么?通過層層設問,就能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 六、采取多種練習手段,適應學生心理特點 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對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時間就開始分散、就不感興趣、喜歡多變,這是小學生的又 一心理特點。因此,教學中應運用各種變換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興趣發展,特別是一堂課的練習,切忌單調的 形式和簡單機械的重復,否則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低中年級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游戲進行教學 ,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如口算、筆算接力、組數對口令、找朋友、開火車、奪紅旗等;在高 年級教學中,教師可采取看誰解得快,看誰解法多,看誰編得又對又快(自編應用題)等辦法,不僅能提起學 生學習精神,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習疲勞,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