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級化學知識點歸納?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那么,9年級化學知識點歸納?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酸、堿、鹽的組成
酸是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鹽酸(HCl)、硝酸(HNO3)
堿是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氨水(NH3·H2O)
鹽是由金屬元素元素(或銨根)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鈉、碳酸鈉
酸、堿、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原因:溶于水時離解形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二、酸
1、濃鹽酸、濃硫酸的物理性質、特性、用途
濃鹽酸
濃硫酸
顏色、狀態
“純凈”:無色液體
工業用鹽酸:黃色(含Fe3+)
無色粘稠、油狀液體
氣味
有刺激性氣味
無
特性
揮發性
(敞口置于空氣中,瓶口有白霧)
吸水性脫水性
強氧化性腐蝕性
用途
①金屬除銹
②制造藥物
③人體中含有少量鹽酸,助消化
①金屬除銹
②濃硫酸作干燥劑
③生產化肥、精煉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離解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
(1)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2)金屬 + 酸 → 鹽 + 氫氣
(3)堿性氧化物 + 酸 → 鹽 + 水
(4)堿 + 酸 → 鹽 + 水
(5)鹽 + 酸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產物符合復分解條件)
3、三種離子的檢驗
試劑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堿
1、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用途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顏色、狀態
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溶解放熱)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燒堿、火堿、苛性鈉(具有強腐蝕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1、酸的化學性質
(1)酸 + 金屬 -------- 鹽 + 氫氣
(2)酸 + 金屬氧化物-------- 鹽 + 水
56.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7.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8.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CuCl2 + H2O
59.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堿 -------- 鹽 + 水(中和反應)
60.鹽酸和燒堿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6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2. 氫氧化鋁藥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3. 硫酸和燒堿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6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5.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6.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7. 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堿的化學性質
(1) 堿 + 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68.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0.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堿 + 酸-------- 鹽 + 水(中和反應,方程式見上)
(3)堿 + 鹽 -------- 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
73.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鹽的化學性質
(1)鹽(溶液) + 金屬單質-------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7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鹽 + 酸--------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75.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鹽 + 堿 -------- 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
76.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鹽 + 鹽 ----- 兩種新鹽
77.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8.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26.氧化物的性質:
①有四種堿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堿,其他的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應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價的含氧酸。
初三化學上冊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復習提綱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一、藥品的取用原則 1、安全原則: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節約原則:取用藥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藥品處理原則: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實驗時若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 二、固體藥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一斜二放三慢豎"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用鑰匙(或紙槽)。"一橫二送三直立"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 三、液體藥品(存放在細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一捏二吸懸空滴") 吸有藥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藥液滴入接受藥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藥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臺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里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簽。
化學知識點總結: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溶液: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溶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中氣體污染: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氮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冶煉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也提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僅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走進化學世界》知識點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制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
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4、蠟燭燃燒實驗(描述現象時不可出現產物名稱)
(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
(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
(3)檢驗產物H2O:用干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 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變渾濁
(4)熄滅后: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復燃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
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
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
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于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
可用于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 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
(二)測容器--量筒
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九年級化學是中學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正確而有效的科學引導,對學生學習化學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9年級化學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9年級化學知識點:走進化學世界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 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 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以上就是9年級化學知識點歸納的全部內容,(2)在人體生理活動中不可缺少且由兩種元素的離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是 。(3)寫兩種由三種元素組成且在農業生產中用作化肥的物質的化學式是 、 。(4)由上述元素組成的最簡單有機物的化學式是 。(5)由兩種元素組成且能除去鐵銹(主要成分是Fe2O3)的物質,寫出該物質與鐵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